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无人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尉犁文史——兵团专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191
颗粒名称: 开发大无人村
分类号: I247;I267;F426
页数: 3
页码: 114-116
摘要: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塔里木河下游北岸有一个村落叫库孜列克,又叫古斯拉克庄,村庄不大,街道南北走向,错落有致;房屋比较低矮,地基是用芦苇防潮的。村北建有一座寺庙,是伊斯兰建筑模式,寺庙大门朝北,寺庙和房屋内刻有精美图案,村庄居住40多户人家,牧多于耕,这里水草丰富,土地肥沃,人们用那勇敢善良勤劳的双手过着丰衣足食而又平静的生活。
关键词: 干部职工 司务长 艰苦创业 办公室 粮食自给

内容

吴仕静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塔里木河下游北岸有一个村落叫库孜列克,又叫古斯拉克庄,村庄不大,街道南北走向,错落有致;房屋比较低矮,地基是用芦苇防潮的。村北建有一座寺庙,是伊斯兰建筑模式,寺庙大门朝北,寺庙和房屋内刻有精美图案,村庄居住40多户人家,牧多于耕,这里水草丰富,土地肥沃,人们用那勇敢善良勤劳的双手过着丰衣足食而又平静的生活。1925年由于塔里木河改道,这里便成了没有水、没有草、没有生机的干河,居住在这个村庄的人们,不能在这里继续生存,只有在绝望中艰难长途跋涉迁移到卡拉东河滩求得生存,库孜列克便成了以后的大无人村。
  六十年代末,塔六场党委抽调精兵强将,拉开了建设三分场的序幕。
  1968年12月5日黄昏,老团长傅炳辉顶风冒雪,骑着马来到大无人村开荒工地,热情的干部、职工得知老团长来了,请他到办公室烤火,司务长找到队长商量,准备给老团长做什么饭,那时大伙房没有一点细粮,只有从北疆调来的发霉的苦包谷面,能做啥饭吃呢?司务长和队长悄悄商量,托儿所有点白面,做碗面条吧,虽然讲的声音很小,还是被老团长听到了,他走出办公室直奔大伙房而去,并边走边生气地说:‘我们大人怎能吃孩子那点细粮呢,做面条我能吃得下去吗?”紧接着他到伙房拿起两个包谷馍,打了一碗白菜汤来到门外火堆旁和大家一起吃了起来,并边吃边和职工热情交谈。晚饭后,团长召集全队干部开会,在那低矮的办公室里,火炉里燃烧着红柳疙瘩,点着昏暗煤油灯,会上老团长代表场党委宣布了命令,基建一队要扩建,基建三队调来干部、工人127人,水工团调来108名干部职工,宋柏合任队长,吴仕静任指导员,宋双良任副指导员,张振典任副队长,其他干部不变,准备接受新的任务,说完便拿出规划图指着图纸:你们看这里就是你们去的地方,离大无人村三公里,东南方向,有一块好地,开垦建设一个新单位,要求兵分三路,从近日起,调动人员到后边挖地窝子,边搬家,边修渠,边开荒平地,边生产,向塔河要水,向荒地要粮,当年要粮食自给。从那时一天三顿饭在地里吃,经一年的日夜苦干,南干渠从基建三队(十连)一直修到25—4条田,在1969年4月20日前全部搬到了现在果园周围干河的地窝子,共挖地窝子63个。
  当年开荒1970亩,种玉米1430亩,产玉米19万公斤,当年达到了粮食自给。1969年3月19日,基建一队改名生产一队,1972年9月26日生产一队又改名九连。在那艰苦创业的年代里,喝的碱水,吃的是外边调来的发霉的包谷面,每月只有二两油,全年吃菜只有白菜、萝卜、西葫芦,没有什么畜牧业,没有肉吃,工资只有27.56、29.68元,比较高的33.92元,没有奖金,那时有个口头语:你是那个部队的,我是29·68部队的,是工资的代名词。那时干群关系特别好,干部和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天劳动十几个小时,荒滩上到处都是红柳堆,晚上点着红柳照明会战,全年要完成业余增产任务千斤草、万斤肥、百斤甘草、十公斤野麻,因为农场亏损,发不下钱,靠挖些甘草卖点钱过个年,干部、职工平时很少过节假日,星期天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过年过个革命化的春节,基本不休息搞业余增产。
  修挖渠道,开荒造田,没有机械,只好用人工挑和车拉,从1968年底到1972年底在没有任何外援,更没有机械平地的情况下,经过全连干部职工艰苦创业,修建干渠、支渠、农渠21570米,开挖支排、农排、毛排35630米,总计开挖土方363320立方米。
  九连这个地方,原来是一望无边的红柳、沙枣树、野麻、甘草地、芦苇滩,地形复杂,到处是高低不平的沙包,上千立方米的沙包就有17个,是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黄羊、野鹿经常出现在那里。1969年2月中旬一天上午,妇女班负责打野麻盖地窝子房顶,陈桂芝到中午还没有回来吃饭,连里派人到处找她,在现在的24—9条田方向找到她,因为红柳野麻太多,她迷失了方向。
  为了尽快解决住房问题,搬出那阴暗潮湿的地窝子,我们从1970年冬开始做准备,没有木料自己伐,没有席子自己编,没有门窗自己做,没有砖块自己烧,没有土块自己打,到1972年底,全连所有人员搬进了新盖的正规营房,并修建了伙房、礼堂、托儿所、学校、库房、机车库房、保养间、马号等,24栋5263平方米,这么大的建房工程的砖块、土块都是全连干部、职工、家属、小孩业余时间搬运的。
  在那艰苦的年代里,全连最爱唱的一首歌:穷则思变一张白纸没有负担,来自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和最美的画图。这一代人就是靠着那崇高的理想、无私奉献的精神、勤劳的双手和血汗,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开垦了这块宝地。1971、1972年分别在24—9条田、25—8条田种芝麻获得了丰收,分别产芝麻3950公斤、4650公斤,小磨香油香遍了塔河两岸。
  1992年底连里建起了全团第一个玻璃蔬菜大棚,元旦、春节全连吃上了韭菜肉馅饺子,在当时的农场是不可想象的,在这片土地上,粮棉丰收、瓜果飘香,牲畜占全团存栏头数的三分之一,为后来九连经济腾飞和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十多年过去了,生产一队的人们,在大无人村用他们的青春年华和血汗创造了今天的九连。每当经过大无人村时,看到那残垣断壁,脑海里就印出当年这里袅袅炊烟、繁忙劳动,还有老团长和职工一起吃包谷馍的情景,只有根深叶茂、粗壮高大的梧桐树,还是那样茁壮成长,守护在这个地方,守护着这块充满生机的绿洲,这是历史的见证。

知识出处

尉犁文史——兵团专辑

《尉犁文史——兵团专辑》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尉犁县委员会

出版地:2003

《尉犁文史·兵团专辑》,较详细介绍了兵团农二师塔里木垦区各单位的历史变迁、发展变化以及老军垦回忆录、支边青年在塔里木等情况,它向我们再现了五、六十年代老一辈军垦战士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