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尼丹当德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 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311
颗粒名称: 格尼丹当德尔
分类号: F426;D628;F127
页数: 3
页码: 232-234
摘要: 格尼丹当德尔(1906~1960),男,蒙古族,新疆,现博湖县查干诺尔乡乌腾郭楞村人,又名木呼尔代。文盲,和硕特右旗葛那木扎楞辅国公子,从小离开父母,由确尔布扎萨克抚养成人。民国十一年(1922年)11月,承袭其父的王位管辖宝浪苏木、扎吾苏尔苏木事务,为和硕特巴图色勒启勒图盟中路右旗辅国公。曾任蒙古骑兵旅营长、团副、蒙藏委员会顾问、蒙哈委员、新疆省政府顾问、参议员、焉耆公署副专员、和硕设治局长、和硕县长等职。
关键词: 马仲英 和硕特部 蒙古族 和硕县 和硕特

内容

格尼丹当德尔(1906~1960),男,蒙古族,新疆,现博湖县查干诺尔乡乌腾郭楞村人,又名木呼尔代。文盲,和硕特右旗葛那木扎楞辅国公子,从小离开父母,由确尔布扎萨克抚养成人。民国十一年(1922年)11月,承袭其父的王位管辖宝浪苏木、扎吾苏尔苏木事务,为和硕特巴图色勒启勒图盟中路右旗辅国公。曾任蒙古骑兵旅营长、团副、蒙藏委员会顾问、蒙哈委员、新疆省政府顾问、参议员、焉耆公署副专员、和硕设治局长、和硕县长等职。他在新疆蒙古族群众中乃至整个新疆有着很高的声望。他从小聪明机智,酷好交友,深受当地群众爱戴。尤其被土尔扈特部落汗王布颜蒙库以及多布栋策楞(多活佛)看中,遂招为汗王的女婿、多活佛的侄女婿。多活佛被任命为蒙古骑兵旅长时,招格尼丹当德尔入伍,经俄籍教官达西的培训,学会了精湛的马术。多活佛赴哈密驻防时,格尼丹当德尔被任命为第一营营长随军驻防。1931年,哈密小堡农民暴动,他在班登骑兵团中任副团长。以后为逃避盛世才的迫害,他和阿拉布冬比提密议,于民国28~34年(1939~1945),逃奔至甘肃、青海等地避难。盛世才下台后,返回新疆,马仲英进犯焉耆时,他带领骑兵冲锋陷阵,抢救城内的各族群众,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先后任焉耆第八区同济乡乡长、和硕县参议员、和硕设治局局长、和硕县县长、和硕骑兵团团防、新疆省经济建设协进委员会委员、省政府参议、顾问、蒙哈委员会委员、蒙藏委员会顾问。民国38年(1949),任巴图色特启勒图盟副盟长。民国35年(1946)4月10日,担任和硕县首任县长,在他担任和硕县长期间,首先解决水利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疏通渠道,开挖新渠,解决了当地蒙古族、回族两个民族间长期因用水而发生的矛盾。新中国成立后,格尼丹当德尔任和硕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县政协委员、自治州政协委员,1956年当选为州人民代表。他在开挖当户渠,解决回族与蒙古族争水纠纷,维持民族团结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1960年3月病逝。
  格尼丹当德尔的最大特点是:“关心大事、选用人才”。在马仲英叛乱中,使他抢救了逃命的孤儿胡海滨(汉族),把他象亲儿子一样关心抚养,送进学校读书,提拔重用的事迹是很感动人的。胡的父亲当年在迪化任职时期,胡海滨在焉耆亲戚家读书,那年马仲英侵入焉耆杀害无辜民众(特别是汉族),有一百多名难民逃往迪化。胡海滨到了巴仑台,胡洪君听到马仲英匪军在焉耆的消息,非常担心儿子安全,专门带信给和硕特王爷格尼丹当德,格王爷收到此信后,马上派人到巴仑台,从逃难的人群中找到了胡海滨,带到了在克日古特山里的王爷家,等时势态平息后,又送他上学。1937年胡海滨从迪化省立简易师范学校(蒙哈师范学校)毕业,他象他父亲一样身材魁梧,性格开朗,是个性情温和的人,因为从他祖父开始跟蒙古人有血缘关系,他本身也跟和硕特王爷有兄弟、叔侄关系,和硕特部格尼丹当德尔王爷把他认做侄儿子,非常亲密。特别是他从小在蒙古民族中长大,会蒙语、蒙文、对蒙古族风俗习惯都很熟悉。他有文化,对人友好,通情达理,在和硕特部落具有较高的威望。1946年和硕特县正式成立,格尼丹当德尔任县长,胡海滨任副县长。当时已恢复和硕特部落盟长公署,胡海滨任秘书,掌握着和硕特部三位王爷祖传下来的大银印和盟长公署大印,直到解放后才交给王爷。
  1947年,选举产生县长时,格尼丹当德尔,把自己的县长职务,推让给胡。从而胡海滨担任和硕县县长职务一直到解放初期,为和硕县办了许多好事。

知识出处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 第十辑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 第十辑》

出版者:政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

出版地:2002

本书是政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纂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第十辑,书稿中摘选的已经出版过的文史资料,作品具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存史资政的重要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