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陈诚西域资料校注》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444
颗粒名称:
页数: 5
页码: 3-7

内容

《陈竹山文集》分内外篇,内篇二卷,外篇二卷,共四卷。另有遗编“前后遗赠杂录”,但书口仍刻“外篇卷二”。全书合计167页,每面9行,行20字,约6万字。内篇为陈诚自著,卷一收《奉使西域复命疏》、《西域山川风物行程纪录》、《与安南辨明丘温地界书》、《狮子赋》;卷二收《西域往同纪行诗》九十二首,《居休诗》四十六首、《像赞》、《历官事迹》等。外篇皆缙绅大夫题赠诗文,“遗编”收陈诚父陈同的《行状》、《墓表》等。
  《陈竹山文集》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它为陈诚家世、生平、交游、仕历及《使西域记》的版本渊源提供了大量的新资料,陈诚及其西使记研究中隐晦不清、久悬不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由此得以廓清,获得突破性进展。前述陈诚五使西域的真实确认,即为一例。细心披览,其价值当不止此。
  首先,陈诚的家世生平事迹获得可靠确证与详尽披露。
  清修《明史》,不为陈诚立传。其生平事迹仅见于王鸿绪《明史稿》①及江西的几种方志。②大多辗转相抄,失于简略。且内容主要述其使西域史实,至于陈诚的家世、仕履、生平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扑朔迷离,一向不得其详,猜测臆断,亦复不少。但陈诚《竹山文集》中,陈诚的祖籍、家世、生卒、登科、仕宦、交游、谪戍北平良乡、予修《永乐大典》、一使安南、五使西域、家居赋闲、晚年起用等等生平活动业迹,均一一浮现出来,由知之甚少到基本理清。
  《陈竹山文集》遗编收录了胡诚《明处士赠从仕郎翰林检讨陈公行状》、练安《明处士赠从仕郎翰林检讨陈公墓表》,皆为陈诚父陈同的传记资料,当出陈诚口述,为可靠的信实史料,由之知陈诚祖籍为江西临川,五世祖仕宋为吉水主簿,遂因家焉。其可考世系为:
  《陈竹山文集》卷二收录有陈诚手书的《历官事迹》,是宣德八年(1433年),即陈诚致仕的第五年撰写的个人履历表,或者说是一份简明自传,陈诚时年69岁。陈诚的本意虽是“将历官略节事迹逐一开记,以示后之子孙俾知”,但却为后世留下了个人生平行止的第一手史料,一生经历基本清晰,准确无误。澄清了以往研究中的诸多臆断失误。
  陈诚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最值得注意的是建文新政至靖难之役永乐上台前后,明朝政局风云突变,朝野震动,首先波及的便是当时的官僚集团。陈诚虽非权力中枢人员,但却经历了他一生中最为大起大落、崎岖坎坷的一段岁月。此为陈诚生平中极其隐秘而扑朔迷离之处,鲜为人知,一向不得其详。
  建文即位不久,陈诚突然由正七品的翰林检讨越五级擢升从四品的广东布政司左参议,《历官事迹》言之凿凿,同僚诗文中亦屡屡提及,应毋庸置疑。然其内幕,当事人讳莫如深,真相隐藏于云山雾障之中。
  解读现存文献,尤其是《陈竹山文集》的材料,陈诚擢升之谜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最关键的人物便是建文新政谋主的方孝孺。方孝孺在明初人称“读书种子”,声望显赫,深得建文帝倚重,言听计从。陈诚为方孝孺门生,颇得青睐。在建文新政中飞黄腾达,不是没有根基缘由的。
  以《陈竹山文集》辑录的相关诗文考究,陈诚拜谒方孝孺门下在洪武年间。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方孝孺曾有《陈子鲁字说》①一篇赠陈诚,赞陈诚“端方雅重,好学有文章,其言止仪度,俨乎可望而畏也。”以曾子、汲黯相许。建文二年(1400年)陈诚回乡省亲,时同在翰林院任侍讲学士的方孝孺又有《送翰林检讨陈君子鲁归省庐陵序》②话别。“序”中以“吾友庐陵陈君子鲁”相许,盛赞陈诚“笃厚而文,静重而敏”,颇为赏识,预言陈诚“他日之来也,其必有发”,颇有抑扬援引之意。
  果然,陈诚第二年便越五级擢升广东布政司左参议。其中恐与方孝孺的举荐和建文帝更新人事、推行新政的一些举措不无关系。而南京陷落后,方孝孺因不肯为朱棣写即位诏而被诛杀“十族”,门生故吏全受牵连。
  与陈诚在建文朝走红和永乐即位后遭贬流放有涉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是陈诚的同乡(江西新淦)、为其父写过《墓表》的练安(子宁),建文朝任右副都御史,“与方孝孺并见信用”。靖难之变中被执,以死抗争,断舌磔死。
  永乐皇帝即位,在建文朝突受提拔重用及与方孝孺、练子宁这些壬午殉难诸臣关系深切的陈诚,自然难逃一劫,不能不受到牵连,“三司官不曾封”云云,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口实罢了。于是陈诚先被“留京”,大约是审查甄别,后遭贬流放,毫无疑问是“靖难之变”大清洗的一个余波。毕竟陈诚与方孝孺、练子宁等人靠得太近,难免有“党附”之嫌。
  《陈竹山文集》载有永乐、宣德朝内阁大学士杨荣宣德三年的《送大参陈君归庐陵小序并歌》,印证出陈诚的这段非常经历。其中写道:
  君忽肤宠渥,
  方面寄重任。
  岭海万里余,
  宁辞瘴疠侵。
  一朝遂远谪,
  中道何崎岖。
  复起振羽翮,
  鸾凤相和吟。
  杨荣的这八句诗皆为写实,前四句指建文二年(1401年)陈诚突然发迹,由正七品的翰林检讨越五级擢升从四品的广东布政司左参议,故云“方面寄重任”。五、六句指永乐元年(1403年)陈诚被发配北平良乡屯戍,“一朝遂远谪,中道何崎岖”。七、八句则指永乐三年(1405年)赦免回京,重新起用,“复起振羽翮”。
  陈诚在永乐元年流放北平二年后,缘何很快重新起用?永乐三年“冬十一月十六日,除授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虽则是降三级起复,但一步又进入到政府核心的人事部门。
  从大局看,永乐皇帝的统治逐渐稳定,平反昭雪一些冤假错案,借以收揽人心,消弥朝野间的不平之气,当为情理之事。但具体到陈诚其人,他与壬午殉难诸臣,如方孝孺、练子宁等人的关系过于深切而受牵连,系重点清查惩治对象。流放二年后即被起复任用,是必有说。而《陈竹山文集》外篇二卷辑录的缙绅士大夫题赠诗文,为解读陈诚起复之谜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考究永乐皇帝即位后的文官班底,探索陈诚的生平交游,发现:
  其一,永乐首建内阁,七人入值文渊阁,“朝夕左右”,“时言之宫中”,深为永乐亲信倚重。其中五人为江西籍官员,解缙、胡广为吉水人,杨士奇为泰和人,金幼孜为临江人,胡俨为南昌人,几乎是清一色的“江西内阁”。
  其二,陈诚与首任内阁的“江西帮”大都有洪武、建文朝的同寅经历,兼之乡谊关系,私交非一般可比。七人内阁中非江西籍的杨荣(福建建安人)、黄淮(浙江永嘉人)与陈诚皆有文字之交,私人关系亲密。
  其三,永乐朝官僚集团中的“江西帮”不止内阁五人,举凡政府各要害部门,皆有“江西帮”存在。仅《陈竹山文集》所载,与陈诚有文字之交的就有江西吉水人翰林编修周梦简、翰林编修兼左春坊谕德周述,翰林侍读钱习礼、翰林侍讲兼左春坊左中允邹缉、刑部员外郎周忱、中书舍人许鸣鹤与庞叙,江西永丰人翰林侍读王英、国子嗣业吴溥、四川按察司胡诚,翰林侍读兼左春坊大学士曾柴、中书舍人陈彝训、江西泰和人翰林修撰王直、翰林修撰梁潜、翰林修撰陈循,江西临江人中书舍人吴均,江西南康人吏部主事卢翰等等,皆与陈诚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事无大小,“江西帮”都取共同行动。《竹山文集》中反映出,陈诚回乡省亲、出使西域,“江西帮”皆“各为诗以赠之”,勾连得很紧。
  上述三点,于陈诚流放二年后很快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朝内有人好做官”,有这么一批“江西帮”奥援,陈诚的起复任用也就不足为奇了。日后,出使西域与这批“江西帮”的举荐亦不无关系。

知识出处

陈诚西域资料校注

《陈诚西域资料校注》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2

本书稿是新疆通史研究丛书之一本,书稿收集了明代陈诚有关于西域的文集以及事迹,对读者认识和了解明代西域历史文化有积极意义,也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明代有关西域的历史文献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