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则徐流放伊犁的背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流放伊犁》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667
颗粒名称: 一、林则徐流放伊犁的背景
分类号: C55;I267;G634
页数: 21
页码: 1-21
摘要: 清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六日(公元1842年8月11日)黎明时分,秋雨乍停,天空初晴,一片烟霭笼罩着古老的西安城。远处大雁塔的塔顶隐约可见,城中高大的钟楼悄然矗立着。
关键词: 道光帝 鸦片走私 林则徐 虎门销烟 鸦片贸易

内容

清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六日(公元1842年8月11日)黎明时分,秋雨乍停,天空初晴,一片烟霭笼罩着古老的西安城。远处大雁塔的塔顶隐约可见,城中高大的钟楼悄然矗立着。
  一位年近花甲的布衣老人,支撑着大病才愈的身体,独伫在租居的一家寓所门前。他,就是鸦片战争中坚持禁烟抗英的前两广总督林则徐,被革职流放去新疆伊犁,就要赴戍登程了。
  林则徐抬眼向东南天际望去,双目炯炯,满含忧愤,苍白的脸上布满愁云。回想往事,他记忆如昨,心潮难平……
  三年前的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也是一个雨后放晴的日子——
  在广州城东南、珠江入海口处、古老的虎门寨下,林则徐着红宝石花翎顶戴,穿青蓝色蟒袍补服,仪态庄重,从容登上山脚中央新搭起的官棚。写有“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大臣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堂林”一行大字的黄绫长幡,威严地迎风飘舞!
  临近海边的销烟池旁,鸦片堆积如山。在轰鸣的礼炮声中,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一群群农民踏着水车,把渠水引入两个长宽各十五丈的方形砌石销烟池里,一队队袒胸赤脚的工人,站在横跨销烟池的条板上,劈箱过秤,将烟土切碎,抛入池中,泡以盐卤石灰,用铁锄木耙反复翻戳。顿时,池内沸滚如汤,一团团白烟在虎门滩头升腾而起。待销化成渣,即打开涵洞,化为渣沫的鸦片,于退潮时送入大海,荡涤得无影无踪。另一池又开始紧张地浸化。
  虎门海滩,犹如举行盛大的节日一样。林则徐等官员们列坐在挂着麒麟帐、铺着红氍毹的官棚里,旁边的彩棚里坐着士绅乡董。而远乡近村的男女老少,都围在销烟池旁的栅栏外面,站在山坡上,登上附近的屋顶,伫立在船头上,尽情地观看。人山人海,群情激奋。水师鼓角雄壮,民众欢声雷动,扬眉吐气!
  十天之后,准许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到现场参观。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参观后,撰文详细记录销烟经过,他写道:“我们曾反复考察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于我们的臆想,我不能想像再有任何事情会比执行这一工作更忠实的了。”①
  虎门销烟历时二十二天,到五月十五日(6月25日)胜利结束。林则徐领衔的《虎门销毁鸦片已一律完竣折》报告:销毁鸦片“实共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截止五月十五日,业已销化全完。”①这一正义行动,一洗内外勾结强加给中国的耻辱,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民族正气!
  虎门销烟,这是林则徐一生中最光辉、最伟大的事业。他坚信这是为国为民的正义的事业,想到此,他的心情不能不为之一振!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这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万里长城是人类的伟大奇迹,人们今天乘飞船登上月球,在那遥远的月球上也能看到屹立在地球上的万里长城。而林则徐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英国自十七世纪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在十八世纪末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经济和科学技术一跃而为世界前列。英国正是凭仗着它的工业垄断地位和商业及海上霸权地位,为开拓世界市场和获取最大利润,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技术落后,清朝又日趋腐朽,这就成为英国向东方侵略的主要目标。英国起初运进棉纺织品,企图以此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是,中国是以男耕女织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人们的需求和购买力很低,英国的产品在中国销路极为有限,连遭亏损。这样,就必须用大量的银子才能换取中国的茶叶、丝绸等产品,这对英国来说是极不甘心和不能忍受的。英国便以急剧增加对中国输入鸦片作为这种亏损的弥补,如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所指出的,英国“扩大对华贸易,就是扩大鸦片贸易”①。
  鸦片,是英文Opium音译的汉字写法,也叫阿芙蓉,人们一般还称作大烟或烟土。由罂粟果内的乳汁干燥或提炼制成棕黑色干膏块和粉末状,主要成分是吗啡。鸦片作为药材少量使用,是镇痛止泻、治疗咳嗽、痢疾的特效药。但鸦片具有强烈的麻醉性能,是一种容易上瘾的毒品,如果大量吞服吸入,就会引起中毒。急性中毒的病人先有短暂的舒适感,逐渐头晕目眩,昏沉欲睡,瞳孔缩小,呼吸缓慢,严重者进入昏迷状态,甚至呼吸困难而死亡。经常吸食鸦片易发生慢性中毒,性格变化,精神萎靡不振,骨瘦如柴;一发烟瘾就打呵欠,流鼻涕,坐立不安。
  鸦片在明代以前,以药材纳税少量进口,药用治病。1757年英国在东印度公司名义下占领印度鸦片产地孟加拉。1773年取得鸦片专卖权,1797年又取得制造鸦片特权,在此前后向中国输入鸦片。英国把大量棉纺织品倾销它的殖民地印度,破坏了印度的手工纺织业,强迫和引诱印度农民种植鸦片,再把鸦片运进中国。无须再向中国输入白银,就能换取中国的茶叶、丝绸产品,转售欧洲各国,牟取巨额暴利。这样,英国的棉纺织品—印度的鸦片—中国的茶丝,这三角贸易关系,便成为英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经济掠夺体系。特别是1834年为摆脱经济危机,更是扩大鸦片贸易,“靠毁灭人种的办法强行扩大亚洲市场”①。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对此有详细论述:
  在1767年以前,由印度输出的鸦片数量不超过200箱,每箱约重133磅。中国法律许可输入鸦片供医疗使用。……1800年,输入中国的鸦片已经达到2000箱。……中国皇帝为了制止自己臣民的自杀行为,既禁止外国人输入这种毒品,又禁止中国人吸食这种毒品,而东印度公司却迅速地把在印度种植鸦片以及向中国私卖鸦片变成自己财政系统的不可分割的部分。……东印度公司一手扶植的、虽经北京中央政府禁止而无效的鸦片贸易的规模日益增大,在1816年,鸦片贸易总额已将近250万美元。……1820年,偷运入中国的鸦片增加到5147箱,1821年达7000箱,而1824年达12639箱。……在1824年到1834年的十年当中,就由12639箱增加到21785箱。
  1834年,也像1800年、1816年和1824年一样,在鸦片贸易史上,标志着一个时代。东印度公司不仅在那一年被取消了买卖中国茶叶的特权,而且必须完全停止一切商务。由于东印度公司从商务机关改组为纯粹的行政机关,对华贸易就完全转到了英国私人企业手里,它们干得非常起劲,以致不顾天朝的拼命抵制,在1837年就已将价值2500万美元的39000箱鸦片顺利地偷运入中国。①
  鸦片像洪水般涌进中国,使中国输出的茶叶、丝绸等产品的价值,不能抵付鸦片的价值,只有再交付大量白银。大量的白银外流,导致清朝的财政发生恐慌,白银价格飞速上涨,铜钱价格骤然跌落。清朝税收,规定必须交纳银两,民众只得出卖更多的劳力或产品,用更多的铜钱兑换白银来应付赋税。银贵钱贱,加重了人民大众的负担。那些纵容鸦片走私、聚敛私财的官吏的贪污行为,使鸦片大量输入,烟毒泛滥全国,遍及十几个省,吸毒人数达二百万以上。有相当一部分清朝官兵吸食鸦片,丧失了作战能力。人们把正常的费用,源源不断地消耗在吸食鸦片的鬼市之中,严重影响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吸毒造就大批不能劳动的废物,败坏道德和社会风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萎缩,使社会各阶层绝大多数人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就这样,“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①,“以致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②。它给英国带来血腥的暴利,却给中国社会造成深重的灾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在鸦片流毒问题上,日益明显和尖锐起来。
  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底,清廷执掌祭祀礼乐的太常寺卿许乃济,上奏《鸦片烟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公开主张鸦片弛禁:准令外商将鸦片照药材税进口,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禁止官吏兵丁吸食,不禁民众吸食。允许本国人栽种罂粟,用土烟抵制洋烟。说如此这般,可使白银免于外流,外患不禁自绝,国家自会富裕。起初,道光帝很为他的“变通”之法所迷惑。
  八月,执掌章奏礼仪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朱嶟和兵科辅助处理章奏及建言的给事中许球两人先后上奏,痛斥许乃济的弛禁论是以牺牲人民生命和民族素质来增加国家财政的谬论,目的在于使鸦片走私合法化,到头来洋烟土烟一并盛行,必将如潮泛滥,弄得民弱财空,正合了英国以鸦片削弱我中华的险恶用心。前者强调:“鸦片流毒,妨财害小,诛民害大”,发出“英吉利初以鸦片入关,即有削弱中原之念”的警告。后者痛斥英国“彼国不食鸦片,而专欲毒害中华。……其处心积虑,不堪设想”。疾呼:“及至民穷财绌,万一有事,何以御之?与其竭蹶于将来,不若图维于今日。况理直则气壮,该夷不敢存轻视之心。”①
  弛禁论本质上正是代表中外鸦片贩子的利益,代表了贵族、官僚、地主、商人中与鸦片走私贸易有直接关系的受贿集团、烟贩子的利益。外国鸦片贩子通过分赃利润,重贿收买等无耻手段,勾结成一个上至朝廷、下至吏胥兵丁的庞大的鸦片受贿集团,联成一个遍布中国的贩烟毒网,使鸦片终不可禁,使贪污政治愈加糜烂败坏,直接威胁着清朝的统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鸦片烟毒使“中国政府终于到了非立即采取坚决措施不可的地步”①。
  道光十八(1838年)夏,职掌朝祭礼仪的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指陈鸦片大量输入,导致白银外流,引起银贵钱贱的严重祸害,提出“重治吸食”的严禁建议,抨击弛禁,震骇朝野,把这场争论推向高潮。
  林则徐是严禁论的积极主张者和实践者。早年,他22岁在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手下担任文书时,就注意到鸦片走私的情况,起初他也是从吸食鸦片有伤风化的观点出发的。经过实际考察,使他深刻认识到,吸食鸦片,不仅仅是个道德问题,更是危及国计民生、遗害中华子孙后代的大问题。早在道光十三年(1833年),林则徐就正式呈上要求禁烟的第一道奏疏《会奏银昂钱贱除弊便民事宜折》,尖锐指出:“鸦片以土易银,直可谓之谋财害命……其为厉于国计民生,尤堪发指!”①对黄爵滋的奏折,林则徐极表赞同。他当即上奏《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陈述:“臣十余年来目击鸦片烟流毒无穷,心焉如捣。”②不仅提出六条具体禁烟章程,并在湖广总督任上大举禁烟。但在各地总督、巡抚、将军等封疆大吏围绕黄爵滋奏折展开的讨论中,以直隶总督琦善为代表的反对派占绝对多数,有21人(满员13人,汉员8人);而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支持黄爵滋禁烟主张的只有8人(汉员6人,满员2人),是少数派。
  英国向中国走私输入鸦片,使中国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危机和民族灾难。禁烟与否,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林则徐在此紧要关头,毅然挺身而出,八月间再次上奏折《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针对反对派的议论和道光帝举棋不定的心理,指出银价之昂,并非由于商人所出钱票造成,根源在于鸦片大量输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揭示历来不能彻底严禁的实情和症结所在,乃是由于吸毒者之中有大量鸦片走私的包庇者,因此提出重治吸食的主张。他从国家民族危亡和经济枯竭两个方面,向道光帝发出严重警告:“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①强调鸦片的危害和严禁的必要,禁烟不仅是挽救漏银的财政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续绝的严重问题。这番披肝沥胆的深虑远识之见,代表了人民群众和爱国志士的思想和要求。
  道光帝面对着近忧远虑,权衡利害得失,为了维护长治久安,下决心禁烟。九月十一日将许乃济降为六品顶戴,即行休致,并宣召林则徐进京。从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到十八日,连日召见八次,在十一月十五日(1838年12月31日)第五次召见时,林则徐奉旨:“颁给钦差大臣关防,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该省水师兼归节制。”②
  这一任命,使原来处于力量薄弱的严禁派,一举掌握了领导广东禁烟运动的主动权,引起弛禁派的嫉视忌阻。朝野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很为林则徐的前程担忧。林则徐虽然明知是赴汤蹈火之事,但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他将生死祸福置之度外,肩负着禁烟重任,于十一月二十三日慨然出京赴粤。
  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抵达广州,在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官员的协助下,在人民大众的支持下,力排各种阻力,大张旗鼓,雷厉风行,有理有力,迫使以英国为主的鸦片贩子缴出了鸦片,在虎门海边销毁净尽,取得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它震惊中外,使鸦片贩子和包庇走私者为之失色,消息传到伦敦时,“天色昏暗愁惨”,米价和银价增涨。①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伟大起点,揭开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史的序幕,林则徐以其为中华民族立下的不朽功勋,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位杰出的爱国英雄。
  1843年秋,流放在伊犁的林则徐写给邓廷桢的诗中,悲愤地吟哦:“青史凭谁定是非?”将禁烟抗英的功过是非,付之于历史的判决。在他的身后,不仅清廷给他以哀荣,更有人民给他以怀念,历史给他以公正。
  1858年,也就是林则徐逝世八年后,马克思发表了著名的《鸦片贸易史》,谴斥英国政府破坏中国禁令、坚持鸦片走私以至发动侵华战争的罪行,论证中国政府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非常措施反击英国鸦片侵略的迫切性和正义性,指出:“这些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这成了第一次英中战争的起因。”①他和恩格斯还在一系列文章中,指责英国对华发动不义的战争,称赞中国军民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
  1957年10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回顾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历程时,精辟地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②高度评价了林则徐的历史地位。
  林则徐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爱戴,也受到世界各国的敬重。就在他逝世十八年后,同治七年(1868年)清朝使臣志刚在英国伦敦蜡像馆,就亲眼见到林则徐的蜡像。他在《初使泰西记》中写道:“林少穆先生,虽未谋面,而心仪其人,不意于此遇之。其身不长,其貌则扬,颧平面圆,存我冠裳。惜觌面不能共语,以问安边之方。”光绪三年(1877年),清朝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等人也参观了蜡像馆,在《伦敦日记》中记载:所塑都是名人,大多是各国首脑,最为有名的是华盛顿,林则徐也有一塑像。随郭同往的刘锡鸿在《英轺私记》中亦有详细描述评说:“文忠办禁烟事,几窘英人,然而彼固重之者,为其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也,可谓知所敬。”虽然林则徐严厉禁烟使英国难堪,但也不得不佩服他,因为他忠诚、正直、勇敢、刚毅,堪称中国人的代表。
  特别是在当今世界上,毒品走私已成为国际公害,林则徐更是成为全世界反毒禁毒的象征和旗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即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1999年,国际天文学会发表了《命名林则徐星的公告》。全文如下:
  (7145)林则徐
  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1996年6月7日发现于兴隆。
  为纪念禁毒和反对毒品犯罪的先驱林则徐(1785~1850年)而命名。林则徐是中国福建闽侯人,他的辉煌功绩因1839年6月在中国南部虎门海滩销毁1200吨鸦片而达到顶峰。作为清王朝的一位大臣,为世称道的还有他在水利方面的成就。这曾使他的家乡和中国其他地区深受裨益。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通报第33788号,1999年2月2日)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以林则徐命名。林公获此殊荣原因有二,一是禁毒,二是发展水利的成就。这既是对林则徐禁烟抗英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弘扬林则徐的禁毒精神。即使将来毒品在世界上绝迹,林则徐的伟大形象也将永载史册!
  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填词《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送给邓廷桢,以纪念胜利:
  玉粟收余(罂粟一名苍玉粟),金丝种后(吕宋烟草曰金丝醺),蕃航别有蛮烟。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不知呼吸成滋味,爱挑灯、夜永如年。最堪怜、是一丸泥,捐万缗钱。
  春雷欻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浮槎漫许陪霓节,看澄波、似镜长圆。更应传、绝岛重洋,取次回舷。①
  词中指陈鸦片对中华民族的危害,那小小的鸦片烟丸,使中国损失了多少银元?对禁烟的胜利充满喜悦,虎门销烟像春雷一样轰破鸦片贩子在零丁洋上的巢穴,笑看英国等鸦片贩子的气焰像蜃楼一样消失。沙角炮台高高耸立,外国的鸦片走私船都慌乱地躲到远方去了。看大海恢复了清澈和平静,我们要把严禁鸦片和热爱和平的愿望告诉世界各国,然后返航。
  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英国为了鸦片走私的利益,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是英国向外推行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迟早也会找借口发动侵华战争的。后来英国一系列侵华的事实,就无可辩驳地作了历史的证明。鸦片战争之初,由于两广总督林则徐坐镇广东虎门,闽浙总督邓廷桢坐镇福建厦门,指挥守军严阵应战,将进犯英军一一击退。英军无法得逞,于是兵舰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逼近天津,威胁清廷。道光帝大为震惊,急命直隶总督琦善赴天津谈判。在侵略者的炮火威胁和朝中投降派的谗言诬陷下,道光帝把一切责任都推给林则徐,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于九月八日(10月3日)下旨将林则徐与邓廷桢革职,命邓廷桢从福建折赴广东,“以备查问差委”①。以琦善为钦差大臣驰赴广东查办,并代理两广总督。
  林则徐自此滞留广州,听候查问,经常终宵耿耿不寐地度过了近二百天。他亟感国家民族命运之危在旦夕,又深受来自各方面高度的肯定和赞扬、广泛的同情与声援。他在《庚子岁暮杂感》中写道:
  病骨悲残岁,归心落暮潮。
  正闻烽火急,休道海门遥。
  蜃市连云幻,鲸涛挟雨骄。
  旧惭持汉节,才薄负中朝。
  此涕谁为设?多惭父老情。
  长红花尽袅,大白酒先倾。
  早悟鸡虫失,毋劳燕蝠争。
  君看沧海使,频岁几回更。
  幸饮修仁水,曾无陆贾装。
  通江知蒟酱,掷井忆沉香。
  椎结终无赖,羁縻或有方。
  茹荼心事苦,愧尔颂甘棠。
  朝汉荒台古,登临百感生。
  能开三面垒,孰据万人城。
  杨仆空横海,终军漫请缨。
  南溟去天远,重镇要威名。①
  林则徐说,我以衰病之躯伤感一年将尽,心情像大海的落潮一样空荡荡的,听说前线烽火正急,谁说虎门遥远呢?时局像海市蜃楼一样变幻莫测,英国侵略者如恶鲸乘雨兴风作浪般扑将过来。我惭愧自己受命钦差大臣赴粤查禁鸦片,又授两广总督,才能低微,有负于国家。我自被革职查问以来,承蒙广东父老的厚爱,深受慰藉又颇感惭愧。我们查禁鸦片并没有什么错,英人是蓄意挑起战争。早知如此,我们大可不必为当初的一些细枝末节进行无意义的争辩。我去冬代替邓公接任两广总督,今秋琦善又代替我接任两广总督,不到一年之间竟更换了三人!我虽不像汉初陆贾那样出使南越建功立业,但也有幸来到这里。广东以禁烟抗英使世人注目,我虽被革职查问,却有幸受到绅商民众的好评。英国侵略者终是蛮横不讲理,要制服它,不知是否还有办法。我的心里像吃了荼菜一样苦不堪言,惭愧民众送我“甘棠遗爱”的颂牌来褒扬。我登上荒草离离的朝汉古台,不由得百感顿生。广东正三面临敌,有谁能守住我们的广州城!回想汉时,终军请缨,来此被害;杨仆任楼船将军出征立功。虽说我们这里地处天南,可一定要保住广州城的尊严和声威啊!
  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十一日(1841年5月1日),林则徐接到道光帝赏给四品卿衔,迅即驰驿前赴浙江的谕旨,赶到浙江镇海协办军务,披沥忙碌三十三天,却未能摆脱厄运。道光帝以靖逆将军奕山在广州战役中惨败,将广东营务废弛之罪归咎于前任总督邓廷桢和林则徐。五月十日(6月28日),以林则徐禁烟“办理殊未妥协,深负委任”和“废弛营务”的罪名,下旨革去四品卿衔,与邓廷桢“均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①。
  五月二十五日(7月13日),林则徐接旨,第二天便告别镇海军营,踏上戍途。在杭州与故友旧属告别,作诗抒发对国事的忧虑:“不信玉门成畏道,欲倾珠海洗边愁。临歧极目仍南望,蜃气连云正结楼。”②行至扬州,接到道光帝要他折往开封祥符黄河决口襄办河工的谕令,带病辛勤奔波从事,半年后决口合龙,仍被遣戍伊犁。二十二年(1842年)夏至前后赶到西安就卧床不起了,只有暂时呈请病假,就地租屋侨居。
  本来,林则徐准备由长子林汝舟(字镜帆)陪同出关赴戍,将郑夫人和三子林聪彝(字听孙)、四子林拱枢(字心北)等留在南京的。时在河南洛阳任道员的叶申芗是林则徐交谊深厚的亲家,在他的热情邀请下,郑夫人携家从南京赶到洛阳。谁知不久,叶申芗亡于任所。郑夫人不能在洛阳继续居住下去;要回家乡福州,一时很难办到,又不能再回南京。在这种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颠簸来到了西安。
  林则徐滞留西安两个月,一面治病疗养,一面做赴戍前的准备工作,整理行装书籍,雇妥马车舆夫。因为林汝舟为翰林院编修,按清廷的规定,词臣不许请假出关,林则徐只有将汝舟留在西安,陪侍久病的郑夫人。同时拜托在西安任道员的门生方用仪(字仲鸿)、刘源灏(字鉴泉)等友人就近照顾,携三、四两儿出关。原定七月一日(8月6日)启程,由于立秋前后,西安一带雨大河涨,路途泥泞,车马难行,只好把行期拖延几天。
  在波澜壮阔、百年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上,林则徐是最早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当外来侵略威胁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林则徐挺身而出,领导了伟大的禁烟抗英斗争。强烈的民族意识,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突出特点,也是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林则徐从民本主义思想出发,认识到民心可用,发动人民群众,动员一切积极力量,反对英国侵略者;又从民族利益出发,超出了他以往狭隘的封建的忠君思想。作为一个封建忠臣,他受宠时感激涕零,失宠时亦能忍辱负重,不能苛求他在行动上反对道光帝,但他始终坚持民族利益,保持民族气节,不因道光帝的虚骄而盲目轻敌,也不因道光帝的动摇不定而见风使舵。林则徐还发展了他以前兴利除弊的改革思想,主张严禁鸦片输入,阻止白银外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外情况,学习外国科学技术,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不计个人生死祸福,奋不顾身、呕心沥血,做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现实矛盾和斗争的孕育,使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突破了其所属的地主阶级的范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也使林则徐远远超过古代的爱国英雄,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总结,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开端。
  可贵的是,林则徐继禁烟抗英之后,又在流放新疆三年期间,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附注

《镇口销毁鸦片》,载《中国丛报》1839年6月号。;《林则徐全集》,第三册奏折卷,第161页,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4页。;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02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5~27页。;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4页。;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页。;两奏折全文见《复旦学报》1878年第1期。;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8页。;《林则徐全集》,第一册奏折卷,第269页。;《林则徐全集》第三册奏折卷,第38页。;《林则徐全集》,第三册奏折卷,第79页。;《林则徐全集》,第九册日记卷,第364页。;《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424页。;《鸦片贸易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8页。;《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90页。;林则徐《云左山房诗钞》附卷。;《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卷十五。;林则徐《云左山房诗钞》卷五。;《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二九。;《云左山房诗钞》卷六。

知识出处

流放伊犁

《流放伊犁》

出版者:新疆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2003

本书系《林则徐在新疆》丛书的《流放伊犁》分册,以严谨的历史事实,论述林则徐在新疆的思想和实践,他的伟大的爱国精神、高尚的品格节操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并收录近年来人们的怀念诗文。全书深入浅出,既有学术性,又有普及性,开卷有益,值得一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