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干热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65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干热风
分类号: P618;F127;S512
页数: 1
页码: 97-97
摘要: 州境内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每年5~8月有干热风危害农作物。尤其罗布泊风区,是干热风危害的重灾区,平均每年有干热风13~20天。
关键词: 干热风危害 干热风 塔里木盆地 东部地区 小麦千粒重

内容

州境内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每年5~8月有干热风危害农作物。尤其罗布泊风区,是干热风危害的重灾区,平均每年有干热风13~20天。
  1936年,库尔勒设治局的西乡和北乡,小麦遭干热风减产。
  1963年、1965年、1968年、1969年、1970年、1972年、1977年,若羌县农作物受干热风危害减产,其中1963年,小麦千粒重不足15克(一般年份为30~35克),有的农田亩产仅18斤。1969年,该县因干热风危害,小麦每亩减产47斤。
  1970年、1978年,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大范围遭干热风危害,小麦减产。其中,1978年库尔勒县的小麦千粒重减少4~5克。同年8月3日、4日,尉犁县境出现干热风,危害团结公社正在抽穗扬花的水稻,减产8%。
  1986年7月14~27日,高温干热风39.7℃,每株棉花平均有0.5个花蕾枯萎,减产5%。普惠死牛2头,病牛5头。铁干里克大风型干热风,使麦脱粒、棉落蕾。1988年6月21~23日、26~28日,中度干热风对南五县小麦灌浆影响很大。尉犁县6月21日蒸发量高达33.5毫米,小麦炸芒、逼熟,重者倒二叶青枯,穗发白,减产5~15%。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