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其他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662
颗粒名称: 第十节 其他灾害
分类号: I267;S435;F426
页数: 5
页码: 106-110
摘要: 【雷暴】 库尔勒、焉耆、和静、若羌、且末等地,每年5~8月,伴随风雨和冰雹,时有雷暴发生,并造成人畜伤亡及生产受损。据1956~1979年的不完全统计,共发生雷暴伤亡事件8起:1956年6月21日雷暴,库尔勒大墩子农六团2名妇女遭雷击,1人死亡,1人重伤;1959年8月10日,焉耆雷电,击断电线3根;1963年8月,库尔勒县托布里其公社麦场2名小孩遭雷击,1名死亡;1969年8月,库尔勒县强雷暴击毁变电器,烧断高压线,造成停电;1970年且末雷暴击毙2人,同年,和静县巴仑台区莫吐高地2名测绘队员被雷击死亡;1973年,库尔勒雷暴击毁变压器,造成停电;1979年7月19日,焉耆雷暴雨加冰雹,1人被击死。
关键词: 受灾面积 大墩子 下冰雹 库尔勒 发生面积

内容

【雷暴】 库尔勒、焉耆、和静、若羌、且末等地,每年5~8月,伴随风雨和冰雹,时有雷暴发生,并造成人畜伤亡及生产受损。据1956~1979年的不完全统计,共发生雷暴伤亡事件8起:1956年6月21日雷暴,库尔勒大墩子农六团2名妇女遭雷击,1人死亡,1人重伤;1959年8月10日,焉耆雷电,击断电线3根;1963年8月,库尔勒县托布里其公社麦场2名小孩遭雷击,1名死亡;1969年8月,库尔勒县强雷暴击毁变电器,烧断高压线,造成停电;1970年且末雷暴击毙2人,同年,和静县巴仑台区莫吐高地2名测绘队员被雷击死亡;1973年,库尔勒雷暴击毁变压器,造成停电;1979年7月19日,焉耆雷暴雨加冰雹,1人被击死。
  另外,若羌县境与青海交界处昆仑山区魔鬼谷,有大面积峰值高达1000~3000伽玛的磁性玄武岩及铁矿脉,加之该谷南有昆仑山主脊阻挡,北部祁曼塔格山屏蔽,潮湿空气只有向谷中汇集,形成携带大量电荷的雷雨云,导致该谷成为雷击区。经统计,谷内夏季雷暴日高达50多天。各族牧民误入谷中游牧,人畜常遭伤亡。
  【冰雹】 州境各地每年4~9月时有冰雹发生,分布特点是:山区多,平原少;北部多,南部少;山区下雹日数多,但雹粒小,雹灾少;平原地区下雹日数比山区少,但雹粒大,危害较重;其移去方向,一般均为由西至东,也有沿山谷方向移动,或脱离山体后,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的。
  民国11(1922)年,若羌卡克里克、特底浪2庄遭受雹灾。
  民国25(1936)年,库尔勒县西北乡地亩遭冰雹灾害。
  1957年7月14日,库尔勒大墩子遭冰雹,大麦遭灾4702亩,损失2.56万斤;小麦遭灾3884.5亩,损失2.42万斤。
  1959年5月2日下午5时,轮台降雹,雹粒大者有杏大,时间约4分钟。棉花、玉米损失较重。
  同年7月7日,焉耆大风加冰雹,80%左右小麦受害,70%以上玉米植株叶子被撕裂,部分树枝折断。
  1960年7月29日,库尔勒县大墩子地区冰雹,雹粒1.5厘米,3000亩棉花遭灾。
  1961年5月10日,库尔勒县大墩子发生雹灾。棉花、小麦受灾面积7.04万亩,其中损失7228亩。
  1963年6月4日,焉耆县五号渠乡遭受冰雹,砸毁冬麦30亩、玉米6.5亩,瓜菜18亩受重害。
  1965年7月16日下午,库尔勒县大墩子下冰雹6分钟,雹粒大者直径5~7厘米,棉花受灾1500亩(其中600亩重灾),葡萄受灾600亩,瓜菜、玉米、树苗亦不同程度受害。
  同年7月29日,库尔勒县上户乡至哈拉玉宫乡一带下冰雹。哈拉玉宫铁什干大队受害最重,下雹10分钟,雹粒直径2厘米,地面积雹3厘米,农作物受害面积3400亩,其中250亩无收,冰雹打死小鸡13只,有人受伤。
  1966年7月28日,尉犁县铁干里克西北方向15公里一线下冰雹,直径2厘米,平地积雹5厘米厚。农二师三十四团场作物受灾3538亩。
  1973年6月26日和7月1日,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降雹,地面积雹2厘米。宽叶草部分被打烂,茎秆被打断。
  1973年6月28日傍晚,库尔勒地区冰雹和暴雨齐降,雹粒直径约5毫米,农作物受灾。
  1975年6月7~9日,焉耆大风、暴雨加冰雹,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18万亩,死亡3364亩。
  1978年6月6日,尉犁县乌鲁克降冰雹,直径2至3毫米。大叶农作物受灾。
  1979年7月19日,焉耆县气象站10公里处下冰雹和雷阵雨。
  同年7月27日,若羌县气象站西北6公里处降冰雹,直径2厘米,如枣大,雹区南北宽约800米(东西长不明),并伴有暴雨。胜利公社三大队、四大队玉米、瓜菜等作物受害,有的民房被雹粒砸漏。
  同年9月26日,暴雨加冰雹袭击焉耆农区二十一团场,地面积雹5厘米厚,水稻20~30%脱粒,大白菜叶被打烂(减产50%以上);北大渠、五号渠乡部分生产队水稻、玉米受灾,减产10%左右。
  1986年6月10日晚,普惠降雹5分钟,平均雹径1厘米,2440亩棉花、1490亩瓜受灾。
  1987年6月11日,三十四团场降了近三十几年来罕见的冰雹,中心落点位于铁干里克气象站东南方10公里处,冰雹直径一般在5~6厘米,最大约10厘米,平地积雹10厘米,造成7000亩棉花、1300亩小麦、500亩瓜菜基本无收,砸伤8人。
  1988年5月11日晚,三十四团场降冰雹2分钟,最大冰雹直径6毫米,农业受灾面积1万多亩,死亡266亩。
  1988年7月23日,轮台县群巴克等地降冰雹,大的如核桃,小的如沙枣大小,打坏玉米2060亩、棉花2008亩、瓜3300亩、油料10亩。
  1989年9月2日下午4时30分,乌什塔拉降雹15分钟,雹粒大的如杏,小的如玉米粒,5000亩玉米的叶片全部被打光,2400亩油菜籽绝收,居民房前屋后的蔬菜和300余架葡萄的叶片全部被打光。
  1989年6月12日,库尔勒市和什里克乡降雹,雹径最大的5毫米,部分棉花瓜菜受损。
  【蝗灾】 20世纪60年代以前,州境多次发生蝗灾。
  清乾隆二十七(1762)年,库尔勒遭受蝗害,仅收粮300余石。
  清光绪二(1876)年,焉耆旱蝗为灾,收成歉薄。
  1952年6月,焉耆、和硕、和静、库尔勒、尉犁等5县普遍发生蝗害,较集中分布于博斯腾湖周围,受害总面积约7.8万亩。仅据和硕县古大海子与夏拉苏木苇湖地区就有约2万亩苇叶被吃光。
  1953年6月上旬,和静、尉犁、库尔勒3县山沟、草场及农田先后发现蝗虫,库尔勒县发生面积1200亩,和静发生面积7.5万亩,尉犁县墩阔坦发生面积10.6万亩。1956~1959年,和静县连续4年发生蝗灾,其中1956年蝗害面积3万亩;1957年蝗害面积8万亩,1958年蝗害面积16.7万亩,1959年蝗害面积29.1万亩。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