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初到伊犁的思想和实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流放伊犁》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669
颗粒名称: 三、初到伊犁的思想和实践
分类号: I267;C55;K253
页数: 58
页码: 57-114
摘要: 伊犁,我国的西部边陲,毗邻沙皇俄国,扼守西部边疆的前沿,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乾隆朝统一新疆后在伊犁建立九城,管辖新疆天山南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帕米尔高原广大地区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的衙署,就设在九城之首的惠远城(今霍城县惠远乡),惠远城以其政治军事中心而为新疆的首府。至于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首府移至迪化城(今乌鲁木齐市),那是后话了。
关键词: 林则徐 布彦泰 邓廷桢 伊犁将军 惠远城

内容

伊犁,我国的西部边陲,毗邻沙皇俄国,扼守西部边疆的前沿,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乾隆朝统一新疆后在伊犁建立九城,管辖新疆天山南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帕米尔高原广大地区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的衙署,就设在九城之首的惠远城(今霍城县惠远乡),惠远城以其政治军事中心而为新疆的首府。至于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首府移至迪化城(今乌鲁木齐市),那是后话了。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九日(1842年12月10日),林则徐抵达惠远城。首先向伊犁将军布彦泰(字子谦)和参赞大臣庆昌报到,然后来到城中南街鼓楼前的东边第二条巷(亦名宽巷),邓廷桢委托流放在此的前浙江长兴县令、现任伊犁理事厅丞庆辰帮助觅定的寓所就在这里。一所当地百姓的普通平房,屋内多被土炕占去,已代为裱糊,并略备桌椅数件。林则徐把行李安顿好,便出门拜会了领队大臣皂兴(字乐亭)、开明阿(字子捷)、花沙布(字毓堂)和常清(字靖亭)。四领队当天也先后到宽巷回访。
  林则徐到达惠远城的第二天(十一月十日,12月11日),布彦泰馈赠米面猪羊鸡鸭等物,四领队或送饭菜、或送肉食,林则徐接受了诸位的盛情。布彦泰当日向朝廷发奏折,报告林则徐已到伊犁戍所报到,并派其掌管伊犁将军府粮饷处事务。林则徐将自西安赴戍到此日派职的日记,辑为《荷戈纪程》一卷。荷戈,顾名思义是背负肩扛着兵器,是对充军流放的委婉说法。
  林则徐流放在此是不幸的,所幸的是伊犁将军布彦泰等人,对他颇为尊重。由于林则徐原为封疆大吏,又曾任钦差大臣,更以禁烟抗英获得极高的声望,所以受到布彦泰等人的礼遇,不仅在到来之前连番派人先期迎接,更在来后问寒问暖,借阅京报也很顺利。
  林则徐于仲冬赶到伊犁,“其时距冬至尚有一旬,到后则栗烈寒威日甚一日矣”。他从西安出发时大病初愈,冰天雪地跋行四个月,身体十分虚弱,又一时不适应伊犁的寒冷气候,到戍的第三天就严重感冒,鼻子流血,弄得“体气衰颓,直是废物,作字不能过二百,看书不能及卅行”①。林则徐为自己终日萧闲、一无所事而深感内疚,叹息岁月不饶人。
  林则徐所居之屋,到戍前原议定每月交租钱十两,但等他送钱时,房东伊舒亭却说什么也不肯收了。林则徐过意不去,送去数件礼物,想到逢年过节再给房东送些礼。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林则徐给三儿聪彝、四儿拱枢每人各做一件皮大衣,屋内烧煤驱寒,两儿因煤熏病了两天,原因是火盆送进屋内之前,没有在院子里烧透。林则徐还是咳嗽颇多,鼻子常流血,夜间多不能寐。为了减轻疾病的折磨,他只有和流放在此的前闽浙总督邓廷桢、前东河总督文冲晨夕相伴,或与当地官员晤谈,或聚会弈棋。
  林则徐虽然疾病缠身,但想起关内的亲友及赴戍沿途给予热情迎送的官员,他决意“发狠写信”,但又不便写得太多太厚,真是颇费斟酌。关于寄收信件的帖式,林则徐向布彦泰征求意见,用原任官衔,前面加上“效力”二字,全称为“效力伊犁前两广总督林则徐”。从西安到伊犁,一封信一般需要五十天左右便可接到,林则徐认为这是颇为快速了。但沿途驿站检查严密,林则徐专门嘱咐家人,寄信必须加用钉封,外封即使割开,亦不能将内信取出。由于布彦泰对林则徐尊重关照,所以林则徐告诉家人,以后寄信,不妨屡托陕西巡抚李星沅递至伊犁将军布彦泰,再转给他。
  到伊犁后,关内来信仍络绎不绝,林则徐尽量作复。他嘱咐家人,凡寓中所阅京报,仍照前信所言,酌摘几条大略,遇便封入信中寄来。正是通过阅读京报和大量的书信往来,使林则徐置身万里之外的伊犁,对朝廷政事和国家局势能够有所了解。他将家信中附寄的和从京报中选录摘钞的材料,辑成一本杂录,后人题为《林文忠公衙斋杂录》。而将关内友人来信所告京师新闻汇编为《软尘私札》。
  林则徐“见京报,扬威(即奕经)、靖逆(即奕山)及参赞(即文蔚)均拟大辟(即死刑),是牛鉴堂(即牛鉴)、余紫松(即余步云)亦必一律,即使不勾,亦甚危矣”。奕山等人的问罪,当然是罪有应得。他认为国家危艰的局面是道光帝举棋不定造成的,忽战忽和,大臣们祸福莫测,徘徊观望,犹豫从事。加上用人不当,怎么能挽救危局呢?他“由此观之,雪窖冰天,亦不幸之幸耳”,感叹“近事翻来覆去,真是不可摸捉,要于大局徒然有损无益也。”①
  《南京条约》的签定,使中国社会发生急速转折和变化,把中华民族推向苦难的深渊。林则徐忧国伤时,常把时局与宋代相类比,“每阅宋时岁币之输,窃为之废书三叹也。”②从宋朝的亡国之恨,痛惜今日国家岌岌可危的现实,他心情凄怆,仰天长叹。

附注

《林则徐全集》,第七册信札卷,第320页。;《林则徐全集》,第七册信札卷,第323~324页。;《林则徐全集》,第七册信札卷,第320页。

知识出处

流放伊犁

《流放伊犁》

出版者:新疆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2003

本书系《林则徐在新疆》丛书的《流放伊犁》分册,以严谨的历史事实,论述林则徐在新疆的思想和实践,他的伟大的爱国精神、高尚的品格节操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并收录近年来人们的怀念诗文。全书深入浅出,既有学术性,又有普及性,开卷有益,值得一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