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保伊犁镇总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流放伊犁》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670
颗粒名称: (一)力保伊犁镇总兵
分类号: C55;K253;I267
页数: 5
页码: 61-65
摘要: 流放在塞外的冰天雪窖,却无法凝冻住林则徐一腔爱国热血的奔淌。经过交往晤谈,他发现44岁的领队大臣开明阿(字子捷)有强烈的抗御外侮的爱国情绪,从而建立了友谊。对他留心时事,颇有敌忾,很为赞赏。林则徐抵达伊犁前几天,道光帝下旨命伊犁领队大臣开明阿来京。他在家书中说:“开子捷在此晤后,甚为殷勤,渠系东三省人,倜傥英伟,又好文墨,并留心时事,将来必当大任。现已要我写信交其带入关内,俟其过西安时,须拜之并送菜点。
关键词: 道光帝 林则徐 布彦泰 伊犁将军 十二月

内容

流放在塞外的冰天雪窖,却无法凝冻住林则徐一腔爱国热血的奔淌。经过交往晤谈,他发现44岁的领队大臣开明阿(字子捷)有强烈的抗御外侮的爱国情绪,从而建立了友谊。对他留心时事,颇有敌忾,很为赞赏。林则徐抵达伊犁前几天,道光帝下旨命伊犁领队大臣开明阿来京。他在家书中说:“开子捷在此晤后,甚为殷勤,渠系东三省人,倜傥英伟,又好文墨,并留心时事,将来必当大任。现已要我写信交其带入关内,俟其过西安时,须拜之并送菜点。”①
  就在林则徐抵达伊犁的前三天,十一月六日(12月7日),道光帝传谕内阁:“天津为京畿藩卫,前曾降旨将巴里坤总兵裁撤,移置天津,交兵部详查具奏。兹据该部奏称,嘉峪关外设立两镇,一为巴里坤,一为伊犁。而巴里坤尤为扼要,该处总兵未便裁撤。惟伊犁镇总兵与伊犁将军驻扎相离甚近,且绿营将备,向归将军统辖,可由该将军就近稽查等语。著照所议,即将伊犁镇总兵裁撤,移至天津。”②
  同时命令陕甘总督、伊犁将军、参赞大臣会同妥议奏办,十一天后又谕:“伊犁地处边陲,仍著富呢扬阿会同布彦泰等,详加体察该部所议各条,是否妥善。如尚有因地制宜、量加酌改之处,即著据实具奏。”从这道谕旨看来,道光帝在是否裁撤伊犁镇总兵的问题上,口气有所松动。但他在这道谕旨的下半部即寄谕直隶总督讷尔经额,要他就伊犁镇裁撤后人员安置、养廉马乾等项银两“以及添建衙署、铸造印信钤记一切事宜,均著该督妥为筹议,奏明请旨,分别办理”①。这表明伊犁镇总兵的裁撤基本上已成难以更改的定局。关于伊犁镇总兵裁留之事,陕甘总督富呢扬阿鞭长莫及,由伊犁将军布彦泰召集幕僚商议复奏。他既对林则徐十分敬重,就此重大之事一定要与林则徐商议。这从林则徐的《壬寅日记》中有所反映:
  十二月十六日(1843年1月6日):“布将军邀早饭,以感冒未赴。饭后嶰翁来,将军亦即来,俱晤谈。”
  十二月十七日(1月7日):“常、皂、开、花领队并绥定福总戎,先后俱来晤谈。午后嶰翁来,为将军商拟稿件,留晚饭。”
  十二月十八日(1月18日):“东厅书丞来晤。布将军邀晚饭,赴之,二鼓回。”
  十二月二十日(1月20日):“布将军送梨、百合来。是日将军发折。”
  道光帝的两道谕旨在一个月左右送达伊犁,布彦泰接旨后即急于会晤林则徐,听取意见,请为拟稿。伊犁镇总兵设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专理屯田和操防,当时由屯兵三千携眷驻扎,后世相沿。布彦泰久在边疆任职,当然清楚伊犁镇总兵裁留的利害得失。林则徐又与他所见相同,流放伊犁,身临其境,更感到安边强边的迫切与重要,这在他不久之后为开明阿送行的诗中有明确的表露。他与邓廷桢积极为布彦泰筹划并代为拟稿,经过三天周详的议论,布彦泰终于发折请求保留伊犁镇总兵。原折今虽未见,据《清史列传·布彦泰传》记其奏言:“伊犁总兵驻扎绥定城,系伊犁所辖八城之一,不与将军、参赞同城。近来卡外夷情与从前迥不相同,设遇裁官减弁,更必妄生揣测,溷播谣言,似与镇静边防大有关系。该镇兵丁以耕种为糊口,俱各安土重迁,势难骤予裁移。倘将总兵易为将领,若兵数仍旧,则于营制不符;兵数稍裁,又与屯务有碍。不敢迁就目前,致贻后患。惟天津既须添设总兵,自应于各镇中量行裁改。兹就西路一带而论,口外实难议撤。”
  道光帝于二十三年正月接到布彦泰的奏折,认为所说在理,即传谕军机大臣等,“未便将伊犁镇总兵裁撤”。又就裁撤西安镇总兵移至天津一折,命富呢扬阿“通盘筹划,是否可行”①。
  陕甘总督富呢扬阿又商诸陕西巡抚李星沅。李星沅在正月十八日日记:“得海帆制军书,以伊犁将军布彦泰复奏兵部,议裁伊犁镇总兵不便者五,请改裁西安镇移驻天津……属为筹议咨后,以凭会奏,并查布将军原奏甚明妥,疑为嶰(筠)、少(穆)两翁手笔。”②
  两个月后,三月七日(4月6日),林则徐在《癸卯日记》中写道:“晨起将军来邀早饭,赴之。军署接到兰州来文,知前奏伊犁镇缺不宜裁撤,拟改撤西安镇之议,已奉谕旨允准,仍寄令陕甘富制军筹议复奏。”③
  三月,道光帝又发出谕旨:陕西镇总兵一缺,著即照议裁撤,移至天津。经过几个月的奏议,伊犁镇总兵终于被保留下来。
  林则徐与邓廷桢协助布彦泰,着眼于边防和屯垦,力陈保留伊犁镇总兵,这是他流放初来惠远城之后,为保卫西部边防而积极参与的第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十分正确的好事,也是他塞防思想的重大实践。
  春节期间,林则徐与同人连日为开明阿饯行,他又为开明阿作字。托他给关内友人捎带信件,为被他称为有志之士的安西代理知州黄文炳书写了楹帖和挂屏,也交开明阿带去。二十四日(2月22日),林则徐与众人同在观音庙送行,赠诗《送伊犁领军开子捷(开明阿)》,他认为伊犁驻军的职责是:无战事时安定中原,有战事时抗御外侮。边疆与内地唇齿相依,关系重大。虽然近年新疆边境还没有战火,汉族和当地各民族都相安无事,但不可忘记眼下国势维艰。每一个爱国者必须努力奋起,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既要亡羊补牢,消除危机,又要防患于未然,提高警惕。对边疆少数民族,要尽量安抚。林则徐说,只要将士一心,众志成城,就能使外敌震慑,不敢轻举妄动。这是林则徐阐述边防思想和挽救时局主张的一首重要诗篇,从这首诗也可看出林则徐是力主保留伊犁镇总兵的。

附注

《林则徐全集》,第七册信札卷,第323~324页。;《清宣宗实录》卷384。;《清宣宗实录》卷385。;《清宣宗实录》卷388。;《李星沅日记》第476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林则徐全集》,第九册日记卷,第514页。

知识出处

流放伊犁

《流放伊犁》

出版者:新疆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2003

本书系《林则徐在新疆》丛书的《流放伊犁》分册,以严谨的历史事实,论述林则徐在新疆的思想和实践,他的伟大的爱国精神、高尚的品格节操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并收录近年来人们的怀念诗文。全书深入浅出,既有学术性,又有普及性,开卷有益,值得一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