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国营畜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98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国营畜牧业
分类号: F426;F326;S823
页数: 1
页码: 439-439
摘要: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焉耆设立牧场一处,在离焉耆城东北300余里的塔什海,放牧马牛252匹(头)。民国24~32年(1935~1943),在焉耆设立官办种马场。民国33年(1944)3月,焉耆种马场被省建设厅改编为新疆省第五种畜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4年8月,巴州成立巴仑台牧场和包尔图牧场,所经营牲畜为财政税收牲畜和没收地主的牲畜,由巴州国有牲畜管理处管理。巴仑台牧场经营的牲畜1955年4月并入包尔图牧场。
关键词: 尼勒克县 牲畜总头数 种马场 且末县 种畜场

内容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焉耆设立牧场一处,在离焉耆城东北300余里的塔什海,放牧马牛252匹(头)。民国24~32年(1935~1943),在焉耆设立官办种马场。民国33年(1944)3月,焉耆种马场被省建设厅改编为新疆省第五种畜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4年8月,巴州成立巴仑台牧场和包尔图牧场,所经营牲畜为财政税收牲畜和没收地主的牲畜,由巴州国有牲畜管理处管理。巴仑台牧场经营的牲畜1955年4月并入包尔图牧场。1956年,包尔图牧场从特克斯县和尼勒克县引进种羊5000只、牛500头、马500匹。1958~1959年1月,库尔勒专区分别在且末县建立国营吐拉牧场(属且末县管理),和硕县建立巴州种畜场,有各类牲畜2459头(只)。1965年,州种畜场牲畜头数发展到1万头(只),其中细毛羊3437只。1972年,成立巴州奶牛场,有奶牛16头。1985年,全州29个国营牧场有人口17385人,存栏牲畜48.06万头(只)。1990年,牧场总人口20962人,存栏牲畜50万头,占全州牲畜总头数的19.05%,总产肉类3118.75吨、绵羊毛344.1吨,总产值1077.9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利润102.9万元。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