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十二木卡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乌鲁木齐风物录》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791
颗粒名称:
《十二木卡姆》
分类号:
F426;T;TU
页数:
2
页码:
90-91
摘要:
世界著名套曲木卡姆的原意在维吾尔族人中有着不同的解释。1913年安德尔逊认为是最高位置;1943年扎克斯托认为是唱歌站立的位置;阿拉伯语是唱歌者安定的意思。维吾尔语对木卡姆公认的有两重意思,一是音乐套曲调式的意思;二是即兴演唱的意思。《十二木卡姆》可称为十二大曲或十二即兴演唱曲。
关键词:
木卡姆
即兴演唱
维吾尔族人
十二木卡姆
乌鲁木齐
内容
世界著名套曲木卡姆的原意在维吾尔族人中有着不同的解释。1913年安德尔逊认为是最高位置;1943年扎克斯托认为是唱歌站立的位置;阿拉伯语是唱歌者安定的意思。维吾尔语对木卡姆公认的有两重意思,一是音乐套曲调式的意思;二是即兴演唱的意思。《十二木卡姆》可称为十二大曲或十二即兴演唱曲。
民国年间,新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十二木卡姆》濒于毁灭的边缘,在北疆已找不到完整掌握《十二木卡姆》的人。就连阿拉伯文流传地域乌兹别克加盟共国也只有一人会唱6套木卡姆,埃及共和国也只有一人会唱3套木卡姆,《十二木卡姆》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十二木卡姆》的太阳又一次从东方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6月木卡姆音乐家吐尔地阿洪从喀什被邀请到乌鲁木齐,参加了《十二木卡姆》的录制工作。当时他是世界上惟一最精确最完整地掌握《十二木卡姆》的音乐大师。1950年7月至1951年12月历时一年半,在乌鲁木齐用钢丝录音将《十二木卡姆》乐曲和一部分民歌录制下来。1955年6~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之前,又重新将《十二木卡姆》录入了磁带和灌制了唱片。这次是吐尔地阿洪在乌鲁木齐用沙塔尔琴演奏,他的儿子吾守尔阿洪用热瓦甫手鼓伴奏,木卡姆专家扎克尔、万桐书、加鲁拉、马寒冰参加了这项工作。音乐之树枯木逢春,震惊了国内外,研究《十二木卡姆》的工作在国内外活跃并开展起来。
据专家学者考证,《十二木卡姆》起源于古代。汉代就有“西域乐曲”,唐代又有龟兹乐曲做证。宋代学者沈括《梦溪笔谈》中也作了详细的考证。今天我们所演的《十二木卡姆》即十二套大曲的曲名,排列顺序如下:拉克、又且比亚提、木夏乌热克、恰尔尕、潘吉尕、乌扎勒、艾介姆、乌夏克、巴亚提、纳瓦、西尕、依拉克。十二套大曲每套又分三部分,即序曲、间奏曲独唱、众人接唱合唱。情绪热烈,达到高潮,往往和麦西来甫歌舞共同即兴演唱。歌词富有哲理又充满了爱的激情,一般为14行和44行不等。如:
爱的秘密,问那些离散而绝望的情人。
享受的技巧,问那些掌握着幸运的人。
《十二木卡姆》是在维吾尔族民歌、游牧劳动歌、喜乐、俗乐、哀乐的基础上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传唱形成的。新疆是永远不变的歌舞之乡。直到今天维吾尔族人仍保持热爱歌唱的传统,每当举行节日集会,游园歌会时,来自四面八方的维吾尔族人,唱着新疆曲,弹奏着沙塔尔,敲击着萨巴依鼓,举行盛大的歌舞演出。阿不都秀库尔《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中论道:“《十二木卡姆》的艺术魅力和音乐技巧是举世罕见的,它是人民大众冲破一切束缚追求自由欢乐的源泉。”
知识出处
《乌鲁木齐风物录》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地:2006
本书主要记录了乌鲁木齐的山川风光、名胜古迹、文化胜地、特色饮食、流行工艺、历史文化、文物集锦、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城市交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