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森林防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96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森林防火
分类号: S762;D625;F326
页数: 2
页码: 421-422
摘要: 巴州境内森林火灾严重。清同治三年(1864)至八年(1869),布占尔和英苏一带屯垦烧毁胡杨林1.5万亩。光绪四年(1878),巩乃斯后沟蒙古族牧民烧毁云杉林1500亩。民国28年(1939),巩乃斯林区后沟森林火灾烧毁云杉林700亩,烧毁木材1万立方米。
关键词: 尉犁县 护林防火 森林火灾 森林面积 巩乃斯

内容

巴州境内森林火灾严重。清同治三年(1864)至八年(1869),布占尔和英苏一带屯垦烧毁胡杨林1.5万亩。光绪四年(1878),巩乃斯后沟蒙古族牧民烧毁云杉林1500亩。民国28年(1939),巩乃斯林区后沟森林火灾烧毁云杉林700亩,烧毁木材1万立方米。
  1950~1955年,焉耆专区共发生大小森林火灾270起,森林火灾面积2.8万亩。1956~1963年,因牧民烧荒、狩猎和取暖引起1000亩以上森林火灾8起,受灾森林面积1.2万亩,烧毁林木50万株。1964年,州、县农林部门制订林区防火制度和措施,对重点林区组织人员住点看守,避免了森林火灾。“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7~1976年,因防火机构瘫痪,在林区活动的人员随意生火,酿成森林火灾317起,受灾森林面积2.7万亩。1980年,全州发生森林火灾7起,烧毁森林面积1960亩。火灾发生后,防火指挥部立即组织人力扑救,取得了一定效果。1981年,巴州人民政府规定闲散人员进入林区须经州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发给许可证。但因林区面积大,地形复杂,加上挖药材、打猎和旅游的人员大量进入林区,火种难以控制,当年发生森林火灾6起,烧毁林地1875亩、树木4.53万株。1983年,推行群众义务护林防火经济责任制,签订护林防火责任合同,划定护林防火责任区,无火灾事故者奖励,发生火灾事故未报警者罚款。是年,和静县巩乃斯林场发生森林火警3起,烧毁林草地1285.4亩,烧毁林木525株。全州发生4次森林火灾,经济损失2.78万元,有823人参加森林火灾扑救。1984~1985年,巴州各县(市)建立和健全护林防火组织机构,并配备专职护林防火干部及护林员管护森林安全,全州共发生森林火灾6起,受害森林面积105亩,损失大小云杉680棵。1986年,全州80%以上林区划分了护林防火责任区,并配备了专职护林员和义务护林员。是年,全州仅尉犁县墩阔坦发生一起一般性森林火灾,烧毁林地32.7亩,烧毁大小胡杨1127棵;发生火警2起,荒火4起,有50人参加救火。1988年,全州发生火警2起、荒火2起,被毁森林面积15.2亩,烧毁胡杨1171株。1989年,巴州气温偏高,干热风对森林防火带来不利影响。是年,尉犁县胡杨林区火警、荒火频繁,巴州林业局组织力量在林火多发区和易发区加强防护,配备风力灭火机26台、2号组合工具20套、背负灭火器10架、防火服50套、灭火耙20个,对重点易发区派专人严加看守,增加巡护次数,并对进入林区人员登记检查,杜绝火源。由于各种防火措施严密配套,全州只发生火警6起、荒火5起。1990年,全州开展争创无森林火灾单位活动,收到成效。是年,仅在尉犁县和巩乃斯林场发生一般性森林火灾2起,其中尉犁县牧民放火烧草场引起火灾,过火面积39.3亩,烧毁胡杨幼树1163株;巩乃斯洪加里克沟牧民狩猎时生火取暖,引起森林火灾,林地过火面积33.2亩,烧毁云杉607株,折合木材348.5立方米。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