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渔业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72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渔业资源
分类号: F326;F426;F127
页数: 4
页码: 163-166
摘要: 【鱼种】 原有鱼种 博斯腾湖水域面积广阔,水质较好,饵料丰富,适宜鱼的生长繁殖。《汉书》载“焉耆近海水多鱼”。《山海经》谓“敦薨之水多赤鲑”。《隋书》谓博斯腾湖有“渔盐蒲苇”之利,“鱼二种,大者可逾十筋”。
关键词: 眼子菜 小湖区 塔里木裂腹鱼 氯化物含量 博斯腾湖

内容

【鱼种】 原有鱼种 博斯腾湖水域面积广阔,水质较好,饵料丰富,适宜鱼的生长繁殖。《汉书》载“焉耆近海水多鱼”。《山海经》谓“敦薨之水多赤鲑”。《隋书》谓博斯腾湖有“渔盐蒲苇”之利,“鱼二种,大者可逾十筋”。
  博斯腾湖原有的鱼种十分单纯,仅有扁吻鱼(大头鱼)和塔里木裂腹鱼(尖嘴鱼)两种经济价值较多的鱼种及一些小杂鱼。扁吻鱼和塔里木裂腹鱼,肉质细嫩肥美。清纪昀曾有诗盛赞其可与松江鲈鱼比美,诗云:“凯都河鱼八尺长,分明风味似鲟鳇。西秦只解红羊鲊,特乞仓公制脍方。”
  鱼种引进 1962年,从阿瓦提渔场运入鲤鱼、鲫鱼以及少量草鱼、链鱼、鳙鱼、青鱼种20余万尾投放入湖。1968~1969年,自治区水电局水产处进行“北鱼南调”移殖工作,将北疆布尔津及额尔齐斯河的一些特有鱼种贝加尔雅罗鱼(小白条)、拟鲤(中白条)及银鲫等200余万尾投入博斯腾湖,但不慎将凶猛鱼种赤鲈引入博斯腾湖水域,导致土著珍贵鱼种扁吻鱼、塔里木裂腹鱼绝迹。1970~1971年,继续移入银鲫、鲤鱼和丁鱥等鱼种。1967~1972年,从阿瓦提渔场繁殖700余万尾草鱼及少部分白鲢投放入博斯腾湖。1974年,又从长江流域运来花鲢鱼3万尾投放入湖。1978年,引进太湖银鲫。1978年5月10日~6月10日,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引进白鲫夏花2000万尾。1980年9月,从额尔齐斯河移殖引入东方真鳊鱼、圆腹雅罗鱼、银鲤等鱼苗12万尾。1982年,引进大规格东方真鳊鱼苗3.5万尾投入黄水沟水域及拉木克湖。1983年9月,引进250克以上的东方真鳊鱼及少量青鱼10多万尾投放于养鱼池。1973~1988年,县大河口养殖场每年培育150万尾鱼苗投放大湖水域及小湖水域。为发展多种养殖,从1981年开始,从舟山群岛引进沼虾、青虾种20万尾,投于开都河及大小湖的浅水水域。同年引进康虾、黄蚬、田螺、紫贝浮萍、秀丽小白虾,放养于阿洪口、达吾逊两个养殖场及大湖水域,除康虾、田螺未成活外,其他已成活。从1980年开始,从浙江杭州引进河蚌,1983年从浙江引进珍珠蚌,河蚌已在湖区繁殖,珍珠蚌试验中断。1976年,从上海崇明县引进中华绒蟹苗280万只。
  【渔业开发】 捕捞养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博斯腾湖的渔业资源未得到开发利用。1958年前后,濒湖的和硕县、焉耆县先后建立渔场,农垦团场也成立了捕鱼队。1962年,自治区水利厅建立博斯腾湖渔场,引进刺网,建造渔船。1965年,自治区在博斯腾湖地区成立水产管理处,使用冰下大拉网捕鱼,建造拖网机轮一对,自此,博湖正式开始养鱼,并进入机械化捕鱼的阶段。以后在博斯腾湖水域又相继建立了一个渔场和养殖场。1975年捕鱼量达1200吨,1988年达2960吨。
  湖水变化对渔业的影响 博斯腾湖湖区水体缩减,湖深减小,湖水热量的储存、调节能力与氧气储量发生显著变化,对渔业生产产生很大影响。水含氯量与鱼类生长繁殖有密切关系,水域氯化物含量0.05~0.15%(0.5~1.5克/升)适合淡水鲤科鱼类的生长繁殖,氯化物含量0.2%(2克/升)对鲤科鱼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氯化物含量达2.6克/升时一年生的鲤科鱼类死亡。80年代,博斯腾湖部分水域的氯化物含量已达2~3克/升以上。80年代前,湖中水草种类多,营养价值高,雌鱼每年9月至第二年5月在浅水区产卵。80年代后,湖水水位下降,水草减少,鱼产卵受到条件限制,自繁程度减弱,产卵成活率降低。1985年后,博湖县试验站在红沙梁进行流水和高密集养鱼试验,由于水位下降,矿化度升高,鱼苗产量较低。1990年,大湖150亩水域,年产鱼仅3000吨左右,每亩平均0.5公斤。由于博斯腾湖湖水基面下降,开都河河床溯源侵蚀,纵坡降变陡,影响鱼类回游,芦苇面积减少,也影响鱼类产卵、越冬和索饵。
  扁吻鱼、塔里木裂腹鱼在博斯腾湖水域已绝迹,鲫鱼、鲤鱼、贝加尔雅罗鱼(白条)、赤鲈(五道黑)已成为湖中主要经济鱼类。
  【饵料资源】博斯腾湖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开都河径流,开都河上游是珠勒图斯牧场,大量的牛羊粪经洪水夹带入湖,湖水有机质丰富。大小湖区共有浮游植物54属、浮游动物38属和一些底栖动物。
  硅藻门 19属,有直链藻、小环藻、脆杆藻、卵形藻、布纹藻、舟形藻、网眼藻、圆眼藻、波纹藻、马鞍藻、圆筛藻、针杆藻、异端藻、羽纹藻、菱形藻、双菱藻、桥穹藻、平板藻、棒杆藻。
  兰藻门 13属,有隐杆藻、粘球藻、微囊藻、节旋藻、席藻、项圈藻、色球藻、片藻、指杆藻、螺旋藻、颤藻、顶孢藻、夹球藻。
  金藻门 1属,有钟罩藻。
  甲藻门 2属,有角甲藻、多甲藻。
  眼虫藻门 2属,有眼虫藻、胶柄藻。
  绿藻门 17属,有实球藻、盘星藻、栅列藻、胶毛藻、毛鞘藻、三角藻、水绵藻、新月藻、球囊藻、十字藻、丝藻、鞘藻、鼓藻、刚毛藻、转板藻、卵囊藻、韦氏藻。
  原生动物 5属,有表壳虫、砂壳虫、太阳虫、钟形虫、急游虫。
  轮虫 11属,有臂尾轮虫、裂足轮虫、腔轮虫、巨腕轮虫、疣毛轮虫、鞍甲轮虫、叶轮虫、多肢轮虫、龟甲轮虫、三肢轮虫、晶囊轮虫。
  枝角类 13属,有藻皮蚤、裸腹蚤、象鼻蚤、大尾蚤、锐额蚤、大眼蚤、秀体蚤、网纹蚤、低额蚤、粗毛蚤、尖额蚤、盘肠蚤、尾突蚤。
  挠足蚤 9属,有北镖蚤、中镖蚤、剑蚤、真剑蚤、猛蚤、小剑蚤、刺剑蚤、拟剑蚤、真剽蚤。
  底栖动物 有萝卜螺、偏卷螺、盘螺、摇蚊幼虫、仙女幼虫、背角元齿蚌。
  博斯腾湖的底栖动物较贫乏。大湖区的大河口、大草湖、黄水沟,小湖区达吾逊湖、三叉口等处有少量的萝卜螺活体,其他湖区只有大量的萝卜螺、盘螺的死壳,摇蚊幼虫、仙女虫的数量在70年代后增多。
  【水生维管束植物】 博斯腾湖大小湖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已鉴定的有12科17种。
  眼子菜科 有篦齿眼子菜、光叶眼子菜、浮叶眼子菜、马来眼子菜。
  泽泻科 有慈姑。
  睡莲科 有睡莲。
  狸藻科 有狸藻。
  金鱼藻科 有金鱼藻。
  莎草科 有莎草。
  香蒲科 有东方香蒲、长包香蒲。
  黑三棱科 有黑三棱。
  蓼科 有两栖蓼。
  禾本科 有芦苇、稗。
  龙胆科 有荇菜。
  小二仙草科 有茨藻、大茨藻。
  水生高等植物在大湖区数量较少,其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西南河口主要分布有莎草和眼子菜,大湖区东部水域主要分布有大茨藻和蓖齿眼子菜。香蒲分布在湖域的边沿地带,西南河口较多。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的总覆盖率在10%以下,小湖区水草的覆盖率较高。海尔诺尔、厄勒再特诺尔、乌图诺尔的覆盖率为20~40%,三叉口水域、阿洪克湖的覆盖率为70~80%,达吾松、阿孜拉提湖为40~60%。小湖区的水草生态群落比较完善,睡莲有几十亩连片的群落。眼子菜也有上百亩的连片大群落。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