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 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330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25;I267;C55
页数: 2
页码: 257-258
摘要: 胡海滨象他父亲一样有魁梧的身材,开朗的性格,是个性情温和的人,因为他从祖父开始跟蒙古人有血缘关系,他本身也跟和硕特王爷有兄弟、叔侄关系,和硕特部格林当代尔王爷把他认做侄儿子,关系很亲密。特别是他从小在蒙古民族里长大,蒙语、蒙文、蒙古族风俗习惯都很懂。他又有文化,对人友好,通情达理,在和硕特部落具有很高的威望。
关键词: 师范学校 蒙古民族 和硕特部 和硕县 和硕特

内容

胡海滨象他父亲一样有魁梧的身材,开朗的性格,是个性情温和的人,因为他从祖父开始跟蒙古人有血缘关系,他本身也跟和硕特王爷有兄弟、叔侄关系,和硕特部格林当代尔王爷把他认做侄儿子,关系很亲密。特别是他从小在蒙古民族里长大,蒙语、蒙文、蒙古族风俗习惯都很懂。他又有文化,对人友好,通情达理,在和硕特部落具有很高的威望。
  他父亲当年在迪化任职时期,胡海滨在焉耆亲戚家读书。那年马仲英侵入焉耆杀害无辜民众(特别是汉族)。有一百多名难民准备逃往迪化,胡海滨也在其中,胡洪君听到马仲英匪军在焉耆的消息,非常担心儿子安全,专门带信给和硕特王爷格林当代尔,格王爷收到此信后,马上派人追到巴仑台(派了叫列克次格的蒙古人),从逃难的人群中找到了胡海滨,把他带到了在克日古特山里的王爷家,等时势平息后,下山来送他去上学。从此,胡海滨学会了蒙语、蒙文和蒙古民族的风俗生活。在这基础上,他同各民族的接触和各层次的环境里成长,成为思想敏感,遇事稳重而果断,接受能力强的有识之士。
  一九三九年,和硕特准备建县,成立了设置局。七年后正式成立和硕特县。胡海滨一九三七年在迪化省立简易师范学校(蒙哈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迪化第三小学任教。一九三八年调回焉耆任专职教员。一九三八年任教育局科长,半年后,又调到焉耆区教员训练班任主任,后来任教育局副局长直到一九四九年。一九四六年和硕特县正式成立,格林当代尔任县长,胡海滨任副县长。当时又恢复了和硕特部落盟长公署,胡海滨任秘书,掌管着和硕特部三位王爷祖传下来的大银印和盟长公署大印,直到解放以后才交给王爷。
  一九四七年,全疆各地进行选举产生县长时,和硕特王爷格林当代尔,把县长职位推让给胡海滨。这样胡海滨成为第一次通过选举产生的第一任和硕县县长。同年,国民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分来和硕县一名代表和一名立法委员。做为县长他被选为此代表。要是能选为立法委员的话,就要到南京去任职。但当时乌静彬(和静县人)和阿尔泰的乔加甫极力反对,认为他是汉族人,加之和硕特盟长公署认为要是胡海滨走了,目前再找不到合适的人当县长,就没有让他去。所以胡海滨一直到解放担任和硕县长职务。
  (选自《博湖文史》第一辑 责任编辑 刘昆黎)

知识出处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 第十辑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 第十辑》

出版者:政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

出版地:2002

本书是政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纂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第十辑,书稿中摘选的已经出版过的文史资料,作品具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存史资政的重要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