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塔里木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04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塔里木河
分类号: F426;D625;D92
页数: 2
页码: 488-489
摘要: 塔里木河上游有四大支流(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和田河),全长2750公里,流域面积19.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古称“计式水”,《水经注》称为南河,《西域图志》名额尔色郭勒,清代始称塔里木河。
关键词: 尉犁县 塔里木河 中下游 立方米 塔里木河下游

内容

塔里木河上游有四大支流(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和田河),全长2750公里,流域面积19.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古称“计式水”,《水经注》称为南河,《西域图志》名额尔色郭勒,清代始称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经由阿克苏地区库车县西南流入巴州轮台县境,主流沿塔里木盆地北缘东流,至轮台塔里木大坝折向东南,流经库尔勒市南部及尉犁县墩阔坦,至卡拉干渠分水闸为塔里木河中游段。中游段汊流众多,北岸有阿拉河、恰阳河、沙子河、乌斯曼河等,还有桑吾克湖、拉依湖;南岸有老塔里木河、玉木拉克河、渭干河等多条干涸河床。中游地势平坦,河床浅窄,比降1/5000,极易淤积,河漫滩不发育,两岸多有天然堤,洪水期河水漫溢,改道频繁,水量在此段耗费甚大。塔里木河下游起于卡拉干渠分水闸,止台特玛湖,穿行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库鲁克沙漠之间,下游长382公里,经常断流,河道处于风沙威胁之中。塔里木河在巴州境内长766公里,流入巴州平均年径流量33.7亿立方米,平均流量30.1立方米/秒,1969年8月15日,塔里木河最大洪峰流量1270立方米/秒。随着上游土地开发量增加,中下游水量逐年减少。
  清光绪十一年(1885),清政府组织移民屯垦,在墩阔坦至英气盖河一线的塔里木河段开挖引水干渠17条、支渠1条,全长224.5公里,灌溉耕地8500亩。17条干渠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开口引水,层层堵坝拦截水量,致使河床淤积抬高。民国10年(1921),因洪水泛滥,塔里木河改道,通过拉依河,流入孔雀河,只有很少水量流至铁干里克,迫使沿塔里木河下游灌溉的乌鲁克和库兹列克等地7000多庄民流散他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尉犁县人民政府组织群众修建塔里木河大坝,使河水复归原河道,塔里木河下游的卡拉和铁干里克一带恢复生产,背境离乡的村民返回家园。1957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开发塔里木,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和灌排工程,灌溉复苏了塔里木河中下游绿洲。至1966年,塔里木河中、下游灌溉面积44万亩,人口4,3万。60年代至70年代,塔里木河上游阿克苏境内土地大量开垦,中游轮台县草湖、库尔勒县普惠、尉犁县墩阔坦争相堵坝,引塔里木河水浇灌草场,下游水量锐减。为了维持和发展塔里木河下游农牧业生产,1976年,完成库塔干渠一期工程,调孔雀河冬季来水蓄积于水库,次年灌溉使用。1990年,塔里木河中、下游有灌溉面积35万亩,人口5.7万。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