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夏第一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夏第一州 巴音郭楞》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685
颗粒名称: 一、华夏第一州
分类号: F326;F426;P618
页数: 14
页码: 6-19
摘要: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巴音郭楞”为蒙古语音译,意为“富饶的流域”。巴州地处新疆中部,面积47.15万平方公里,占整个新疆自治区面积的1/4,既是新疆最大的自治州,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市级行政区域。
关键词: 巴音郭楞 塔里木盆地 蒙古族 自治州 藏传佛教

内容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巴音郭楞”为蒙古语音译,意为“富饶的流域”。巴州地处新疆中部,面积47.15万平方公里,占整个新疆自治区面积的1/4,既是新疆最大的自治州,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市级行政区域。
  巴州的地理位置在古代非常重要,是进入新疆南部地区的门户和新疆重要的交通枢纽。目前新疆境内的7条国道有5条穿越巴州,南疆铁路横贯全境,民航与北京、乌鲁木齐等地通航,是新疆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公路、铁路、航空和管道立体运输网络的地州。
  巴州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几千年前即有人类活动。历史曾在这里大开大合,古代塔里木人、羌人、吐火罗人、龙勒人、汉人以及后来的维吾尔人、蒙古人在这片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悲喜剧。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与华夏文明在这里荟萃交融。多种文化冲撞的光芒,令人魂牵、令人遐思。两汉时期(前206-公元220)曾为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在西汉初期,西域36国就有若羌、且末、小宛、山国、乌垒、仑头、渠犁、焉耆、危须等11个“城国”和“行国”分立。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巴州轮台县境内)设西域都护府;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东汉王朝时设置西域长乐史,负责管理西域各国。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设置焉耆都护府负责管理巴州地方事务。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设置喀喇沙尔办事大臣,所属焉耆、库尔勒、布古尔实行伯克制(伯克制是清政府在维吾尔族地区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丝绸之路”南道的卡墙(今且末县)、卡克里克(今若羌县)隶属于阗办事大臣管辖。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及和硕特蒙古部回归祖国,乌纳恩苏珠克图盟旧土尔扈特部南路四旗五十四苏木(苏木是蒙古语,愿意是“箭”的意思,在行政区划里“苏木”相当于“乡”)和巴图色勒图盟和硕特中路三旗十一苏木共游牧于珠勒都斯(今焉耆一带),由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兼辖,伊犁将军节制。光绪八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后,设喀喇沙尔直隶厅,光绪二十五年(1901年)升为焉耆府,先后管辖新平(今尉犁)、若羌、轮台三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4月12日成立焉耆专署。1954年6月23日撤销焉耆专署,分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焉耆、和静、和硕三县)和库尔勒专署(辖库尔勒、轮台、尉犁、若羌、且末五县)。
  到2009年底,巴州总人口为129.32万,由蒙古族、维吾尔族、汉族等36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占43.7%,其中蒙古族有5万人。巴州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现在部分蒙古族人开始从事农业。蒙古族是以经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其生产、生活习俗有着游牧民族的典型特点。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其骑马技艺非常娴熟,民间体育和游戏多为马上活动。蒙古族民间文学也极为发达,著名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与《玛纳斯》、《格萨尔王传》齐名的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是世界文学艺术宝库里的瑰宝,被中外学者誉为“蒙古民族史诗发展的顶峰”。
  巴州蒙古族原信仰萨满教,后来信仰藏传佛教。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始于元朝(1271-1368)。由于元世祖的倡导,源于西藏的藏传佛教宁玛派首先在蒙古族统治阶级内传播发展。明(1368-1644)末,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内蒙古地区迅速发展。到了清(1644-1911)末,内蒙古的藏传佛教寺庙约有千所,“殿宇雄伟,比拟佛国”,清政府给蒙古族的藏传佛教制定了严格、完善的制度。当时蒙古族男子的半数以上当了喇嘛,致使蒙古族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口下降,生活贫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群众有信教自由,也有不信教自由。
  巴音郭楞的蒙古族人信仰佛教,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全州有藏传佛教寺庙8座,清真寺546座,佛经2540部,伊斯兰教经书有《古兰经》、《卧尔兹》10万册。巴音郭楞的藏传佛教寺庙造型独特,既具有藏传佛教的建筑特点,也具有汉式庙堂的风格,还具有某些欧洲宗教建筑的特色,充分展示了土尔扈特与和硕特人民生活的轨迹。
  巴州境内地形以山地、平原、荒漠为主,天山、阿尔金山、昆仑山纵横绵亘,山顶积雪融化,汇成众多河流湖泊。境内塔里木河、孔雀河、博斯腾湖,在黄沙漫眼中泛动粼粼波光,带来绿色的希望和勃勃的生机。巴州地貌分属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东部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等三个地貌区,基本格局呈“U”字形。在全州总面积中,山地面积23.61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48.9%;平原总面积10.19万平方公里,占21%,其中戈壁沙漠14.47万平方公里,占30%。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大部分处于天山南麓和塔里木盆地北和东北缘,小部分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和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间。气候非常干旱,年降水量大多在100毫米以下,个别县(若羌、且末)仅有10-25毫米。
  巴州属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日照长。由于全州地域辽阔,地形复杂,高山地区与平原地区,焉耆盆地的北四县与塔里木盆地的南五县(市)之间的气候又有较大差异。高山地区春秋相连,终年无夏,平原地区则四季分明。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库尔勒、轮台地区无霜期长达194-203天;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边缘的若羌地区无霜期长达181-185天;且末地区无霜期176天;位于焉耆盆地的北四县无霜期最短,为170天左右。
  巴州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野生动物有73种,占全疆野生动物种数的56%。其中名贵野生动物有野骆驼、大天鹅、普氏原羚、塔里木兔、马鹿、罗布泊盘羊、白尾地鸦、新疆大头鱼等;野生植物有22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有罗布麻、芦苇、甘草、紫草、羌活、麻黄、香蒲等20余种。此外,中国三大气田之一的塔里木天然气田也在这里。巴州已发现74种矿产,矿产地681处。优势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钾盐矿、菱镁矿、蛭石、石棉、红柱石、饰面用花岗岩等,其中蛭石、红柱石、钾盐矿、菱镁矿储量为全国之冠。

知识出处

华夏第一州 巴音郭楞

《华夏第一州 巴音郭楞》

出版者: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地:2009

本书介绍了巴州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包括巴州美景、巴州名胜古迹、巴州文化等四个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