乌拉泊陶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乌鲁木齐风物录》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800
颗粒名称: 乌拉泊陶器
分类号: G633;G634;G623
页数: 1
页码: 101-101
摘要: 1984年,在乌鲁木齐乌拉泊水库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多件彩陶器,比较著名的有双耳彩陶罐、单耳陶罐、双耳陶壶、陶盆、陶釜等。这些陶器据考证是汉代至战国时盛物的器皿,经科学测试均为车师人文化遗存。
关键词: 吐鲁番盆地 西方文化 乌鲁木齐地区 乌拉泊水库 乌鲁木齐

内容

1984年,在乌鲁木齐乌拉泊水库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多件彩陶器,比较著名的有双耳彩陶罐、单耳陶罐、双耳陶壶、陶盆、陶釜等。这些陶器据考证是汉代至战国时盛物的器皿,经科学测试均为车师人文化遗存。
  双耳陶罐高12.8厘米,口径为10厘米,直口短颈、鼓腹、圆底,自口沿至上部有两个对称的宽带状耳,两耳上部各附一乳突钉,高于口沿,腹部有对称的弧形装饰泥条。单耳陶罐高14.8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5.5厘米,敞口、鼓腹,颈腹间有一宽带状单耳。双耳陶壶器表呈土红色,通体绘暗红色纹饰,口颈为两排倒侧角纹,腹部有正侧三角形演变而成的勾连圆涡纹,耳柄绘斜纹交叉方格,口沿内壁亦绘一圈彩带。陶盆高10厘米,口径21.7厘米,底径10.4厘米,敞口、折唇、上腹微鼓,下腹内收,圆足,口沿内外均绘黑色垂幔纹。陶釜高8厘米,口径高16厘米,夹砂红陶,直口、直腹、平底。这些陶器有较明显的地方特征,新疆亦不多出。
  车师人以畜牧经济为主导,主要放牧牛、羊、马、驼,在天山以北吐鲁番盆地和乌鲁木齐草原曾建立过车师六国,人口达两万多人。在车师人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说明车师人的制陶业比较发达。有的一座墓葬中达数十件之多,一般以素面为主,也有不少彩陶。这些陶器制作粗糙,陶土中几乎都夹沙,烧制温度也不太高。这一类陶器使用时,竟然可以直接放在火上熏烧,这与精美的内地彩陶,从不当炊具使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乌鲁木齐地区车师人陶器的个性特点。变化繁杂的几何图形,寄托着车师人的美术想象,表现了他们对美的情思。
  车师人虽然深居山间盆地、绿野小村,但没有隔断与外界的联系,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荣,车师人和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加强。从他们使用的陶器可以证明,早期的乌鲁木齐人已经透视着新疆原始古老艺术的魅力。

知识出处

乌鲁木齐风物录

《乌鲁木齐风物录》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地:2006

本书主要记录了乌鲁木齐的山川风光、名胜古迹、文化胜地、特色饮食、流行工艺、历史文化、文物集锦、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城市交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