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哈巴克公社信用社体制改革试点总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5489
颗粒名称: 哈尔哈巴克公社信用社体制改革试点总结
页数: 4
页码: 470-473

内容

为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根据中共中央(1984年)一号文件精神:“信用社必须进行体制改革,要坚持信用社集体所有制金融组织的性质,逐步恢复‘三性’。把信用社办成接近群众、方便群众存贷的金融组织机构”。成立由农业银行塔城地区中心支行和农业银行塔城县支行以及各营业所、信用社干部组成的体改工作组。选择哈尔哈巴克公社信用社为体制改革试点社,工作组自4月10日进点至5月25日体改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将试点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哈尔哈巴克公社和信用社的基本情况
  哈尔哈巴克公社位于塔城东北部,距塔城15公里;该公社以种植粮食为主,全公社有1591户,总人口为8652人,2756个劳动力;全社有6个大队,37个生产队,1个牧场。其中:实行联产承包的有35个生产队,共1564户。承包到组的有1个生产队,共13户。该公社有耕种面积223122亩,1984年种植粮食145158亩,油料2358亩,其他75606亩,全公社共有大中型拖拉机94台、汽车12辆、自动康拜因8台、被动康拜因13台、小四轮33台,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
  哈尔哈巴克信用社现有职工5名,其中:汉族3名,维吾尔族1名。锡伯族1名,该社是1954年响应党的号召,由群众集资入股组织起来的,近30年来,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和广大职工的积极努力下,信用社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应有的作用,信用社本身也得到了发展壮大。1983年年底各项存款余额达105.9万元,自有资金和积累达49000元,有476股,股金2209.50元,但是,由于受“左”的思潮影响和工作中的某些失误,减弱集体所有制的性质,把信用社引向“官办”的路子。削弱信用社的“三性”,限制信用社应有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适应农村新形势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信用社机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改革的步骤和方法
  这次哈尔哈巴克信用社的改革是结合企业整顿工作进行的,将改革和整顿互相结合,以企业整顿促进改革,以改革的精神搞好整顿。第一步是提高认识。组织体改领导小组制订体改工作计划,宣传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意义和目的,初步确定基层信用社网点的设置分布方案。
  1.支行体改工作组进点后,首先向全体所、社干部讲明来意,组织学习了中共中央(1984年)一号文件和今年分行召开的全疆支行行长会议上有关信用社体制改革的重要文件精神。通过学习,使全体所、社干部都进一步明确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大家一致认为信用社体制的改革是农村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势在必行,非改不可,消除顾虑,统一认识,从而振作改革的信心。在统一认识的同时,根据改革工作的要求,结合公社实际,制定体改工作的具体计划,而后工作组向公社党政领导同志进行了汇报,讲明来意和体改工作的初步打算,取得公社领导同志的赞许和支持,在公社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由公社党委、体改工作组、营业所、信用社干部组成9人参加的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筹备领导小组,由公社党委张开运书记担任组长,农业银行塔城县支行孙文辉副行长和农业银行塔城地区中心支行信用科艾山江副科长担任副组长,负责整个体改的组织领导工作。
  2.从4月10日体改工作组全面开展工作以来,在公社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在生产大队、小队干部的共同协助下,在全公社6个大队、37个生产队、1个牧场的范围内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摸底工作,掌握全公社经济条件和生产队分布情况,同时,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信用社体改群众宣传工作。
  一是结合实际广泛深入地宣传,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目的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是做好体改工作的基础。体改工作组根据全公社生产队分布情况,组成三个工作组分片包干开展工作。利用社、队干部会议,小型群众聚会,有线广播、放电影前,走村串户,田间地头,早中晚群众吃饭、休息的间隙等,不同形式地广泛宣传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和目的。据初步统计,工作组在整个体改工作中利用公社召开的大队支部书记、队长汇报工作会议宣传1次,参加群众会宣传4次,参加人数达170人;生产队社员会宣传9次,参加人数540人,宣传到户共814户、人数达2966人,占18岁以上人数的70%以上。还录制了体改宣传录音带,由公社广播站向各队进行广播,还利用放电影前的时间向观众宣传,收效较好。
  二是经广泛宣传,深入调查确定基层信用网点的设置,工作组结合公社的实际情况,本着是否接近群众、方便群众存贷的原则,有利于加强经营管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取得公社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赞扬的情况下,经与广大群众反复地酝酿讨论,广泛地征求群众对信用网点分布的一致意见后,工作组与公社领导经过反复协商,确定为对原公社信用社的体制不变,具体负责办理附近生产队社员群众的存贷业务,指导监督基层信用分社的工作,按照公社各生产队分布情况、生产经济条件划分为三个片,分别成立信用分社,由公社信用社统一进行核算,月终采取并表制度。
  三是深入各队,挨家挨户进行清理股金,落实股权,补付1979—1983年历年的股息,对以前已清理过的死亡绝户或无下落的股主又进行一次复核落实。同时积极开展扩股工作,反复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加入自己的信用合作组织,壮大信用社资金力量,对全信用社476股、2209.50元的股金已全部进行清理落实完毕,已补发股息623元。新报名入股1197人,共1890股(每股股金10元),其中:汉族962人、回族40人、蒙古族31人、锡伯族30人、俄罗斯族6人、维吾尔族28人、达斡尔族30人、哈萨克族70人,已入股人数占应入社的32%。
  针对这次补发股息、动员入股等,群众普遍反映:“20世纪50年代我们响应党的号召,入股办了社,可是一直看不到像今天这样把股息送上门来。现在信用社没有忘记我们,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信用社”。
  通过宣传动员,广大社员群众入社的积极性十分踊跃,积极支持信用社的发展,如有的群众一次就入了6股,还有的群众亲自找上门来报名入股,再如三大队一队通过这次体改刚作的宣传动员,由原来的两股增加到112股,占应入股人数的98%。
  3.在发放股金、扩大股金的同时,对1978年年底以前的旧货、1983年年底的贷款和1984年的新货进行清理落实。对外迁户和死亡绝户都进行了登记,对一些有纠纷的贷款经反复做工作也进行落实。截至目前,共清理落实1978年年底的贷款8000元,占应落实的89%,清理1983年年底的贷款136000元,占应落实的66%;清理1984年的贷款390000元,占应落实的100%。
  建立基层信用社社员小组,民主选举社员代表,为社员代表大会的召开作准备。首先工作组按照生产队和以民族居住情况为主,组成社员小组37个,选出正、副小组长74人,领导社员小组按照社章开展活动。经过广大社员广泛的讨论,按民族比例民主选举产生社员代表37名;其中:汉族26人、锡伯族1人、俄罗斯族1人、哈萨克族6人、维吾尔族1人、回族2人。
  为社员代表大会召开作好筹备,首先由信用社体改筹备领导小组结合社的实际,拟订信用社章程、农贷审批限权、浮动利率草案、1983年工作总结、84年工作计划和财务计划,社员代表资格审查和理监事委员会候选人名单等筹备工作就绪后,于5月25日召开信用社第四次社员代表大会。农业银行塔城地区中心支行热副行长、信用科艾副科长,农业银行塔城县支行孙副行长、沙副行长,以及公社主要领导阿副书记、夏副书记、李主任都参加会议。支行沙副行长在会上致开幕词,公社李主任作重要讲话。
  信用社主任胡广顺向代表大会对历年来信用社的工作作了汇报发言,并就1984年的各项工作计划和财务计划向大家作汇报。在会上根据社员代表大会一致通过的社章有关规定,采取无记名方式,分别选举产生由7人组成的理事会委员会、5人组成的监事委员会。同时,分别召开了第一次理事、监事会议,信用社主任为当然理事主任外,还选出理事副主任和监事正、副主任,讨论理事会、监事会的任务、分工及会议制度。
  大会还讨论通过信用社的社章、信用社浮动利率草案、信用社贷款审批限权等规章制度,从而恢复和加强了信用社的“三性”,在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业务经营上的灵活性为今后信用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信用社整个试点体改工作中,既重视宣传发动群众的工作,又作了信用分社机构的筹建工作。首先在清理股金、旧贷和落实农贷的基础上,按照各家分社范围划分股金、各项贷款、各项储蓄存款,以及根据现有干部的业务技术状况,合理地安排了各分社的人员,建立会计账目,保证各分社业务的正常发展。
  同时还结合企业整顿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对主任、会计、出纳和农贷员都规定明确的职责,重审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就地招收两名合同制职工,充实到信用分社。
  目前,各信用分社已全面开展业务,方便了群众,密切同群众的联系,信用社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巩固。我们相信这次信用社体制的改革将为繁荣和发展哈尔哈巴克公社的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三、改革中的体会
  1.信用社的改革必须抓住恢复“三性”这个主题。这次信用社改革始终贯彻群众办社、民主办社的方针,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密切信用社与群众的联系。通过补发股息,使社员重新认识到自己是信用社的主人,要用主人翁的精神关心支持信用社工作。例如工作组在清贷、扩股中,各生产队的队长、会计及社员群众暂时放弃农活,主动帮助工作组的同志开展工作。又如:前进六队一位社员听说信用社为方便群众,要在他们家附近成立信用分社,暂时解决不了分社办公室,就主动将自己的一间住房让出来给分社办公,保证了信用社及时开展业务。
  2.信用社的改革必须紧紧依靠公社党委领导,信用社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要与公社领导有统一的认识,并通过公社领导去发动群众,这次哈尔哈巴克信用社的改革,公社领导自始至终都给予很大的支持,并参与社章及各项制度的讨论。这样做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加强当地党政的领导,也为今后信用社贯彻金融政策、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搞活信用社的存贷业务。根据分行文件精神,结合哈尔哈巴克公社的经济情况,把现行农贷利率在不超过20%的幅度内向上浮动,对限制那些效益不大和非生产性商品都将起重要作用。
  4.通过改革,职工的政治观点、群众观点有所加强,信用社结合企业整顿制定了服务公约,服务态度明显改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普遍提高。
  5.由于这次哈尔哈巴克公社信用社改革时间短,又缺乏经验,对信用分社的建立布局是否适应本公社业务范围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验证和改进。
  农业银行塔城县支行信用社体制改革工作队
  哈尔哈巴克公社、营业所、信用社
  一九八四年六月廿一日

知识出处

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塔城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全书共23章、90节,全面记述了塔城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