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零年清剿博斯腾湖事件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 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333
颗粒名称: 一九七零年清剿博斯腾湖事件始末
分类号: F426;D92;D631
页数: 6
页码: 267-272
摘要: 1970年1月,焉耆盆地的博斯腾湖地区(包括当时隶属和硕县的跃进、光明两个公社)3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震憾全疆乃至全国的清查反革命组织案,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可谓建国后全国案例之最,虽时过二十余年,即便是今天仍让人难以忘怀。
关键词: 农二师 博湖县 博斯腾湖 自治区 库尔勒

内容

田文成
  1970年1月,焉耆盆地的博斯腾湖地区(包括当时隶属和硕县的跃进、光明两个公社)3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震憾全疆乃至全国的清查反革命组织案,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可谓建国后全国案例之最,虽时过二十余年,即便是今天仍让人难以忘怀。
  “文化大革命”运动进行到1969年,在江青等人“文攻武卫”口号的煽动下,全国各地的群众组织派系林立,武斗不断升级。就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这样偏远的地方,也没能避免武斗事件的发生,当时的库尔勒群众组织派系众多,在这种形势下,州水泥厂的工人成立了两个对立的派系,随着武斗的升级,其中一派为对付另一派,通过乌鲁木齐的群众组织搞到了两部电台,他们把一部放在博斯腾湖的芦苇荡里,另一部留在库尔勒,便于两地相互联系,一旦形势发生变化,潜伏在湖区的这部分人马就冲出湖区,配合库尔勒的那部分人马继续战斗。没想到此事泄了密,一位工人在对立派的严刑拷打之下,写了一份“招供”材料,这份材料被添油加醋后报告给了军管会。
  当时,博斯腾湖区确实有些与各地大闹革命不相符合的情况:
  湖区里有个叫周平的人(后被枪决)为贩卖鱼及农副产品(那时买卖农副产品都需要证明),就用肥皂刻了“乌拉斯台农场”和“哈满湖农场”的公章,开具假证明从事贩卖活动。另有些人用红萝卜刻了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公章……
  博斯腾湖地区水域宽广,里面生活着各种背景的人:有的是“五类分子”的亲属,怕受株连挨斗躲进了湖里;有的是关内的农民,因自然灾害生活无着,为求温饱,投亲靠友来到博斯腾湖以打鱼为生……
  有些渔民晚上在一起喝酒(其中一人叫刘九铎,当时16岁,住在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席子木呼尔村),以“酒司令”为题吹大牛,给自己封官(后被一同喝酒的人别有用心地报告给军管部门,说他们是“民权党”的主席,副主席、总理、参谋长等……
  有些人聚在一起议论“文化大革命”,对江青等人发表了不满的看法……
  有些人为谋生,私自打鱼、割苇、出售家庭自产农副产品……
  ……
  在“文化大革命”那个以阶级斗争为钢的特定历史时期,这些“导火索”被滚雪球似的无限上纲,为配合当时一打三反的政治需要,被上报给了军事或专政机关。而这些机关为了速出战果,经加工炮制出了一份份敌情简报,上报给自治区甚至是国务院的有关部门。
  这种“所谓”的重大敌情简报,扩大到社会各个角落,一时间流言四起:
  博斯腾湖有国民党撤退时留下的秘密工事,湖区布有一个军的兵力,部队里有电台,每月还有汽车定期向湖里送给养,通过船只运抵秘密工事中;
  湖区中有国民党的特务组织,有军营、飞机场、妓院,特务们经常用信号弹与台湾联系;
  苏修特务经常坐上超音速飞机到湖区指挥,湖区里有“民权党”、“中国救民党”、“中国解放战线”(又名“北天山青年军”组织)等组织,组织中设有主席、总理、部长……
  湖区有地下商场,市场上没有的东西在那里都能买到,那里是投机倒把的黑窝子,仅各种假公章就搜出了两麻袋……
  这些经过加工的谣传,导致了当时1970年清剿博斯腾湖事件的发生。
  被加工、炮制的敌情简报,引起了上级军管部门的重视。1960年底,由当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新疆军区政委、新疆军区司令员龙书金批准对博斯腾湖地区的反革命组织进行清剿。
  清剿部队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革委员会主任、人保组长、农二师政委马秉需任总指挥,调集了农二师二十二团、二十三团、二十四团、二十五团、二十六团、二十七团、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零团、三十四团等所属团场的10个值班连以及国防基地8023部队的3个营和巴州军分区1个营、跃进、光明公社的基干民兵共1万多人。清剿部队成立了指挥组,下设政工组、军事指挥组、后勤组,设8个审查分部,分设于农二师二十四团团部,二十五团团部,跃进公社社部,光明公社社部、焉耆县公安局,和硕县中学,二十九团副业连,马兰公安局,1个审查总部设在农二师师部,若干个政策检查组,3个向导中队,6个小分队共79名向导。另调集了库尔勒、焉耆、和硕、州医院、农二师医院、州流防所的6个救护队,同时组织了常训队。各清剿分队配备有电台、机枪、步话机、担架、救护车、摩托车等战地设施。
  清剿部队于1969年12月27日开始集结,1970年1月1日零时清剿博斯腾湖行动开始。首先由巴州革委会、当地驻军、农二师、8023部队对博斯腾湖的阿克别勒库木(即库鲁克塔格山前沙漠)沙漠地区(北至103高地,南至阿达里克塔格2548高地、东至头道海心山、梧桐湾子、杨家湾子、西至阿克塔什大坂及塔什店一带),孔雀河口北岸(南海四十里城子至开都河口),开都河东南地区、博斯腾湖西北地区、乌什塔拉地区及大小盐池实行军事管制。军事管制期过往行人除16岁以下小孩外,一律进行审查。对每户社员家进行清查。出去走亲访友,买卖东西人员必须出具生产队的证明,打鱼的船只,打柴的牛车、毛驴车、马车都作为赃物集中上交处理,并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私自在湖区打鱼、捕鼠、打猎、割苇、挖盐、打柴……
  第一阶段的清查历时28天,主要是政治清剿,即对博斯腾湖30公里以内的所有地区分三层包围,第一层是地方民兵,第二层是团场值班连,第三层是正规部队,每50米设一个岗哨。经过28天的政治清剿,博斯腾湖地区已被军事管制。
  1970年1月29日8时至2月3日下午10时,清剿部队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主要地区实行包围,分片包干,内外合围,进行全面军事清剿。6天里,凡在湖区打鱼的无户口人员、有政治嫌疑人员、“五类分子”及自流人员都被强行收容审查,先后审查1万1千多人,逮捕收容916人,(初审时仅和硕县二中内就关押2千多人)。这次清剿范围涉及博斯腾湖周围的各渔场、清水河农场、二十四团场、农二师各团场副业连、自治区博斯腾湖水产管理处等。经过5个多月的内查外调,被审查的916人中一部分无罪释放,另303人分别收容集中在焉耆(125人)、和硕(111人)、库尔勒(23人)、农二师二十五团团部(25人)、州审查总部(19人)。批斗和准备捕办人员47人,长期劳动待查107人,最后在尉犁县成立了常训队。
  清查期间,正值“一打三反”运动高峰,为突出战果,就对清剿中逮捕收容人员无限上纲,层层逼供,制造假材料、假口供。最后有六人(李启雄、任一军、杜其才、周成联、刘九铎、何忠英)被定为现行反革命和特务处以死刑,另有5人(刘秉成、吴茂士、罗绪纲、宋业建、李云华)被判处死缓。将刘秉成、吴茂士、宋业建、周平、周春联、韩英、孙安庆、姚疙瘩等10人定为十大特务。被关押在库尔勒审查总部的吴茂士受不了毒打,乘看守人员不防,从后窗逃出。他先在焉耆一个亲戚家住了几天,后从乌市逃到北京,上访到国务院,经国务院派调查组调查,认为事实与上报材料不符,下令将关押的538人全部释放。被枪决的6人于1976年对部分人平了反,被关押和错判人员随后也落实了政策。这场由个别人策划、借助军管和“一打三反”运动而制造的清剿博斯腾湖事件,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有些人被逼疯,有些人被逼自尽,有些人为躲避清剿而失踪生死不明,有些人在严刑拷打下终身残废……这场清剿带来的影响之大波及几代人,造成的后果是永难挽回的!
  清剿之后造成了一桩桩冤假错案。这些和着血泪的由于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偏听偏信造成的损失,对人们心灵的创伤是永远不能弥补的!
  1970年11月20日,在州革命委员会和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一再要求下,中央从发展经济和生产方面考虑,下发91号文件批准成立博湖县。1970年清剿博斯腾湖事件导致了博湖县的成立。
  博湖县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0年清剿博斯腾湖事件造成的冤假错案,按照党的政策,实事求是的予以公正的处理。这桩长达20余年的冤案,终于真相大白于天下!
  (责任编辑 刘昆黎)

知识出处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 第十辑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 第十辑》

出版者:政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

出版地:2002

本书是政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纂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第十辑,书稿中摘选的已经出版过的文史资料,作品具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存史资政的重要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