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款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6171
颗粒名称: 一、存款发展
分类号: F832;F426;F8
页数: 7
页码: 192-198
摘要: 1954年7月,伊宁市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主要办理社员、农牧民个人储蓄存款业务。
关键词: 联合社 存款余额 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 伊宁市

内容

1954年7月,伊宁市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主要办理社员、农牧民个人储蓄存款业务。
  1955年,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人员走家串户进行储蓄宣传和动员,存款利率比照国家专业银行利率执行。
  1956年,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社员除个人劳动所得外,均为集体所有,个人存款即为社员存款。伊宁市3家农村信用合作社贯彻执行存款自愿原则,开办活期有奖储蓄存款等,在吸收存款时,努力做到便利群众,改善服务。
  1957年,市3家农村信用合作社结合农牧业社预分、总分,开展农村储蓄工作,年末平均每户有储蓄存款255元。
  1958年,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基本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社员个人所有的生活资料和在银行、信用合作社的存款,在公社化后仍然归社员所有,而且永远归社员所有。伊宁市3家信用合作社积极宣传储蓄,采取职工工资转储、有奖储蓄等办法,社员拟订存款计划,踊跃参加储蓄。加之实行“存贷下放、差额管理、计划包干、统一调剂”的新信贷管理体制,促进了储蓄工作。年末,3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比上年增加两倍。
  1959年4月,市3个信用部根据人民银行总行《关于当前在农副产品的收购中信贷结算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农副产品收购中,如果公社、生产队和社员个人愿意到信用部存款,信用部积极吸收,并坚持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则,不搭发存单,不强迫存款,同时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上海会议纪要《关于人民公社的十八个问题》的指示精神,在农村中取消存贷合一、实物存款、强迫储蓄等做法,认真执行人民银行自治区分行《零存整取定期定额储蓄存款章程》《储蓄存款章程》《定期储蓄存款主动划付试行办法》等规定,努力做好农村储蓄工作。
  1960年,市3家信用部年末储蓄余额4.8万元,平均每户储蓄余额13.71元。
  1961年上半年,伊宁市3家信用部有入社户1930户,社员4209人,社员储蓄余额15万元,净增任务10.2万元,完成社员储蓄任务10.9万元,平均每户完成23元,完成任务的72%,比上年同期增加6.1万元。至年末,农村存款、社员储蓄余额均比上年增加。
  1962年3月,在外来势力胁迫下,伊犁边民大量出走苏联,社队、社员要求提取存款,年末,伊宁市3家信用合作社存款比上年减少。
  1963年,市3家信用合作社贯彻执行人民银行自治区分行颁发的储蓄章程,明确组织存款的重要性,按规定做好农村储蓄工作。
  1964—1965年,市农村经济得到调整、恢复和发展,伊宁市3家信用合作社结合社会主义教育开展节约储蓄工作,农村存款、社员储蓄余额年年增加,在调剂农村资金、支持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966—1976年,农村储蓄增长缓慢。
  1968—1969年,市3家信用合作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实行节约闹革命,坚决节约开支的紧急通知》(即十一条)精神,冻结“十种坏人”的储蓄存款。
  1970年,伊犁州综合农场信用合作社成立。当年就积极组织存款,帮助农牧民发展生产,年末存款余额7.17万元。
  1971—1972年,市4家信用合作社遵照国家主席毛泽东“抓革命、促生产”和“农业学大寨”的指示,大力支援农业,促使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也随之上升。1972年年末,伊宁市综合农场、伊宁市红旗人民公社两家信用合作社存款余额34.16万元。
  1973—1975年,市信用合作社发展到6家。6家信用合作社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储蓄存款试行章程》,坚持存款原则,做好农村储蓄工作。伊宁市团结和汉宾两家人民公社信用合作社存款余额年年增加,1975年年末,分别达到5.31万元和32.67万元。
  1976年,市团结人民公社信用合作社存款余额达到6.27万元,比上年增加0.96万元。
  1977年,城市、农村储蓄分工,属于集镇的职工和非农业人口的居民以及工矿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储蓄工作,由银行营业所组织办理;没有银行营业所的由信用合作社组织办理,人民公社社员存款全部由信用合作社组织办理,使信用合作社存款迅速增加。年末,仅伊宁市团结、汉宾两家人民公社信用合作社存款余额就达到41.06万元。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农村实行改革,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进一步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经济和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社员收入增加。伊宁市6家人民公社信用合作社在普遍进行整顿后,抓住有利时机,加强储蓄网点建设,开展储蓄宣传活动,大力组织社员参加储蓄,努力做好储蓄服务工作,为广大社员、农牧民存款提供方便,使农村信用合作社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仅伊宁市团结人民公社信用合作社1家的存款余额就达到16.29万元。
  至1980年,市6家人民公社信用合作社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66.83万元。
  1981年,为发展储蓄事业,保护储户合法权益,加强储蓄管理,人民银行总行制定出台《中国人民银行储蓄存款章程》,进一步规范储蓄业务。年末,伊宁市6家人民公社信用合作社储蓄存款余额增加到287.96万元。
  1982年,由于取消对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限制,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农村多种经营迅速发展,经济开始活跃,带动农村储蓄的发展,服务对象扩大,业务量增加,现金收付频繁。年末,伊宁市6家人民公社信用合作社储蓄存款余额275.28万元。
  1983年,农村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牧民参加储蓄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伊宁市6家人民公社信用合作社人均储蓄额34.26元,存款余额404.95万元,人均储蓄额、存款余额均有增长。
  1984年,农业银行营业所同伊宁市7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分开。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后,恢复民主办社,变“官办”“行办”为“民办”,农业银行不再下达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存款任务。伊宁市7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组织存款,年末存款余额489.4万元,比上年增加84.45万元。
  1985年10月6日,农业银行伊犁州分行召开伊犁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储蓄工作经验交流会,对推动农村信用合作社储蓄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年内,伊宁市7家农村信用合作社组织的存款,除按30%比例向银行交存准备金外,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78.5万元,比上年增加89.1万元。
  1986年,农业银行伊犁州分行要求各信用合作社制定切实可行的存款增长计划,落实到人,结合年度考核经济指标,计发各信用合作社和个人奖金。为调动信用合作社吸收储蓄存款的积极性,从1986年起,各信用合作社实行储蓄单项奖,按当年储蓄增加额的万分之一点五提取储蓄存款单项奖金,用于奖励组织储蓄存款取得显著成绩的个人。伊宁市7家农村信用合作社根据农业银行伊犁州分行要求,并在农业银行伊犁州分行召开的交流经验、表彰先进、鼓舞干劲的存款大会和伊犁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储蓄工作经验交流会的鼓舞下,大力组织农村存款,改进服务工作,开展实现“三个转变”(各项存款要由上年的下降转变为上升,资金使用效益由上年的比较低转变为高,经济发案较多的情况要有根本的转变)竞赛活动,至1986年底,各项存款任务完成较好,各项存款余额698.93万元,比上年增加120.43万元。
  1987年,市7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加强有奖储蓄管理工作,开展“三高一好”(各项存款净增率高、各项贷款效益高、人均盈利水平高,基础管理工作好)竞赛活动,完成特种存款任务40万元,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058万元,比上年净增359万元,增长51.38%。其中农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670万元,比上年末余额净增163万元,增长32.19%,储蓄存款增长幅度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
  1988年,国家采取放开物价、市场调节政策,物价普遍上涨,尤其是高档耐用消费品涨价严重,出现一股商品抢购风,广大储户纷纷提取存款,对储蓄工作造成影响。面对不利局面,伊宁市联合社建立健全内部机构,制定6项规章制度,把组织资金工作放在首位,增加资金来源。到1988年6月底,各项存款比年初净增33万元,受到农业银行伊犁州分行表扬。同时,伊宁市联合社继续大力组织资金,积极开办与高档紧俏商品挂钩的有奖储蓄、贴水储蓄、奖售储蓄、专项储蓄及保值储蓄等,全年完成储蓄存款余额1191.44万元,比年初增加132万元。其中储蓄存款完成840万元,比年初增加154万元。
  1989年3月,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栗寿山在重点检查北疆10个县和部分乡、场的生产情况后,在总结各地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当前农贷资金的一些措施,并要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吸收储蓄活动,大力聚集社会闲散资金,使银行形成积蓄实力,增强贷出能力。伊宁市联合社根据领导指示精神,面对当时群众纷纷挤兑存款的劣势,发挥点多面广、人熟优势,深入各家各户吸收储蓄,年末,全社人均储蓄额136.72元,储蓄余额1241.89万元,增长15.9%。8月,市联合社开办存贷结合农牧业生产费用专项储蓄,特点是以储定贷、先存后贷、存贷挂钩。
  1990—1992年,市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变化,个体经营户、经营企业主、专业户日益增多,资金来源增加,同时农牧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带动了储蓄存款的增长。伊宁市联合社积极开展多种储蓄,改善服务态度,吸收余款支援农村经济建设。特别是1991年,市联合社根据农业银行总行《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办生产基金存款业务的意见》,开办生产基金存款业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组织调剂资金的作用,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085.03万元。
  1993年,金融体制改革,1年期存款利率达到10.98%,增加了储户的存款积极性,伊宁市联合社利用优势,大力开展储蓄存款宣传工作,加强咨询服务,收集储源信息,主动上门吸储,同时制定存款奖罚办法,把存款任务与工资挂钩,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298.87万元,比上年增加486.8万元,完成任务的195%。
  1994年年初,市联合社以各营业网点为单位,每月按平均存款余额进行考核,当月平均存款余额大于上月时,超额部分按1‰计奖,对存款下降的按下降部分的1‰计罚,月月兑现。这一办法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全社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各乡信用合作社纷纷定措施、想办法,千方百计开辟储源。汉宾乡信用合作社公园分社负责人赵玉梅,发动全社职工多方吸收存款,使分社存款余额由年初的180万元上升到年末的660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各信用分社前茅,受到市联合社表彰奖励;市联合社营业部、塔什库勒克乡信用合作社存款余额分别突破千万元大关,农业银行伊犁州分行、农业银行伊宁市支行、伊宁市人民政府联合在塔什库勒克乡信用合作社召开现场办公会,向全州各农村信用合作社推广塔什库勒克乡信用合作社的经验。年内,市联合社还开办(50万元)特种存款,期限1年,支持旺季农副产品收购。年末,市联合社各项存款6032.85万元,比上年同期净增2800万元,为过去7年间存款净增数的总和,提前11个月超额完成农业银行伊犁州分行下达的年存款任务,在全新疆县(市)联社存款年增长率中名列榜首。
  1995年,市联合社树立“存款立社”思想,把组织资金、壮大资金实力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做到办理业务时宣传储蓄,发动贷款时动员储蓄,深入农户吸收储蓄,同时把握城市社特点,强化优质服务,加强网点建设,第一季度,巴彦岱镇信用合作社存款余额就上升到一千万元,成为市联合社第三个存款余额超千万元的乡级信用合作社;塔什库勒克乡信用合作社南门分社从1994年年初到1995年年末,存款余额由122.9万元增至807.7万元,两年间增加了6倍,人均储蓄额404万元;南门分社柜员谢米西开麦尔·伊斯坎德尔以个人揽储736万元获得西北边疆揽储女能手称号。年末,市联合社存款余额在伊犁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首破亿元大关,达10318万元。其中活期储蓄余额5728.9万元,定期储蓄余额3556.1万元。
  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伊宁市联合社采取目标管理措施,改善服务体系,抓好旺季工作,努力实现存款增加,壮大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金实力,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44亿元。
  1997年,市联合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6亿元,存款规模占全伊犁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31%。仅3个营业网点各项存款余额就达4066万元,利润50万元;巴彦岱镇信用合作社各项存款余额1210万元,平均每年创利15万元。
  1998年,市联合社存款受到利率连续下调及自然灾害影响,但市联合社继续采取有效措施,狠抓组织存款工作,筹措资金,支持春耕生产和物资供应所需的资金供应工作,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37亿元。
  1999年,国家开征利息所得税,降低居民储蓄收益率,部分存款开始通过购买国债、保险、股票等方式转化为投资,存款势头明显回落。伊宁市联合社通过开展大力组织存款宣传周活动,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41亿元,仍比上年增加。
  2000年4月1日,伊宁市联合社贯彻落实国务院《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全面推行储蓄存款实名制。期间,一部分储蓄存款由于多种原因由信用合作社转出,造成储蓄存款分流。但市联合社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仍然达到2.01亿元,超过上年。
  2001—2003年,伊宁市联合社年末各项存款余额逐年增长,分别为4.84亿元、5.33亿元、6.53亿元。
  2004年,市联合社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07亿元,比年初增加5382万元,增长8%,月均各项存款65354万元,比上年增加516万元。存款的稳步增长,为农村信用合作社资金灵活使用与增收创效提供了可靠保障。
  2005年9月,市联合社实现储蓄全疆通存通兑,方便了储户办理业务,年末各项存款余额继续增加,为8.13亿元。
  2006年,市联合社制定各分社存款任务分解计划和工资考核办法,通过实行差别化、个性化服务,不断加大吸存揽储力度,6月末全辖各项存款83409万元,比年初增加2103万元,比上年增加15326万元。年内,伊宁市联合社统一法人组建伊宁市联社,年末各项存款余额9.05亿元。
  2007年年初,市联社确定存款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全面实施激励营销办法,并配套建立存款营销处罚管理办法,加大考核力度,使联社上下形成全员积极营销的良好氛围;强化内部管理,优化柜面服务;利用点多面广优势,大力发行玉卡;实行全员存款营销活动及180天全员劳动竞赛活动,年末各项存款总额突破10亿元大关,达11.12亿元。
  2008—2009年,市联社开展“新疆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突破500亿元”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强化内部管理,优化柜面服务,利用点多面广优势,大力发行玉卡;组织开展全员存款营销活动,年末各项存款总额分别为15.94亿元、20.54亿元,提前完成全年存款计划目标。
  2010年末,市联社各项存款余额30.83亿元,在伊宁市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市场占比14.34%,比上年上升2.29%,排名跃居第四。其中储蓄存款15.78亿元,同业占比15.84%,居第三位,排名超过中国银行伊犁州分行、建设银行伊犁州分行。全年存款增加10.29亿元,增幅排名第二。各项存款余额及增幅历史上首次超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全年存款增幅位居三甲,实现“超中赶建”的预想。
  2011年,市联社抢抓伊宁市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三园一区”开工建设大好时机,通过开展高管包片负责、百日劳动竞赛等活动,全员上下齐抓存款。年末各项存款42.5亿元,完成自治区联社年初下达保证计划任务的118.36%,完成二次追加计划任务的75.75%,各项存款总额跃居辖内10家金融机构第二位,实现“超农赶工”目标。
  2012年,市联社按照“提供一流服务水平,塑造一流员工队伍,创造一流经济效益,树立一流社会形象”的经营举措和“敢为人先,永争第一”的信合精神,部署早、行动快、措施足,抢先抓早,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组织资金,截至12月14日,各项存款突破50亿元,达到53.25亿元,比年初增加7.62亿元,增长1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0.88亿元,比年初净增4.68亿元,存款总额继续位列伊宁市辖10家金融机构第二位,存款存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市联社的主要做法是:抢占先机,做到“三早”。一是早安排。2012年年初伊宁市联社及早制定存款营销计划及考核办法,及早部署组织资金工作。二是早计划。年初及早将全年存款任务分配至各信用社、各部室,让广大员工奋斗有目标、拼搏有动力。三是早行动。因社制宜,制订“一年之计在于春百日存款劳动竞赛”方案,并安排人员及早实施,为促进组织存款工作提供保障。
  强化宣传,优化服务。一是通过举办银企座谈会、电台广播、图文电视、印发宣传品、设置广告牌以及LED显示屏等大力宣传联社的业务规模、金融产品、服务手段、服务宗旨,使伊宁市农村信用社逐步家喻户晓。二是切实加大对营业网点改造、窗口服务设施的投入,对部分陈旧信用社进行装修搬迁,宽敞明亮的营业厅、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优雅舒适的便民服务设施,进一步拉近信用社与广大客户的距离,使伊宁市联社以全新的面貌矗立于现代化金融机构之林。三是按照现代化金融网点要求,统一信用社门头、统一员工着装、统一柜面服务用语,员工微笑服务,挂牌上岗,联社优质文明服务管理部室定期对各信用社进行检查监督,逐步建立优质文明服务长效机制,树立信用社“地方银行、社区银行、百姓银行”的品牌效应,赢得客户的信任。
  加强联系,多方动员。伊宁市联社进一步加强对伊犁州政府、伊宁市政府走访力度,定期向州、市领导汇报联社各项工作,并冠名举办2012年新疆伊宁市“公仆信合杯”乒乓球邀请赛,与当地党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州、市行政事业单位账户、伊宁市辖各乡镇征地补偿款逐步落户各营业网点,吸收相关存款达13亿元。代理城乡医保、粮食直补、农机补助、养殖补贴等,基本将伊宁市辖“农”字口资金及惠农补贴联系到信用社,为存款稳步增长打好了基础。
  以贷引存,拓展储源。根据伊宁市经济发展特点,伊宁市联社重点抓好糖烟酒、食品、服装、小商品批发等几大商场的业务渗透工作,在大力营销贷款的同时及时组织商场闲散资金,取得“以贷引存,存贷两旺”的效果。同时,及时在辖内设置ATM 24台、存取款一体机6台、布设POS机322台,实现交易额28亿元,拓展了吸收存款渠道。
  强化考核,领导带头。一是将任务层层分解,横向到各信用社,纵向从联社领导到部室、信用社每位员工,并纳入绩效工资考核。绩效工资按月考核,按月兑现,增强全员营销意识,构建全员抓营销、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例会制度。联社每月定期召开中层干部例会,通报任务完成情况,各信用社及时汇报工作,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交流总结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知识出处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100余万字,其内容涵盖伊宁市信合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有失误、有成绩、有经验、有教训。读之则饱览全市信合事业发展的坎坷履历及辉煌征程;展现信合人辛勤创业,斑斓多彩的历史画卷;又可为后人探索信合事业的发展,研究金融价值规律,货币固定等价物流通中的利率杠杆作用,提供借鉴。此书作为一部金融业的资料性专著,则不愧为一部资政之书,定会起到“资治、存史、教化、育人”的功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