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经济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巩留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560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社会经济环境
页数: 3
页码: 64-66
摘要: 一、社会环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20世纪50年代初开设初中教育,50年代末设高中教育,至90年代末各行政村基本上都设立了小学。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的教育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巩留县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成人教育和广播电视网络教育。;二、经济环境;新中国成立后,巩留县经济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牲畜作价归户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牧业生产稳步上升,使巩留县成为新疆褐牛和细毛羊的主要产地之一。牧民生活不断改善,饲养方式不断改进,牧民改变了“一顶帐篷一群羊”的游牧生活,开始向定居和半定居过渡,出现了一批牧业新村。1981—1990年,全县累计产肉48.853吨、牛奶47565.1吨、羊毛5656.1吨、牛羊皮65.24万张。

知识出处

巩留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巩留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巩留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全志书除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附录外,共22章,85节,横向编目,竖向编纂,纵横交错,鉴往知今,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内容涵盖全县农村信用社的各个层面,从发展空间上突出了地方性,从内容上突出了综合性,从编纂上突出了资料性,从时间上突出了连续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