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育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96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育苗
分类号: F426;F326;I267
页数: 3
页码: 416-418
摘要: 【人工林育苗】 州境内人工育苗历史悠久,农户为解决自身植树建园需要,建立小面积苗圃,培育果树苗木。民国32年(1943),新疆省政府农林厅曾在库尔勒县育梨树苗。民国33年(1944),焉耆县、轮台县设置苗圃,面积各30亩。其中焉耆县苗圃当年育苗2万株,轮台县苗圃因战乱未能育苗。民国34年(1945),焉耆县苗圃有主任、技术员、会计、测候员、实习员、领工等。
关键词: 出圃苗 苗圃育苗 和静县 农二师 国营苗圃

内容

【人工林育苗】 州境内人工育苗历史悠久,农户为解决自身植树建园需要,建立小面积苗圃,培育果树苗木。民国32年(1943),新疆省政府农林厅曾在库尔勒县育梨树苗。民国33年(1944),焉耆县、轮台县设置苗圃,面积各30亩。其中焉耆县苗圃当年育苗2万株,轮台县苗圃因战乱未能育苗。民国34年(1945),焉耆县苗圃有主任、技术员、会计、测候员、实习员、领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焉耆专区设农林场苗圃,配干部1人、工人12人,苗圃面积50亩,当年育苗面积34亩。1952年,二军六师从内地引进洋槐、侧柏、白腊、中国槐、皂荚、橡树、枫树、栗、青冈、榉栗、木腊、未心、桐、茶等树种,共育树苗48亩。焉耆专区育苗475亩,其中个人育苗45亩,国营苗圃育苗25亩。1953和1954年,焉耆专区分别育苗309亩和218亩,但因管理不善,苗圃荒芜。
  1955年,尉犁县苗圃育苗35亩,和静县苗圃育苗100亩,库尔勒县苗圃育苗12亩,轮台县苗圃育苗50亩。1956~1957年,农业合作社建立集体苗圃25处,2年全州分别育苗515亩和459亩,主要培育杨树、榆树、白腊、槐树、沙枣、苹果、桃、杏、核桃和桑树苗。1958~1960年,随着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先后建立了县、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四级苗圃,3年共育苗4026亩。
  1961年,受自然灾害影响,社队苗圃停止育苗。全州有独立经营的国营苗圃7个,独立经营的公社苗圃1个,培育树苗193.3亩。是年,农二师在塔里木治沙站召开胡杨育苗现场会,总结推广胡杨树育苗经验。至此,胡杨育苗成了巴州和农二师的科技攻关项目。
  1963~1966年,为满足“五好”建设和农田林网化所需树苗,恢复和建立县、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苗圃,同时建立城镇党政机关苗圃和青少年苗圃,4年分别育亩837亩、2595亩、4585亩和3974亩。“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7~1972年,全州有50%的苗圃停止育苗,6年全州培育树苗1.2万亩。1973~1977年,全州恢复9个国营苗圃和285个公社、大队和生产队苗圃,5年育苗2.81万亩。在这期间,农二师农科所林业研究人员在二十九团场开始研究胡杨育苗造林课题。1978年,州农垦局主持的胡杨育苗造林课题取得成功,总结出胡杨幼苗换床移植措施,胡杨育苗成活率由1976年前的70%提高到85%以上。是年,中国科学院委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在二十九团场召开西北地区(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盐碱地造林技术协作会议,总结推广二十九团场盐碱地胡杨育苗和营造胡杨农田防护林带的经验。1979年,巴州鼓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育苗,谁育苗谁受益,调动各方面的育苗积极性。是年,全州人工育苗4870亩。1980年,巴州有人工苗圃6477.35亩,其中新育树苗4238.7亩(地方新育苗2798亩,农二师新育苗1440.7亩)。
  1981年,全州推广农二师胡杨育苗造林经验。尉犁县林业站与团结公社三大队合作育苗50万株,为尉犁县开展大面积盐碱地造林提供胡杨苗木。是年,全州育苗3545.2亩,其中地方新育树苗2473.7亩,农二师新育树苗1071.5亩。1982年,自治区林木种子公司与州科委、州林业局联合举办杨树品种区域化栽培对比试验学习班,并在新疆前进机械厂附属农场、州苗圃、焉耆县良种场林管站苗圃、和静县东风林场建成杨树品种区域化对比试验林106亩、杨树品种园12亩。是年,全州新育树苗5548.2亩,其中地方新育树苗4054.2亩,农二师新育树苗1494亩。
  1983年,巴州放宽林业政策,在突出集体育苗为主,鼓励个人育苗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育苗生产“大包干”和联产计酬责任制,新育树苗9134.2亩,其中地方新育树苗7585.2亩,产苗木1220万株,比1982年多200万株。1984年,在办好国家、公社、大队、生产队四级苗圃的同时,鼓励和发展林业专业户和个体户兴办家庭苗圃,推广塑料薄膜扦插育苗,新育树苗1.14万亩,其中地方新育树苗9672.5亩,农二师新育树苗1756亩。1985年,巴州育苗专业户和个体户建立的苗圃已形成规模,国营苗圃开始实行承包经营。是年,全州有苗圃1.3万亩,其中新育7667.06亩,春季出圃苗木4523亩,有杨树1581万株、柳树136.23万株、榆树67.94万株、沙枣131.84万株、白腊1500株、果树90万株。
  1986年,巴州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二期工程,州县市有造林面积5.1万亩,突破历史最高水平。造林面积增加,促进了育苗生产。当年,全州有苗圃1.2万亩,其中新育树苗8175亩(国营育苗2077.3亩,集体育苗197亩,个人育苗5900.7亩)。春季出圃苗木3514.7亩,有杨树1238.35万株、柳树9.76万株、榆树10.16万株、沙枣120.8万株、白腊2900株、果树85.32万株。
  1987年,全州80%的国营苗圃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20%的国营苗圃实行联产计酬定额管理责任制,当年有40%的国营苗圃扭亏增盈。是年,全州10个国营苗圃经营面积1427亩,可育苗面积1035亩,实际育苗531亩,新育苗298.6亩,春季苗木出圃272.2亩,出圃苗木157.89万株。这一年,自治区林业厅颁布了农二师郭秋智、田育军、周林元起草的《胡杨育苗技术规程》,对胡杨育苗的圃地选择、种子采集和育苗技术作了具体规定。1988年,全州有苗圃7488亩(其中当年新育树苗4751亩),春季出圃苗木2602亩,出圃杨树763万株、柳树2.05万株、榆树7.02万株、沙枣157万株、胡杨42万株、果树22.5万株、杜梨8.05万株。
  1990年,全州有苗圃4680亩,当年新育2580亩,其中州县市有苗圃3630亩,当年新育苗2149亩;农二师有苗圃1050亩,当年新育431亩;国营苗圃1917.4亩,当年新育864.6亩;集体苗圃677.6亩,当年新育433.6亩;个人苗圃2085亩,当年新育1262亩。春季出圃苗木1411.3亩,其中杨树432.61万株,柳树50.2万株,榆树43.9万株,沙枣162.2万株,白腊7000株,果树10.5万株。
  【森林育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境内的天然森林靠自然繁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1955年,开始组织人力在天山森林区采集云杉和雪松树种,撒播在适宜萌芽的地方自然生长。1958年,和静林场和和硕县布楞沟林场撒播杉树树种800亩。1961年,国营林场在森林采集树种3500公斤,育树苗35亩,撒播树种3645亩。1968~1976年,境内天山林区培育杉树亩36亩,采集杉树种1.12万公斤,撒播树种923亩。1977年,采集杉树种1500公斤,撒播树种379亩,育杉树苗4亩。1979年,山区林场采集树种1600公斤,人工撒播树种920亩,育苗5亩。1982年,在和静县巩乃斯林场建立36亩森林苗圃,年产针叶树苗木13万株,阔叶树苗木6万株。为进一步保护和扩大天山森林,1983~1986年,全州国营林场培育森林苗木117亩,固定苗圃面积扩大到65亩,共采树种1.15万公斤,撒播树种3738亩。在此期间,采集胡杨树种、培育胡杨树苗取得成果。1990年,和静县巩乃斯林场规划500亩山地用于云杉、桦树等天山山区树苗培育。当年有苗圃地145亩,育苗33亩,同时采集云杉树种6900公斤,撒播补植云杉等树1980亩。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