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暴雨和洪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660
颗粒名称: 第八节 暴雨和洪灾
分类号: F426;F832;S858
页数: 3
页码: 103-105
摘要: 巴州的北部天山山区及各地平均有55~70%的年份都有一场或几场大(暴)雨,南部阿尔金山、昆仑山区亦约有20%的年份有大(暴)雨,且天山山区东部和南部以及东昆仑山—阿尔金山山区、山体裸露,每当天降大(暴)雨时,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淹没农田及村舍,有时,山区甚至形成泥石流,造成重大灾害。
关键词: 开都河 轮台县 房屋倒塌 洪水流量 立方米

内容

巴州的北部天山山区及各地平均有55~70%的年份都有一场或几场大(暴)雨,南部阿尔金山、昆仑山区亦约有20%的年份有大(暴)雨,且天山山区东部和南部以及东昆仑山—阿尔金山山区、山体裸露,每当天降大(暴)雨时,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淹没农田及村舍,有时,山区甚至形成泥石流,造成重大灾害。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六月,“喀喇沙尔河水(开都河)忽涨三尺,流至城下,防护屯田处所筑堤二千四百余丈,幸保无虞。”
  清光绪九年(1883),开都河水暴涨,焉耆城中积水数尺。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轮台城北3里多处,水陡涨,车马阻滞。
  民国4年(1915)7月17日夜,哈满沟雷雨大作,孔雀河暴涨,受灾者22户,房屋倒塌,麦场被淹。
  民国9年(1920),开都河水暴涨,农田受损1万余亩,有1000余户受害。包头湖等地受淹面积5080亩。
  民国32年(1943)7月20日~8月5日,焉耆先后发生数次水灾,3次冲坏大渠、地亩、民房及县政府,房屋损失111间,毁坏地589.5亩。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各地虽相继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及防洪工程,但大(暴)雨造成洪灾仍时有发生。
  1953年8月初,焉耆盆地连降大雨,8月4日开都河洪峰流量600立方米/秒,黄水沟流量达200立方米/秒,和静附近两公里地段内的农田遭洪水,渠道、道路被冲,农业生产受损。
  1956年7月,焉耆七个星乡遭受暴雨山洪袭击,农田受灾面积3000余亩。
  1958年8月13日,开都河洪水骤涨,焉耆、和硕、和静3县遭受洪水灾害,倒塌房屋440间,被淹农田2.92万亩,其中1.1万亩减产达80%,1.64万亩减15%,其余全无收成。受淹麦场11个,损失粮食477万斤。洪灾造成的损失折合人民币50.4万元。
  1958年8月,孔雀河洪峰流量达184立方米/秒,冲毁库尔勒引水龙口6座,引水渠7处决口,淹没房屋近百间、农田200多亩,铁门关有4公里公路塌方,交通受阻。
  1958年8月,轮台县被洪水冲割成几块,公路被淹,11座桥梁被冲毁,交通断绝。受灾农田4.5万亩,其中有2032亩全无收成,冲毁民房98间,死亡1人。
  1959年7月,塔里木河主河道人为造成改道,河水北移入阿拉河而流窜至罗乎罗克湖一带,沿阿拉河、卡羊河、老张河直下,冲毁刚竣工的普米干渠下段。群克塔九场大桥处洪水流量90~100立方米/秒,通过“白克”坝串流到吐鲁尔河,泄至渭干河,使塔九场和塔八场场部及大部农田受淹,群克十八道桥冲毁近半,中断交通45天。
  1961年7月下旬,塔里木大坝洪峰流量达752立方米/秒,草湖地方农业遭受水灾,墩阔坦被洪水围困。
  1965年7月19日,和硕县乌什塔拉沟洪水流量80立方米/秒,曲惠沟洪水流量270立方米/秒,清水河洪水流量45立方米/秒,出现少有的特大洪水,致使乌什塔拉、塔哈其、清水河农场受灾,共淹小麦7783亩,其中颗粒无收的660亩,损失59%以上的732亩。冲倒房舍8间,造成危房48间。曲惠沟引水建筑物连同322公里干、支、斗渠道全部被冲毁。
  1970年7月20日,轮台县迪那河最大洪峰流量778立方米/秒,其他河流也涨水,哈里亚水库泄洪闸及阳霞、野云沟等地的堤坝、渠道、涵洞被冲毁,部分麦场、水磨被淹。
  1978年6月10日,焉耆七个星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山洪洪峰流量达180立方米/秒,房屋倒塌266间,死亡马10匹、牛2头、羊1900多只,冲垮桥梁、涵洞、水闸等建筑物21座,破坏干渠12公里、支渠34公里、防洪坝17公里,冲毁林带18公里,2.1万亩作物受害,重灾3800亩。
  1981年7月4~5日,若羌出现百年未遇大暴雨,日降水量73.5毫米,河道洪水达300立方米/秒,水库缺口200米,冲毁农田,淹死牲畜,房屋倒塌158间,冲毁渠道2786米、公路7.7公里,交通受阻,损失120万元。
  1983年7月5日夜,焉耆盆地榆树沟、红柳沟和干沟三处,暴雨汇流的洪水冲毁防洪坝300余米,将乌兰尕孜渠拦腰冲断数处,冲毁各级渠道6.3公里、河口7座,冲坏600米10千伏线路,农田进水面积7000余亩(冲毁1000余亩),房屋倒塌43间,冲毁羊圈19个,经济损失10万元。
  1984年,若羌县的若羌河、且末县的车尔臣河、轮台县的野云沟、库尔勒市的库尔楚河、和硕县的塔哈其沟、尉犁县的恰阳河及库尔勒市北坡和塔什店等地均发生洪水,共冲毁农田1600亩、房屋167间、围墙300米、园林15亩,冲淹粮食2645斤,冲坏防洪堤4.2公里、各级渠道960米、建筑物1座、机井2眼,淹死牲畜19头,总损失价值86.4万元,其中水利工程损失2.2万元。
  1984年12月25日,焉耆、和静地区气温急骤下降,开都河出现冰凌,堵塞河道,河水四溢,延至1985年1月9日,持续19天。冲淹和静县巴润哈尔莫墩乡、北哈尔莫墩乡沿河一带房屋和土地,淹没农田2450亩、民房67间,死亡家禽510只、猪27头,损失达9.3万元。
  1987年6月9~12日,尉犁、轮台、焉耆盆地发生大暴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40毫米以上,尉犁达76.6毫米,尉犁县城镇98%的房屋漏雨,全县倒塌房屋1339间,受灾860户,死亡2人,伤3人。焉耆县房屋倒塌226间,轮台县倒塌67间。小麦倒伏占播总面积的20~40%。焉耆七个星发生洪灾,冲毁防洪堤5000多米。
  1987年6月21~22日,北部山区降大暴雨,山前平原下中雨,出现了较大洪水。22日8时,迪那河洪峰达765立方米/秒,阳霞、策大雅洪峰均在300立方米/秒以上;17时,开都河大山口洪峰达774立方米/秒;野云沟、库尔楚、哈满沟和七个星也相继发生了较大洪水。因及时得到预报,军民奋力抗洪,把灾害降低到了最低限度。焉耆县受灾面积1748亩,房屋倒塌21间,死羊305只,冲毁防洪堤3公里,冲垮电站2座。轮台淹没农田1万余亩,冲毁土地600多亩,房屋倒塌104间,损失粮食140吨。全州总共经济损失达100万元。
  1987年7月1718日,巴仑台洪水造成上新光附近铁路线3处塌方长达150米,铁路中断。
  1987年7月26~27日,山洪冲垮大西沟天桥和上游乡等处铁路,乌库公路也被冲断多处,交通受阻。
  1988年5月5~6日、10~11日,全州大部分地区连降中、大雨,焉耆、和硕、巴仑台、尉犁下暴雨,尉犁、且末、和硕伴有冰雹。降水伴随低温、冰雹危害,全州作物受灾面积达85.76万亩,其中重灾37.74万亩,死苗3.06万亩,还造成7万亩玉米、3.5万亩水稻和7万亩油料无法播种。死亡牲畜1.67万头,倒塌民房819间、粮仓2座,1.8万吨粮食遭雨淋,40吨变质。洪水冲毁公路7处(139公里)、渠道9条(长5200米)、桥梁3座、防洪坝500米、农田2059亩,冲坏电站2座,直接经济损失在400万元以上。焉耆、尉犁两县为重灾区。
  1988年7月24~25日,若羌、轮台降大雨,两地雨量均在40毫米以上,若羌有多半民房漏雨,有41户居民倒房3500平方米,霉烂发芽损失小麦1000吨,死畜100余头、家禽4000多只。洪水冲毁防洪坝4处900米、公路8公里。轮台倒塌房屋272间、羊圈21个,死羊422只,损失小麦5吨。1989年7月2~3日,轮台北部山区降大雨,山洪下泻,冲毁上山拉煤的2辆汽车、3辆拖拉机,7人遇难。
  1988年7月中旬末至8月中旬初,且末降雨频繁,加之山区高温融雪,7月20~28日,洪水连日不断,每日都有洪峰出现。车尔臣河西岸被洪水冲毁耕地389亩、林地344亩、林木8万余株。由于河道被冲毁革命大渠断流,300亩水稻旱死,9000多亩棉花、1.7万亩玉米无法正常浇水受旱,减产5~15%,复播难以进行,牧业和工业(石棉生产)也不同程度受损。
  同年7月19日,巴仑台山洪暴发,冲毁房屋200多间。
  同年9月1~2日,轮台县洪灾,冲毁防洪堤270米、道路4公里,克依力克、策大雅、野云沟渠道工程被毁,使2.8万亩冬麦无法灌水播种。倒塌房屋53间,造成100多人露宿。洪水还冲毁2辆汽车,8个麦场(损失粮食30吨)。
  1990年7月11~12日,库尔勒、轮台一带连降两场大雨,降水时间短、强度大,造成至少14间房屋倒塌,460间严重受损,房屋漏水、积水现象极为普遍。死亡牲畜629只,损失小麦300吨(二十八团场)。洪水冲毁十八团大渠渠堤30余处、拦洪水库蓄水堤坝近千米及农田水泥槽型板渠道5公里,造成十八团大渠灌区一度严重缺水。二十八团场给山区放牧点送粮的1人和5头毛驴,在这次洪灾中遇难。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