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香梨区域化栽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91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香梨区域化栽培
分类号: F326;S511;S513
页数: 2
页码: 375-376
摘要: 香梨的地域分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据全国梨树种植规划,梨树适生带的气温在8.5~14℃之间,1月份平均气温为9.9~11℃,5~8月份生长期内,气温以24℃左右最为理想。库尔勒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1℃左右,昼夜温差高达13~15℃,年日照时数2880~2980小时,10℃以上的有效积温4250~4300℃,年总辐射6150~6360千卡/平方米。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香梨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糖份的积累。
关键词: 农作区 种植面积 自给性生产 孔雀河 库尔勒

内容

香梨的地域分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据全国梨树种植规划,梨树适生带的气温在8.5~14℃之间,1月份平均气温为9.9~11℃,5~8月份生长期内,气温以24℃左右最为理想。库尔勒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1℃左右,昼夜温差高达13~15℃,年日照时数2880~2980小时,10℃以上的有效积温4250~4300℃,年总辐射6150~6360千卡/平方米。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香梨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糖份的积累。
  50年代,库尔勒香梨就被西北、华中、华南的10多个省市引种,所产果实品质远逊于原产地。而库尔勒引种的河北鸭梨、安徽砀山梨品质较原产地优良。香梨在-23℃至-25℃的低温条件下,花芽就遭冻害,在-28℃的环境里,花芽和幼枝遭严重冻害,如低温达到—30℃,植株即会冻死。同时,年最高温如超过38℃以上,香梨的光合作用要受到抑制,影响固化物质的积累。
  巴州农业局从全州各县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多种因素出发,提出香梨区域化栽培的规划。
  【香梨适生带】 以库尔勒市为基点,向西和向南辐射250公里左右的地区为适生带,尤以霍拉山秋力塔格以南的扇形坡地和孔雀河三角洲以内的农作区最宜种植。库塔干渠的竣工,为梨园建设重点由城区向普惠以下、孔雀河以北地带转移创造了条件。1990年,库尔勒栽培香梨近6万亩,授粉树种主要为砀山梨,其次为鸭梨。十八团渠沿线已建成万亩香梨生产基地。沙依东园艺场定植香梨8000多亩,为库尔勒市最大的梨园。
  轮台县、秋力塔格以南、乌喀公路沿线扇形冲积地带和野云沟至二八台的耕作区,1990年,种植面积已达6000亩,20世纪末可发展到2万亩,群巴克园艺场和哈尔巴克乡的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带为发展重点。
  【香梨适宜区】 尉犁县至铁干里克镇孔雀河两岸的农作区为香梨种植适宜区。当地果农种植面积仅2000余亩,农二师塔里木垦区种植面积达2万亩。“八五”时期(1991~1995),孔雀河两岸和库塔干渠东西支干渠的灌区为发展重点。
  【香梨次适宜区】 铁干里克乡以南,若羌县城郊的农作区,夏季气温高于35℃的天数为37.1~48.6天,较库尔勒区的13.3天多23.8~35.3天,且多出现在7~8月的果实膨大期,因之,香梨果形指数小,脱萼率低,果皮厚,水份少,香味淡,质量远逊于库尔勒地区,只能作自给性生产。
  【香梨非适宜区】 民国时期,焉耆、和静、和硕3县很少种植香梨。60年代后,随着耐寒耐盐的杜梨砧木引进,取代了传统的酸梨砧木,栽培技术也有较大改进,加之全球气温逐渐转暖带来的地球温室效应,和静县东风林场及和硕县的马兰地区,均生长有树龄达20年以上的梨树,并能正常结果,果形与库尔勒所产相近,果质细脆,有芳香,可溶性固形物的容量达12~14%。但在周期性的霜冻年份,花芽及一年生枝条会受冻,只能进行自给性生产。和硕县乌什塔拉及北干渠以北、和静县北干渠两岸的农作区,海拔虽较高,但均属逆温带,可适当发展。且末县的气温介于焉耆、库尔勒之间,也可进行自给性生产。
  焉耆、博湖两县的开都河下游地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冷空气易于凝积,不宜发展香梨。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