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乌鲁木齐风物录》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717
颗粒名称: 概览
分类号: F426;F127;F592
页数: 8
页码: 1-8
摘要: 乌鲁木齐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城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东经86°37′33″,北纬42°45′32″。东与吐鲁番市接壤,西与昌吉市相邻,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为界,北与阜康市、吉木萨尔县、米泉县毗连。
关键词: 哈萨克族 平方千米 乌鲁木齐市 维吾尔族 乌鲁木齐

内容

乌鲁木齐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城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东经86°37′33″,北纬42°45′32″。东与吐鲁番市接壤,西与昌吉市相邻,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为界,北与阜康市、吉木萨尔县、米泉县毗连。
  乌鲁木齐总面积1.2万平方千米。其中山地6000平方千米,占50%;草原3116平方千米,占26%;林地672平方千米,占5.6%;耕地612平方千米,占5.1%;市区规划面积1600平方千米,占13.3%,已建成面积140平方千米,占1.18%。乌鲁木齐市在亚洲大陆腹地,是世界上距海洋最远的城市。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位于市南郊永丰乡包家槽子村。全市属于天山山脉东端余脉,是东天山峡谷丘陵地带,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市区内相对平缓,在海拔920~680米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之一。市辖区东西最长处190千米,南北最宽处153千米;最高点著名的博格达雪峰海拔5445米,距市区75千米,最低点猛进水库海拔490米,距市区70千米。
  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乌鲁木齐生息繁衍。西汉为劫国和卑陆国的属地,东汉是车师六国的一部分,唐代和元代曾派兵保卫和移民屯垦。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在乌鲁木齐开始驻军。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定西将军永常率兵5000人驻扎乌鲁木齐,并设台站,次年予以屯田。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朝在乌鲁木齐设知县和县丞,次年设办事大臣。清廷铸颁乌鲁木齐同知、通判等地方官印信。建乌鲁木齐城署营房,钦定城名,宣仁(今乌鲁木齐市头工)、怀义(今二工)、惠徕(今六道湾)、屡丰(今七道湾)、宁边(今昌吉)、辑怀(今米泉)。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修迪化城和巩宁城为乌鲁木齐都统衙署和屯军驻地。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设乌鲁木齐参赞大臣。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乌鲁木齐参赞大臣改乌鲁木齐都统,仍归伊犁将军辖制。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在新疆建置行省,定迪化(今乌鲁木齐)为省会,并设巡抚。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原迪化州署改迪化县署,另建迪化府及衙署。
  民国元年(1912年)清廷被推翻,新疆人民拥护共和,杨增新任民国新疆省长。民国十年(1921年)三道坝设乾德县佐,隶属迪化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立迪化市筹备处,次年报民国政府成立迪化市政府,民国政府以人口和规模不足未批。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成立市政委员会,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1日迪化市成立。
  1949年12月1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下设7个区,54个街公所,3个乡。1954年2月1日正式恢复使用乌鲁木齐市名称,迪化县改名乌鲁木齐县。1955年撤消7个区,成立一、二、三区和市郊区。1957年一区改名为天山区,二区改名为多斯鲁克区,成立头屯河区、水磨沟区,撤消市郊区。1958年三区改名为沙依巴克区。1960年多斯鲁克区并入天山区。1961年成立新市区。1967年1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夺权总指挥部接管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一切权力。1968年9月4日成立乌鲁木齐市革命委员会。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吐鲁番县、托克逊县归乌鲁木齐市管辖,乌鲁木齐市成立南山矿区。1975年,吐鲁番、托克逊两县又划归吐鲁番地区管辖。1981年9月14日撤消乌鲁木齐市革命委员会,恢复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1988年乌鲁木齐市设立东山区,2002年撤消南山矿区,成立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市现有7个区,1个县,6个农牧团场,48个街道办事处,14个乡,2个镇,400个居民委员会,290个家属委员会,109个村民委员会。
  全市人口175万人,汉族127.75万人,占总人口73%;少数民族人口47.25万人,占27%。其中维吾尔族21万人,占总人口12%;回族16.5万人,占总人口9.3%;哈萨克族5.5万人,占总人口3.1%;蒙古族1万人,占总人口0.7%。还有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锡伯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满族、壮族、藏族、白族等。
  居住在这座美丽而令人向往的城市共有48个民族。一个民族一朵花,每一朵花都有着不同的美丽。维吾尔族姑娘五彩缤纷的着装,哈萨克族少女婀娜多姿的梳妆,俄罗斯族女孩古朴艳丽的打扮,汉族女子典雅美丽的穿戴,……显示世界文明的衣着,在这个边陲城市多姿多彩而又兼收并蓄。回族家族共居的厅厦房,维吾尔族美观实用的索合拉房,俄罗斯族哥特式尖屋顶的变形,汉族秦砖汉瓦的四合院……展示着不同民族的居住习俗,又镌刻着各个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深迹。蒙古族送五酒的婚礼、塔塔尔族住老丈人家的婚礼、俄罗斯族盐蘸面包的婚礼、维吾尔族跳麦西来甫的婚礼……各民族别具一格的婚俗,使人永远流连忘返。汉族的上元节是那样充满着古色古香的韵味,维吾尔族生小孩之后的托依庆贺,哈萨克族节庆活动的热烈奔放,蒙古族的祖鲁节风趣而又神秘。各具特色的衣食住行的风俗习惯,奇特而有趣的恋爱婚姻风韵,丰富迷人的节庆活动,神秘多彩的文化积淀,多民族的民风风俗,多特点的民情民韵,展示了世界四大文明碰撞融合的交织演绎,展示了新疆各族人民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使乌鲁木齐市更具世界国际要道和中国对外开放重要城市的神韵。
  乌鲁木齐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永久性天格尔冰川164平方千米,冰雪固体储量73.9亿立方米,有天然固体水库之称。发源于此的乌鲁木齐河在市内迂回曲折,头屯河穿行造势,水磨沟温泉四季温澈,长流不息,白杨河飞瀑倾斜而下,自成景观。四大水系年径流量达9.17亿立方米,水能储量为18.5万千瓦。乌鲁木齐煤储藏量达一百余亿吨,故称为煤海上的城。煤种类繁多,质量极佳,是国家冶炼不可多得的稀有燃料。市南郊柴窝堡地区是著名的百里风区,有效风能每平方米1小时可达2000~3000瓦,有取之不尽的风能可供发电。地热资源丰富,有多处温泉,日平均流量220立方米,温度在28℃以上,大多得到了开发并成为重要的疗养及旅游资源。乌鲁木齐盐湖是世界上著名的精盐矿,不仅可提供多种微量元素的优质食用盐,还可为工农业提供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南山和阿拉沟铁矿蕴藏量丰富,锰铁矿铁质优良,矿层稳定,为乌鲁木齐发展为我国大西北的特种钢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桌子山和石油泉有油气构造的大型油田显示,古代就有地冒油气的现象,水磨沟油页岩储量可观,这一切为我国开发西北大油田做了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准备。乌鲁木齐还处于克拉玛依油田、吐哈油田、准噶尔油田、塔里木油田的中心,是四大油田总后勤供应基地。金矿、硅矿、铜矿、耐火黏土矿等分布广,易于开采,质量上乘。
  乌鲁木齐是一块不可多得的草原牧场式的绿洲,地处中纬度地区。三面环山挡住了西伯利亚寒流,市区隐居内陆。冬季市区有逆温层,比90千米外市郊温度高5℃~8℃。长居静风区内,一年四季无特大风的袭击。夏秋季雨水丰沛,降雨可达300~400毫米,形成了独有的西部干旱区湿润秀丽的城市特色,气候条件可谓得天独厚。虽然地处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之间,却是一块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的宝地。
  乌鲁木齐南山有保存完好的苍茫的原始森林,还有众多的山地林、河谷林和平原次生林、灌木丛林。全市有乔灌木134种,421个品种。在山区古老的原始森林中,雪岭云杉直插云天,山涧圆柏吐翠欲滴,峭壁崖柳悬胜悠悠,红色的玫瑰激情流欢,庄重的马不留行花巧妙地显示着大自然的神奇。有的老树开花,有的独树成荫,有的异树相挽合欢,有的树根插石惊山,有的山石抱树使人击节惊叹。乌鲁木齐南山风景林区的大自然景观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情趣无比,世人难以名状。
  乌鲁木齐市区群山起伏、沟谷纵横、水草丰茂、林木广布、生态条件复杂多样,为多种多样野生动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自然环境。其中有不少是我国的珍稀动物,如马可·波罗盘羊、胜利狼蛛闻名于世。乌鲁木齐的动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多数胸部宽阔,肺活量大,鼻孔粗大,便于呼吸,血液中血红蛋白高,储存氧气多,体毛厚密,绒细而长,以适应高山缺氧的气候条件。
  生活在乌鲁木齐的汉族、蒙古族、满族、锡伯族,历史上信奉佛教。清代时期乌鲁木齐佛寺遍地,曾有庙48座,有塔两座,有经万卷,有僧万众,最著名的有红山大佛寺。民国时期,乌鲁木齐还有众多的道教徒和儒教徒,讲经点著名的有文庙、文昌阁、城隍庙,《论语》、《道德经》百卷。乌鲁木齐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全市有清真寺32座,著名的清真寺有塔塔尔寺、陕西大寺等,有《卧尔兹》和《古兰经》四千余部。俄罗斯族、日耳曼族、英格兰族、撒克逊族信奉基督教、天主教。著名的教堂有中华明德教堂、震旦福音堂等。
  清代、民国时期的大多数汉族人不仅会汉语,还会维吾尔族语、哈萨克族语、蒙古族语。乌鲁木齐维吾尔族讲突厥语,行阿拉伯文。蒙古族人行蒙古托忒文,说托忒语,现行胡都木文。俄罗斯族行斯拉夫文,说俄语。还有哈萨克族语言文字、柯尔克孜族语言文字、锡伯族语言文字。满文、满语在全国几乎无存,惟独锡伯族人民保留了满文、满语,他们设满语中小学,为保存祖国语言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乌鲁木齐有着世界上多种语言文字,各种文化在乌鲁木齐并行不悖,各个民族都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文化大师。
  乌鲁木齐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利用神奇迷人的自然风光、浓郁多元的民族风情、世界四大文明融汇的风韵,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加强了能源、交通、通讯、旅游景点的建设,修通了乌鲁木齐至吐鲁番,乌鲁木齐至奎屯的高速公路,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国道、省、地、县、乡五级公路网。修通了乌鲁木齐至喀什,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两条干线铁路,及乌鲁木齐至北京,乌鲁木齐至上海,乌鲁木齐至济南,乌鲁木齐至武汉,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等国内国际20趟对开列车。乌鲁木齐飞机场是我国的五大机场之一,已开通了国际、国内、区内航线69条,成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新疆交通网络的总枢纽。乌鲁木齐市200万门程控电话已经开通,960路数字微波传输工程全部竣工,邮电通信设施得到了长远发展,为乌鲁木齐各项事业的腾飞插上了金翅膀。
  乌鲁木齐市兴建了南山风景区、天格尔滑冰场、博格达峰滑雪场、水磨沟温泉风景区;重建了纪晓岚书屋(阅微草堂)、红山古塔、塔塔尔寺、二道桥民贸一条街、国际大巴扎等;重新装饰了人民剧场、人民公园、南门新华书店、新疆大学、新疆博物馆;建起了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新疆维吾尔医医院、新疆科技馆等一批国际标准化文化胜地,使乌鲁木齐更具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四大文明融合性文化气息。
  乌鲁木齐改革开放带来的勃勃生机,丝绸之路的万紫千红,世界四大文明融汇的风韵,亚洲中心点的人杰地灵,为您带来旅游的幸福、观赏的喜庆、参与的欢乐和圆梦的吉祥。

知识出处

乌鲁木齐风物录

《乌鲁木齐风物录》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地:2006

本书主要记录了乌鲁木齐的山川风光、名胜古迹、文化胜地、特色饮食、流行工艺、历史文化、文物集锦、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城市交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