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作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6379
颗粒名称: (一)文学作品
分类号: G258;G252;G250
页数: 4
页码: 427-430
摘要: 祖国伊宁市联社 冯敬学
关键词: 萨拉姆 伊犁晚报 开玩笑 图书馆 伊宁市

内容

祖国
  伊宁市联社 冯敬学
  褐色的泥土
  绿色的田野
  静静的小山村
  闪烁着点点灯火
  这就是我
  童年时代的祖国
  越过千山
  飞越黄河
  天山脚下
  牛羊满山坡
  这就是我
  青年时代的祖国
  高楼林立
  霓虹灯闪烁
  铁与钢发出时代的交响
  人脑与电脑运算交割
  这就是我
  中年时代的祖国
  全民奔小康
  建设现代强国
  汇聚五洲风云
  描绘青春中国
  这就是我
  未来的祖国
  (发表于2004年6月20日《伊犁晚报》)
  图书馆情缘
  伊宁市联社 冯敬学
  最早去图书馆,是在1973年的一天,少年时代的我和几个小伙伴玩耍,不经意间发现市里唯一的图书馆开了。怀着好奇的心情,进去一看,只见空旷的大厅内,书桌上摆着稀疏的《红旗杂志》《红小兵》《人民日报》等报刊,书架上也只有《金光大道》《艳阳天》新编《十万个为什么》等一些带有浓郁政治色彩的文学、科技读物。虽然如此,但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这仍然给我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一些滋润和慰藉。1976年10月,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许多书籍得以开禁。在图书馆里,我借阅了许多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其中何其芳《诗歌欣赏》中冯至的“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听燕子给我们讲南方的静夜,南方的静夜被它们带来了,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热情……”那优美的诗句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寒冬腊月,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暖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穿着厚厚的棉衣坚持工作,那种爱岗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读者。后来,图书馆大楼建成了,我们读者真正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明净的大楼内,为了帮助读者查阅资料,工作人员总是忙前跑后,不厌其烦,直到闭馆为止。我深知每位读者的满足都和馆员的辛苦分不开。
  (发表于2005年3月19日《伊犁晚报》)
  恰西云岭纪行——为汉宾乡信用合作社集体夏游而作
  伊宁市联社 孙存贺
  从蝴蝶的一个翅膀,到另一个翅膀。两山蜿蜒曲伸,清流奔腾急。山道崎岖,车队缓行而上。一百八十千米,四小时抵达恰西云岭。深山夜来早,幕罩山庄别样静。细雨伴长夜,轻歌曼舞邀嫦娥。清凉夜,解去夏日倦。翌日午后复晴空,比赛场上竞意浓。跳绳、双人竞走、跳棋、爬山、知识竞答,各领风骚显风流。小李酒吧、吐尔逊酒会,夜光美酒洗风尘。款款曲曲,融融兄弟姐妹情。顺流而下,青山绿水尽掩映。笑语伴涛声,歌声留云间。回眼望,大坝屹立,高山峡谷现平湖。
  (2005年7月18日作)
  萨拉姆外传
  伊宁市联社 冯敬学
  萨拉姆,是维吾尔语中最常见到的问候语,翻译成汉语为“您好”的意思,是每个人日常使用最多的交际语言,正如维吾尔谚语中所说的:“见面不说萨拉姆,不是真正的维吾尔族。”
  萨拉姆,也是维吾尔同胞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并且千篇一律地指男性,就像汉族中叫刘刚、张强一样普遍。好在本文中表述的萨拉姆只是一个人。对此,我也就不再从年龄的大小和身材的胖瘦上加以区分。
  我这里所说的萨拉姆,五十有四,黝黑的脸庞,中等身材,体格健壮,浓眉大眼,一副典型的突厥人形象,汉语说得虽然不太流利,但也能听懂,据说过去在一家商业部门当书记,后来调到银行工作。
  萨拉姆为人和蔼,性格开朗,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他爽朗的笑声,在别人办公室里比在自己家里还随便,见水倒茶,见烟抽烟,见到自己没有的就往口袋里装,日常见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和我都是公家的人。”是啊,公家的有什么好分的。
  萨拉姆在银行营业部当主任,找他的人自然很多,但他的工作和生活作风十分严谨,他经常说,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不一样。有一次,两个信贷员去调查贷款使用情况,临走时客户给每人送了一支钢笔。萨拉姆知道后把他们叫到一旁,一反往日常态,满脸严肃,当着我的面让他们把笔送回去。“怎么那样,不就一支笔嘛!”我不以为然地说。“不行不行。”只见他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脸上的肌肉都在抖动:“习惯,习惯地不行。”这时我突然想起一句谚语“小时偷针,大了牵牛”的道理。于是让他们把笔送了回去。
  一次,萨拉姆架着一辆三轮摩托车和我一起去办事,一路风驰电掣地穿过熙熙攘攘的闹市区。但在开往一段路人稀少的路口时,他突然放慢了速度,左顾右盼小心翼翼地开了过去。看到这个情景,我不解地问他:“怎么回事?”“唉,老弟,你不知道,这段路每年都有人出事,所以要慢一点。”可没过多久,当我们再次驾车从这段路穿过时,萨拉姆不但没有减速反而加大油门,于是,我在车上大声让他慢一点时,他回过头来诡秘地一笑说:“事已经出过了。”然后绝尘而去。
  萨拉姆,生有俩女儿,有时谈起,他不无感慨地说:“女的女的,都是女的。”后来他领养了一个男孩。虽说这样,但女儿们都很争气,一个考上新疆医学院,一个考上新疆艺术学院,后来去巴黎公派留学。在祝贺会上,大家让他介绍教女经验,他说:虽然家庭条件富裕,但他对孩子们要求很严,在外上学除了伙食费外,零花钱每月不超过80元。孩子们也很懂事,学习很用功,成绩优异,每年都能拿上奖学金,并利用寒暑假打工,现在除伙食费以外,其余均可自理。“女儿在国外留学找个老外,你就可以给外国人做个老丈人了。”我半开玩笑地说。“不开玩笑,不开玩笑,还是中国巴郎仔好。”萨拉姆连连地摇着头说。
  萨拉姆虽说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但说话办事从来没有出过格。记得有一次陪领导喝酒,酒喝得有点多,说话有点不当,引起领导不快,当他意识到失语时,便揪起自己的头发往头上倒了一杯酒,连连说:“喝醉了,喝醉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悄然把失语之过掩饰过去。
  萨拉姆是有两个阿囊(妈妈)的人,一个是生母,在哈萨克斯坦,无论工作再忙,过上一两年,他都要请假去看一下。另一个是养母,家住伊宁市,萨拉姆闲暇时经常伴随左右,安排衣食住行,照顾养母起居直到病逝。他经常说:“谁都会老的,我们照顾好老人是应该的。”当谈到童年的艰辛时,他总是说:“已经过去了,已经过去了。”
  一天,萨拉姆气冲冲地来到我办公室,进门就说:“太不像话了,太不像话了。”仔细一问,原来萨拉姆家的淋浴器坏了,昨晚去澡堂洗澡,看到一些人打肥皂时也不关热水,任水哗哗直流,“要知道中国的水不多,唉,两块钱,两块钱就这样浪费,太不要脸了,太不要脸了。”
  一次,萨拉姆从国外回来,深有感触地说:“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绿树成荫,绿化真好,在他们那里移植一棵大树要得到总统的批准,而且还要捆好移植到他处,我们呢?搞建设要把树连根拔掉,从不怜惜,现在我们的大树越来越少,风沙越来越多,以后可怎么办呢?”
  萨拉姆常说:“上班30多年了,过两年休息。”就这样,真不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萨拉姆还会演绎出什么离奇故事,到时候咱再来个萨拉姆后传吧。
  (发表于2009年10月26日《伊犁晚报》)

知识出处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100余万字,其内容涵盖伊宁市信合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有失误、有成绩、有经验、有教训。读之则饱览全市信合事业发展的坎坷履历及辉煌征程;展现信合人辛勤创业,斑斓多彩的历史画卷;又可为后人探索信合事业的发展,研究金融价值规律,货币固定等价物流通中的利率杠杆作用,提供借鉴。此书作为一部金融业的资料性专著,则不愧为一部资政之书,定会起到“资治、存史、教化、育人”的功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