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户贷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6189
颗粒名称: 一、农户贷款
分类号: F832;F426;F127
页数: 8
页码: 216-223
摘要: 社员贷款 1954年,伊宁市第一家信用合作社成立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农村信用互助公约(草案)》《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规范本(草案)》等规章制度以及人民银行总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贷款不分大小民族(包括汉族)需要贷款扶助的,均应予以优待”的精神,贷款发放首先放在优先满足社员生活需要上,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上(如婚、丧、疾病、子女教育、修理房屋、添衣等)的短期资金困难,并以生活贷款为主。
关键词: 贷款余额 联合社 信用合作社 承包户 伊宁市

内容

社员贷款 1954年,伊宁市第一家信用合作社成立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农村信用互助公约(草案)》《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规范本(草案)》等规章制度以及人民银行总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贷款不分大小民族(包括汉族)需要贷款扶助的,均应予以优待”的精神,贷款发放首先放在优先满足社员生活需要上,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上(如婚、丧、疾病、子女教育、修理房屋、添衣等)的短期资金困难,并以生活贷款为主。农业生产放款主要包括农业和副业两种。其中农业生产性贷款包括购置种子、肥料、小型农具及防治病虫害农药、打井等;副业包括购买猪、马、牛、羊及小手工业生产等。在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中,社员普遍缺乏种子、肥料、农具等生产资料,借入资金主要用于生产资金垫付,一般数额较小,期限较短,春借秋还。
  1955年,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根据新疆省政府财经委员会指示精神,社员农牧业贷款的发放与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农村储蓄及农牧产品的预购等工作统一计划安排,结合进行。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可以在解决社员部分生产资金需要的情况下,解决一般生产及生活资金困难。信用合作社除发放牧业贷款(羊只贷款)、生活贷款外,开始发放农业集体生产费用贷款及贫农合作基金贷款。同时贷款对象扩大,特别是帮助解决非社员的困难,以争取他们入社,免遭高利贷的剥削,为防止和打击农村高利贷、帮助贫苦社员发展生产起一定作用。
  1956年,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到3家。3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对极贫户实行贷款扶持,旧贷缓收,利息酌情减免。年末由于缺少经验,年底收入4267.48元,支出6233.07元,亏损961.21元。
  1957年,市3家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发放贯彻中共中央在农村依靠贫农、团结中农、逐步发展互助合作的政策,对互助合作小组优先贷款支持,同时帮助贫苦社员建立家业,解决社员生活困难。
  1958年,伊宁市3个信用部试行人民银行总行颁发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贷款办法》。为使信用部更好地服务于农牧业生产大发展,试办“二社合一”,凡一乡一社的即改为生产社的信用部。信用部的任务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以政治为统帅,从生产出发,依靠群众,协作各方,千方百计地培植财源,聚集闲置资金,满足公社工农牧业生产和商品流转的流动资金需要,为人民公社发展各项生产建设事业服务。信用部放款主要根据国家管理流动资金的原则,解决公社工业、农业、牧业、副业、渔业、林业、交通运输业和商品流转中的流动资金不足的需要。
  1959—1962年,市3个信用部执行人民银行伊犁州分行《人民公社信贷管理办法(初稿)》,与银行营业所一起,按照国家信贷政策,执行“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对社员个人发放生产、生活贷款。
  1963年3月4日,人民银行自治区分行、财政厅、农业厅联合下达灾区口粮贷款办法,规定贷款由信用合作社代理发放,只能用于受灾重和返销粮多、社员买口粮确有困难的地区。8月,伊宁市3家信用合作社根据人民银行总行《关于积极支持信用合作社发放贫下中农生产、生活贷款的指示》精神,针对农村部分贫下中农生产、生活困难,高利贷乘机猖狂活动,对有困难的贫下中农进行高利贷盘剥的事实,充分发挥信用合作社的战斗作用,发放贷款,支援贫下中农打击高利贷活动,并加强对信用合作社干部的阶级教育。
  1964—1965年,市3家信用合作社遵照执行农业银行总行有关通知精神:对四类分子原则上不予贷款。个别有特殊困难确实需要解决并有偿还能力的,在信用合作社资金力量可能的情况下,经贫下中农组织和信用合作社组织评议,报经理事会审查批准后,可以给予贷款。
  1966年6月至1976年,由于大批资本主义,割“资本主义尾巴”,禁止社员从事家庭副业和自留地生产,伊宁市6家信用合作社业务发展缓慢,主要支持社队集体经济,社员个人贷款主要用于解决社员修房、看病、衣服换季等生活方面的资金困难,家庭副业只是放少量的畜种贷款,其他家庭副业贷款很少。至1976年年末,伊宁市团结人民公社信用合作社社员贷款余额12597.24元。
  1977年,市6家信用合作社实行银行营业所和信用合作社合署办公,采取一套人马、一个库、两块牌子、两套财务、分别核算办法。信用合作社的任务,主要是组织农村闲散资金,支持集体生产,帮助社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打击高利贷以及办理国家银行业务等。在“农业学大寨”期间,6家信用合作社发放贷款,在农村牧区发挥很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打击高利贷,发放生活贷款,解决社员生活急需。年末,伊宁市团结人民公社信用合作社社员贷款余额13297.74元,比上年有所增加。
  从1978年起,人民银行自治区分行决定,信用合作社资金纳入银行信贷计划。伊宁市6家信用合作社继续实行农村信贷包干办法,并发放农村人民公社农业机械化专项无息贷款。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年末,伊宁市团结人民公社信用合作社社员贷款余额13169.06元。
  1979年,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推动自给半自给型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转化,使农业比重相对下降,商品生产占绝对优势。伊宁市6家信用合作社将农业贷款重点转移到支持社队和社员发展商品生产上,积极组织发放农牧业生产贷款,帮助农村人民公社解决加快农牧业生产建设中的资金困难。年末伊宁市团结人民公社信用合作社和伊宁市巴彦岱人民公社信用合作社社员贷款余额分别为12115.06元、58483.29元。
  1980年,市6家信用合作社根据农业银行自治区分行提出的工作任务,发挥民间借贷作用,积极筹集和管好用好资金,支援社员农牧业生产大上快上,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年末社员贷款余额67012.4元。
  1981年,市6家信用合作社根据农业银行总行《关于社队贷款的若干规定》和农业银行全疆中心支行行长座谈会会议精神,在办理社队贷款时,贯彻农、林、牧、副、渔并举,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方针,充分发挥信贷的经济杠杆作用,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生产责任制的完善,发展商品生产,使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和社员个人尽快富裕起来,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坚持“借款自愿,放款自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区别对待,择优扶持”“权责结合,经济制约”的原则,在支持商品生产的过程中,加强对发展商品生产重要意义的宣传,使社队干部、社员充分认识到发展商品生产的重要性。当年发放社员生产和生活贷款11.39万元,年末社员生产和生活贷款余额7万元。
  1982年4月,市6家信用合作社为适应农业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新形势,积极增设服务网点,改进工作方法,发扬背包下乡、走村串户、为群众服务的优良传统,深入社队、社员,了解生产情况及对资金、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针对社员对生产资料需求大增等情况,积极筹集和合理安排资金,适时发放贷款,帮助社队和社员解决资金困难,支援春耕生产。同时信用合作社遵照“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和支持商品生产、坚持择优扶持的原则,大力支持抗灾保粮、抗灾保畜和多种经营。加之农村实行改革,经济发展,社员收入增加,信用合作社农村储蓄大幅度增长,促进贷款增加。年末社员生活和生产贷款余额8.43万元,比上年增加1.43万元,增长20.43%。
  1983年,市6家信用合作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文件精神及农业银行全疆支行行长会议精神,大力组织农村资金,继续支持农村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帮助农民广开门路,发展商品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服务。当年社员参加储蓄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人均储蓄额、存款余额均有增长,贷款额亦随之增加,年末社员生产、生活贷款余额29.8万元,比上年增加21.37万元。
  承包户贷款 1984年,市各乡镇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对乡镇集体土地及财产实行包干到户。由于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不再是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经济组织,集体农业贷款随之下降,但伊宁市7家信用合作社学习贯彻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及农业银行全疆支行行长会议精神,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及时发放贷款,支持承包户对农牧副业生产、收购、运输、搞活商品流通等资金需要。12月,农业银行自治区分行放宽政策,为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作出10个方面的决定,信用合作社按要求对承包户、专业户的防灾抗灾所需资金及时发放,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家庭饲养业等。承包户按贷款品种分类有:承包户农业贷款、承包户林业贷款、承包户牧业贷款、承包户渔业贷款、承包户工业手工业贷款、承包户商业服务业贷款、承包户生产服务业贷款、承包户其他行业贷款、承包户生活贷款。至年末各类承包户贷款余额95.31万元,比上年社员贷款增加65.51万元,给当地农牧民提供较多的生产、生活资金。
  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其中第七项规定:信用合作社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所组织的资金除按规定向农业银行交付提存准备金外,全部归自己使用。在保证满足承包户、专业大户贷款后,可以以余款经营承包户工业手工业贷款、承包户商业服务业信贷,可以跨地区开展存贷业务。年内,伊宁市7家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信贷资金投向,积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适当控制专业大户贷款和跨年度贷款。至年末各类承包户贷款余额138.09万元,比上年增加42.78万元。伊宁市喀尔墩乡信用合作社支持农区承包户喂养奶牛和育肥羊,承包户沙达洪和艾木塔洪在贷款支持下,优质种奶牛发展到25头;热银木江育肥羊200只,当年获利6500元。
  1986年,农业银行伊犁州分行根据自治区分行规定,调整信用合作社转存银行款利率,减少信用合作社对银行的依赖,增强信用合作社的独立性,支持信用合作社开拓信贷业务,在银行资金不足的乡镇场,允许信用合作社与银行信贷业务交叉。同时伊宁市7家信用合作社发放粮食预购定金贷款,开展实现“三个转变”竞赛活动(各项存款要由上年的下降转变为上升,资金使用效益由上年的比较低转变为高,经济发案较多的情况要有根本转变),年末各项贷款余额比上年增加,贷款任务完成较好。其中各类承包户贷款余额236.78万元,比上年增加98.69万元。
  1987年,市7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展“三高一好”竞赛活动,即各项存款净增率高、各项贷款效益高、人均盈利水平高,基础管理工作好。全年各项贷款累计发放755.71万元,比上年增加307万元,增长68.53%。其中给承包户、专业户发放发展育肥牛羊贷款73.6万元,育肥羊10636只,育肥牛1290头,给畜牧业专业户贷款171.4万元,支持农民生产费用贷款19.4万元,购买种子9873千克、化肥125吨、油渣315吨、耕畜95头、手推车35架、大中型拖拉机5台,给23户困难户、26户有病农民发放生产、生活贷款2.1万元。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伊宁市农业生产的大力支持,使农业生产大发展。至年末,全市农业总收入7875万元,比上年增加833万元,增长11.81%;粮食总产量3398万千克,比上年增加858万千克,增长33.78%。
  1988年,市联合社成立后,把组织资金工作放在首位,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吸收储蓄活动,积极开办与高档紧俏商品挂钩的有奖储蓄、贴水储蓄、奖售储蓄、专项储蓄及保值储蓄等,大力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形成积蓄实力,增强贷出能力,全年发放贷款990.8万元,比上年多发放234.2万元。其中给承包户、专业户生产经营贷款累计投放432.1万元,购买种子18吨、化肥115吨、油料431吨、小型农机具115台,购畜牛1106头、畜牧羊和肉羊68029只,至年末,承包户、专业户各类贷款余额298.89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伊宁市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1989年,市联合社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吸收储蓄活动,大力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形成积蓄实力,增强贷出能力。同时,优化信贷投向,取得贷款总额减少、经济效益增加的良好成效。主要做法是:按照农业银行自治区分行和自治区供销社要求,与基层社紧密协作,相互配合,积极做好农资供应工作,大力支持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贷款比上年增加;支持科技下乡,支持科技新成果和优良品种在农村的推广应用;支持扶贫工作,中央扶贫贴息贷款发放较多。全年累计投放承包户、专业户用于农牧业生产经营等贷款529.10万元,年末承包户、专业户各类贷款余额370.46万元。
  1990—1991年,市联合社努力调整信贷结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进行信贷倾斜,大力支持农牧业生产。同时按照农业银行自治区分行和自治区供销社要求,与基层社紧密协作,相互配合,积极做好农资供应工作,并开办存贷结合农牧业生产费用专项储蓄,其特点是以储定贷,先存后贷,存贷挂钩。为不误农时,确保农业生产资金需求,伊宁市联合社采取压缩一般贷款腾出资金保农业、以高于系统内往来利率拆借资金扶持农业、将收回的到逾期农贷继续返回服务于农业等办法缓解农业资金供需矛盾,农牧业贷款投放量不断增加,两年累计投放承包户、专业户贷款1577.7万元,至1991年末,承包户、专业户各类贷款余额620.9万元。
  1992年,市联合社贯彻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克服一切困难,为支农积极组织资金。在资金投放上,逐步改变以往给一家一户贷款为统贷统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信贷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信用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年末承包户、专业户贷款累计投放1009.63万元,比上年多投放388.73万元,贷款投放创历史最高水平。至年末,贷款余额744.12万元。
  农户贷款 1993年,市联合社根据服务对象和经营方式不同,将各类贷款划分成农户农业贷款、农户其他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同时,市联合社始终把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乡村经济、配合“菜篮子”工程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采用“放水养鱼”办法,以贷促存,发展伊宁市优势产业。塔什库勒克乡信用合作社利用乡内土地肥沃、水量充沛等特点,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全年累计发放贷款70.3万元,先后建起蔬菜暖棚和育苗温室10215公顷,每年为国家提供各类蔬菜121670吨。伊宁市汉宾乡信用合作社利用当地地域辽阔、农作物秸秆多的特点,为农户发放育肥牛羊贷款,建起育肥牛羊基地。1993—1995年,市联合社给农户累计发放育肥牛羊贷款1133万元,每年为伊宁市提供1698吨商品肉,牛羊肉价格低于全国中、小城市肉价的10%左右。
  1994年,市联合社学习贯彻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信贷队伍建设,坚决完成国家规定的宏观调控任务,加大吸收存款,扩大信贷资金来源,调整信贷结构,支持旺季农副产品收购,增加农牧业收入,同时正确执行利率政策,提高信用合作社竞争能力。全年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5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两倍。其中支持“菜篮子”工程建设贷款452.7万元,占贷款累计投放总数的30%,伊宁市市郊各乡使用冬季温室和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的乡由2个扩大到4个,面积4.5万公顷,蔬菜品种出现多样化,价格呈连年下降趋势,伊宁市各种蔬菜不但自给有余,而且远销伊犁地区各县。
  1995年入春以来,伊犁地区出现“百日无雨”的大旱灾,伊宁市联合社认真贯彻落实伊犁州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真正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的精神,切实落实支农措施,采取信贷规模向农业倾斜,对农业贷款实行利率少浮和低浮政策,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对农业的投入。同时积极盘活资金,实行个人定期储蓄存款存单小额抵押贷款办法,努力做好农业生产资料贷款供应工作,年末农牧业生产贷款3405.18万元。
  1996年,市联合社继续树立“以农为本”思想,加大支农有效投入,重点向“二高一优”农业转化,年末农牧业生产贷款5986.7万元,比上年增加2581.52万元。
  1997年,市联合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后,业务快速发展,贷款投资重点突出农业,为伊宁市90%以上的农户提供贷款,仅3个营业网点的各项贷款就达1835万元,市联合社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2亿元,成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998—2001年,市联合社不断加大支农贷款力度。1998年年初,针对一些信用合作社出现支农贷款有所减少的苗头,人民银行总行发出《关于加大信贷投入,强化信贷管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通知》,规定信用合作社用于种养业的贷款不得低于全部新增贷款的40%,实行贷款总额与农业贷款挂钩的管理办法,市联合社遵照执行,改进和加强信贷管理和支农服务工作,支持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9年,贷款主要为农户服务,为从事粮油生产和多种经营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农户和乡(镇、村)办企业服务。至2001年,市联合社贷款余额26054万元,发放农牧业贷款9275.22万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35.6%。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 2002年,伊宁市联合社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农村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进一步改进支农服务的指导意见》和《新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施办法》,进一步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和农户联保贷款业务,改进支农服务工作。
  2003年,市联合社实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支农工作检查方案》,强化信贷支农工作,年末贷款余额52147.96万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5440.30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农户联保贷款余额1258.83万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12.85%。
  2004年,市联合社各项贷款余额55250.56万元,比年初增加3102.6万元,增长5.95%。其中农户贷款余额5251.94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农户联保贷款余额929.32万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11.19%。
  2005年,市联合社贷款余额51622.63万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6049.49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农户联保贷款余额1010.20万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13.68%。
  2006年初,市联合社稳妥运筹资金,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根据往年各类作物的种植成本,结合物价因素,计划对各乡(镇)投放专项支农贷款5000万元,占总需求的60%以上,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16787万元。其中农业种植业贷款余额5984万元,养殖业贷款余额2564万元,农业经济组织贷款1747万元,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至年末,全部贷款余额46326.33万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6089.52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农户联保贷款余额1017.1万元。
  2007年3月,市联社在对当地金融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后,率先对现有贷款利率进行全面下调,调整幅度在20%左右。伊宁市汉宾乡农民王同吉表示,不仅办理手续的时间比往年缩短,而且贷款利率也比去年低许多,贷款2万元,10个月时间仅在利息上就少付204元。年末市联社各项贷款计划净增19873万元,年末全部贷款余额65930.05万元。其中发放农户贷款24128.5万元。
  2008年7月,市联社小额联保信贷业务全面铺开。截至7月末,已在伊宁市7个乡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业务。年末,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2万户,评定信用户5678户,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859户,金额2076万元。全年发放农户贷款24430.14万元,年末全部贷款余额66224.28万元。
  2009年,市联社确定贷款等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改革信贷经营管理模式,全面实施激励营销办法,并配套建立贷款营销处罚管理办法,加大考核力度,使全社上下形成全员积极营销的良好氛围。贷款呈现出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多样化的特点。截至9月末,发放农牧业贷款8009笔25120万元,涉及15类用途,基本覆盖农村的各个方面。其中种植业贷款4907笔13158万元,占52.38%;养殖业贷款1870笔3821万元,占15.21%;农机及运输贷款59笔1419万元,占5.65%;农资贷款74笔1074万元,占4.27%;商业等其他贷款1099笔5649万元,占22.49%。年末累计投放设施农业贷款1.06亿元,为伊宁市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发挥很大作用,贷款余额106250.47万元。
  2010年,市联社以“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的市场定位,结合地域经济特点,以种养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为重点,为经济基础和信用状况好的流通贩运户积极办理《绿色信用贷款证》,通过贷款授信,简化办理手续,开辟绿色通道,使农户能及时拿到资金,迅速把握商机。年末,市联社农业贷款累放10.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亿元,增长25%,占各项贷款累放的85%,全年发放农业贷款38391万元。其中为伊宁市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投放信贷资金7500万元,累计投入信贷资金14342万元,累计建设设施农业大棚1.3万座,人均增收1301元,比上年增长19%。在市联社信贷资金支持下,伊宁市达达木图乡设施农业已走在全市各乡镇前沿,创建600多公顷有机蔬菜基地1个,温室7300多座,盛产期日产蔬菜500多吨,产品远销哈萨克斯坦等国内外各地市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伊宁市达达木图乡养牛专业户吐尔逊·买买提,近几年在伊宁市农村信用社累计贷款50多万元,2010年牛存栏数发展到260头,年收入100万元,成为达达木图乡出了名的致富带头人。市联社还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发放力度,年末新建农户经济档案7622户,累计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4371户,建档率46.1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年末全部贷款余额162390.14万元。
  2011年,市联社根据农户备耕生产资金需求的具体情况,及早筹措资金,加大吸收存款力度,增加资金实力。在春耕备耕期间,设立办贷专柜,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办结时间。截至4月底,发放春耕生产信贷资金7924万元,惠及农户3400户。市联社还建立信贷档案,提高信贷额度,信贷资金从上年的5万元提高到10万元;通过对小额信用贷款执行优惠利率,全年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及农户联保贷款1.56亿元,为辖内农户减轻利息负担320万元,完成普惠民生、让利于民的工作任务。此外,市联社与伊宁市绿色边城有限公司协商,签订《伊宁市安居富民贷款连带保证协议》,解决农户担保难问题。至年末,发放安居富民贷款182笔346.5万元,年末全部贷款余额236644.52万元。
  2012年,市联社在“三农”贷款总量、品种和服务方式上都有所创新。虽然2012年央行稳健货币政策对贷款总量有一定控制,但联社自身存款完全可以保障农牧民贷款的需求,春耕备耕贷款投放力度比往年大,计划投放1.5亿元贷款,完全能够满足伊宁市各乡镇场300多万公顷耕地春耕备耕的需求,同时,扩大贷款范围,不仅有生产资料贷款,还有农户从事经营性的小额贷款。年内,市联社还加大营销力度,确保存贷款规模稳步增长;加大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农户小额贷款覆盖率,巩固和扩大农贷市场份额,并于2月29日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高授信额度进行调整,农户最高能贷10万元;推出“政府担保+担保公司+土地承包权抵押”的安居富民贷款,加大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工程的信贷投放,全年发放安居富民贷款1322万元,贷款余额1554万元;根据辖内农户信用情况,出台新的贷款利率执行标准,下调农户小额农贷、联保贷款利率,下调幅度最高60%,全年为辖内农户减轻利息负担320万元。年末,市联社各项贷款余额31.29亿元,比上年增加7.62亿元,超额完成自治区联社年初下达的计划任务。其中全年累计投放农牧业生产贷款5.79亿元,年末全部贷款余额312885.06万元。

知识出处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100余万字,其内容涵盖伊宁市信合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有失误、有成绩、有经验、有教训。读之则饱览全市信合事业发展的坎坷履历及辉煌征程;展现信合人辛勤创业,斑斓多彩的历史画卷;又可为后人探索信合事业的发展,研究金融价值规律,货币固定等价物流通中的利率杠杆作用,提供借鉴。此书作为一部金融业的资料性专著,则不愧为一部资政之书,定会起到“资治、存史、教化、育人”的功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