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湖区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73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湖区地貌
分类号: P618;P641;P588
页数: 2
页码: 174-175
摘要: 博斯腾湖形成于第三纪和第四纪。到19世纪,由于对开都河的不断整治,周围气候等因素的变化,博斯腾湖水域区及周围形成开都河三角洲、博斯腾湖湖滨滩地、湖滨沼泽、湖滨平原、湖滨沙漠和库鲁克塔格山区等七个地貌。
关键词: 开都河 总面积 博斯腾湖 库鲁克塔格 三角洲

内容

博斯腾湖形成于第三纪和第四纪。到19世纪,由于对开都河的不断整治,周围气候等因素的变化,博斯腾湖水域区及周围形成开都河三角洲、博斯腾湖湖滨滩地、湖滨沼泽、湖滨平原、湖滨沙漠和库鲁克塔格山区等七个地貌。
  【开都河三角洲】 开都河流出山间峡谷后坡度骤降,沿途携带出大量泥沙,第四纪末,地壳运动使盆地西部抬升,东部相对下降,导致开都河三角洲由西北向东南逐渐迁移而形成不同时期的三个三角洲区。
  古代三角洲 位于焉耆盆地西部,由粗砂、细砂组成,其中夹有砾石透镜体,地表坡降为1/4000。
  近代三角洲 在古代三角洲以东,面积最大,开都河流经此地,地势平坦,坡降约1/1000,耕地分布较广,地表物质以亚砂土和粉砂为主,至边缘部分物质组成变细,亚砂土层增多,地下水向两侧分流,地下水位被抬高,红柳盐土沙堆发育,高约2~5米。三角洲东部乌拉斯台河、黄水沟犬牙交错,形成冲积平原。
  现代三角洲 在博湖县境域内,总面积约384平方公里。开都河流经宝浪苏木节制闸处,河道分叉增多,泥沙淤积逐步向前推进,形成鸟趾状三角洲,低洼处常年积水成芦苇沼泽区或草甸积盐区,海拔高程1048~1052米间(个别地区海拔达1054米),平均坡降1/3000(一般在1/15000~1/8875),地下水埋深0.8~1.5米,最高为0.3米,地下水矿化度一般为0.85~10克/升,最高达36.6克/升,少于3克/升的约占总面积的8%。现代三角洲在60年代始垦为农田。
  【湖滨滩地】 博斯腾湖湖滨滩地约有209平方公里。湖滨滩地直接受湖水涨落的影响,汛期长期泛水,形成沼泽化草甸型地带,海拔1048米以下。湖滨外围有30平方公里土地受湖水影响较小,形成大小不等的碱滩。湖滨滩地表层土壤无团粒结构,主要由草根、芦苇根组成。土质松软,呈泥炭型,根层厚度一般在一米左右,PH值为7.5~8。在根系间松软而留有裂缝之处,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井形水池”,水深1~4米不等。湖滩外围地带的土壤属草甸灰化土,含盐量高,PH值在8以上。
  湖滨滩地的植物群落组成单纯,芦苇群落占绝对优势,其亚层有三棱草及水葱,在湖边地带亦有香蒲丛分布。湖滨外围由于土壤呈碱性,植物种类稀少,植被稀疏,其主要植物为红柳、柏刺、麻黄、苍耳、芦苇、盐梭梭、碱草等杂草群落。
  博斯腾湖汛期从4月中旬至5月初开始,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二次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从汛期开始到湖滨滩地泛水,间隔期7~10天。
  【湖滨沼泽】 博斯腾湖的黄水沟地带,哈尔根腾早及大湖西南部的阿孜乃特古热区等,为湖周隆起地带,地面不平,低处常年积水成泽,高处四季潮润,长期的沼泽化过程又构成不同地貌的沼泽。成土母质,西北为三角洲延展部分的冲积母质,北部黄水沟和西南孔雀河上游的喇叭口地段为湖积淤积物母质,其他部分均为洪积物母质。西部沼泽区与小湖相间分布,地面坡降1/1000,海拔1046.5~1049米。北部沼泽区属天山南麓洪积扇缘洼地,坡降1/5000~1/8000米,海拔1048~1049米。湖泊四周沼泽地平均宽度2.25公里,一般在1~4公里之间,平均坡降1/900,植被是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分布面积约57918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0%。
  【湖南湖滨平原】 由湖水下降形成,距博斯腾湖10公里,为荒漠平原,海拔高程1047~1048米,共4.5万亩,其中可耕地2301亩。主要植被有芦苇、红柳、蒿草、碱梭梭、麻黄、白刺等。戈壁、砂砾由20厘米至80厘米的冲积黄土覆盖。此外尚有1500米左右的侵蚀沟,是洪水流经地,沟深1~1.5米。
  【沙漠】 湖南沙漠在博斯腾湖东南角3~10公里夹角地带,面积1万多亩,海拔1047~1196米,为半固结复合沙垅金字塔沙山,在湖滨平原和库鲁克塔格山前平原之间,形成长30公里、宽20公里的沙丘链。库鲁克塔格北山前库代力克洪积平原海拔1047~1074米,地面坡降由南向北倾斜,平均坡降1/170。因洪水作用,洪蚀沟南北向纵布,由深变浅,由密变疏。
  【库鲁克塔格山区】 库鲁克塔格山区,地处博斯腾湖以南26公里处,位于焉耆盆地和孔雀河南部夹角之间,是天山山脉向东延伸的一个支脉,也是焉耆盆地、哈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界山。山体为裸露的石山,由片麻岩、片岩、大理石、花岗岩等组成,其东西长380公里,南北宽40~60公里,总面积1637.5平方公里,山势西高东低,山体以花岗岩为主,山峰林立,从海拔2500米降到1350米。山势西高东低,从西向东呈滑梯状走向,东端遥接马鬃山,西部高峰可达2809米,整个山体呈现一片荒漠景观,干旱,寸草不生。峰顶无积雪,仅靠有限降水形成洪流,山洪分割山体,并携带风化的碎屑物质充填山麓地带及山间小盆地和谷地。山体内有集格代布拉克、海奶乌苏、布尔冬撒拉、比来依里克、克其克托格拉克五处裂隙泉水顺吾斯腾郭楞,比律腾萨拉、闹音乃萨拉,达楞浩淖根萨拉,由南向北流出沟壑。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