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水听调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尉犁文史——兵团专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150
颗粒名称: 叫水听调遣
分类号: F426;I267;G634
页数: 3
页码: 19-21
摘要: 孔雀河大桥建成后,工程部队突击修建总干渠和支渠,没有机械,2000多号人,摆成一字长蛇阵,奋战在渠道线上,劳动强度大,生活艰苦。工程处又隔三差五开展高工效活动。两个多月的时间,总干渠的龙口已经完工,修建拦河大坝,迫在眉睫。但我们一无水泥,二无钢材,这工程怎么完成呢?我真有点发愁了。
关键词: 就地取材 拦河大坝 总干渠 工程师 孔雀河

内容

孔雀河大桥建成后,工程部队突击修建总干渠和支渠,没有机械,2000多号人,摆成一字长蛇阵,奋战在渠道线上,劳动强度大,生活艰苦。工程处又隔三差五开展高工效活动。两个多月的时间,总干渠的龙口已经完工,修建拦河大坝,迫在眉睫。但我们一无水泥,二无钢材,这工程怎么完成呢?我真有点发愁了。
  被王震司令员唤作“眼镜”的李希贤工程师,是个有心计的人,他见我为大坝的事发愁,就对我说:“一千多年前,有个从敦煌到楼兰屯田的索励,就在孔雀河中游的铁门堡,即现在我们叫铁曼坡的地方,修建过一条拦河大坝。《水经注》上说,大坝建成后,他的屯田军‘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可见工程是不小的。那时没有钢筋,水泥也没有发明出来,他不搞成功了!不过,他们筑坝用的什么材料就不知道了。”
  “肯定是就地取材,难道还能从内地远道运来么?”我说着,忽然联想到,有次,开都河发洪水,河边上冲了一个大决口,把解放一渠进水闸和农田都冲坏了,工人们用红柳条包上草皮垡子和石头,捆成梢捆,不是很管用吗?我把这想法告诉了李工程师。
  “对啊,对啊,这是一个好办法!”“眼镜”有点兴奋了,“不过,那是堵口子,我们建筑的是条几十米长的拦河大坝。”
  “我们不会接长么?”
  “按理是行的,”眼镜说,“几何学上说,线是点的延伸。不过我们这一带,若干万年前可能是个海底,方圆几十公里内,找不到一块石头,要筑起一条拦河大坝,那要多少石头啊!”
  “在新疆,别的东西也许缺,说到石头,眼前摆着一座库鲁克山,那是石头山,还用我们发愁吗?”
  李工程师埋头工作起来了,他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了石方,又根据里距测算出了吨公里。我带着这份材料到处要汽车,就在这时,水利厅长、兵团副参谋长陈实来信了。信中介绍了农一师用梢捆搞水利工程的经验,还附上施工照片。上级领导的关怀,增加了我就地取材、土法上马、修建梢捆大坝的信心和力量。
  我们从铁门关采运来石方,利用红柳条、胡杨树枝和罗布麻捆扎成直径1米、长10多米的梢捆,用胡杨木在坝体线上打起了两列排桩,一切按设想的那样完成了准备工作。大坝合龙的那天,为了增加保险系数,指挥部采用了“人海战术”。我们选拔五六百名精壮劳力,一二百人抬一根梢捆,呼着口号,叫着号子,吼吼喊喊地进行水下作业,“眼镜”工程师指挥着梢捆运转、定位。连续苦战了15个小时,一条梢捆大坝,巍然屹立在孔雀河上。闸门开处,清清的流水进入了总干渠。绰号叫“小精灵”的小宣传员激动得朗诵起诗来。
  “筑起高坝拦龙王,
  龙头安在水闸上,
  英雄举手龙吐水,
  河流千里稻花香。”
  旁边一个小青年在大家的叫好声中挑起刺儿来,他说:“孔雀河的孔雀是只鸟不是“龙”,总干渠是渠不是‘河’,再说,连支渠加在一起也没有‘千里’啊!“小精灵”反驳道:“你听说过‘水龙王’么?像你这样的死板脑筋,这辈子也当不成诗人了,这叫革命的浪漫主义呀!”

知识出处

尉犁文史——兵团专辑

《尉犁文史——兵团专辑》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尉犁县委员会

出版地:2003

《尉犁文史·兵团专辑》,较详细介绍了兵团农二师塔里木垦区各单位的历史变迁、发展变化以及老军垦回忆录、支边青年在塔里木等情况,它向我们再现了五、六十年代老一辈军垦战士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