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区域化形成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87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业区域化形成与发展
分类号: F426;D92;F326
页数: 1
页码: 327-327
摘要: 民国时期,巴州境内还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量很小,农民为满足自身消费需要,家家田野“六谷”俱全,果树混栽。50年代,除农垦系统外,广大农村仍未改变这一长期形成的传统。
关键词: 专业技术人员 调整产业结构 地域分异规律 农业区划 库尔勒

内容

民国时期,巴州境内还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量很小,农民为满足自身消费需要,家家田野“六谷”俱全,果树混栽。50年代,除农垦系统外,广大农村仍未改变这一长期形成的传统。
  1962年,巴州首次调整种植业结构,将和静县、和硕县、焉耆县划为玉米、春小麦的主产区县,轮台、库尔勒、尉犁、若羌、且末等县为棉花和冬春麦混作区,其中库尔勒、轮台、尉犁为水稻生产区。
  1980年,巴州在北四县建立油菜生产基地。由于资源不清,80年代以前进行的作物结构调整是零星的、局部的,缺乏统一性。
  1981年5月,巴州各县市及州农垦局落实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会议精神,组建区划领导机构,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查队,进行自然资源和社会调查,历时4年,查清了全州农业资源的数量、质量、组合特点及资源优势、劣势所在,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地域分异规律,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和各业生产内部结构的方案,完成了州、县(团场)、区(乡)三级农业区划工作。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