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66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5424
颗粒名称: 四、166团
分类号: F323;F426;F326
页数: 3
页码: 405-407
摘要: 166团居额敏县辖境,但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该团部设有锡伯提信用社,166团属该社服务区,故将该社概况简而述之。
关键词: 调整种植结构 经济体制改革 两费自理 计时工资 塔尔巴哈台山

内容

166团居额敏县辖境,但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该团部设有锡伯提信用社,166团属该社服务区,故将该社概况简而述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6团位于塔额盆地,北倚国界山塔尔巴哈台山,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南接额敏县上户乡;东邻167团;西靠塔城市恰夏乡,东西长16公里,南北长41公里。总面积8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4万亩,荒地11万亩,山区面积46万亩。
  1962年春,发生“伊塔事件”,8月,原塔额总场根据《关于塔城地区“三代”工作建立国营农场带问题的座谈会议纪要》精神,决定将塔额总场一分场搬到锡伯提。同年10月,1100名军垦职工听从党的号召,肩负着为国分忧的重担,戍边报国,建立起边境农场——锡伯提农场。1969年农九师成立,改称166团沿用至今。
  锡伯提农场初成立时,只有几间边民当下的旧房子和牲畜棚圈,没有其他住房。带家属的职工两三家住一间房,单身职工二三十人挤住在一个房间,没有床地上铺层麦草。春夏季饮用的是“半碗泥,半碗水”的涝埧水,冬季则化冰雪饮用,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广大职工开荒造田,抢时播种。1962年当年播种冬麦0.44万亩,1963年作物播种面积6.85万亩。为改变团场自然环境条件差,农业生产大部分靠自然降水,职工生活用水困难的状况,团党委始终抓紧各种水利设施的建设,每年秋、冬农闲季节,广大职工风餐露宿,用铁锹、十字镐、抬耙子等简陋工具修渠引水,1964年在山坡上修成2.77公里长的乔拉布拉干渠。1966—1978年先后修成小锡伯提干渠、卡布尔哈达干渠、大锡伯提干渠和总干渠4条,渠道总长度51.95公里,将塔尔巴哈台山雪水引入农田灌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团党委根据党中央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转变观念上下工夫,在逐步完善经济体制改革上做工作,1979年3月,首先在生产连队实行计时工资相结合,以“计时工资为主,计件工资为辅,计时工资加奖励”的办法,打破工资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团党委先后采取以班组承包为主的经营责任制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经营责任制。1994年7月把原种子站作为农业股份制的试点单位,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的分配原则,得到兵师两级党委的认可。1996年团委提出“实行农业承包两费自理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当年全团农业承包两费自理达30%以上,有条件的单位达到80%,或基本上实行两费自理。
  1983—1996年团党委先后采取将6000亩土地作为自用地,宅基地划给职工,发展以家庭养殖业为主的庭院经济,将3000只羊低价处理给养羊户,低息贷款,扶持职工购买牲畜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调动职工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1996年牲畜存栏数22300头(只),牧业总产值343.7万元,牧业工人“发羊财”的梦想逐步成为现实。
  顺应改革潮流,大力扶持非国有经济,团场公交、建商等行业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发生深刻变化,首先将竞争机制引入工、交、建、商等行业,1986—1996年先后对产品无销路、经济无效益的工厂实行关、停、并、转,撤销运输公司,将汽车作价售给驾驶员,这一举措促进个体运输业的发展,截至1996年底,全团拥有货运汽车71辆,客运车13辆,方便了职工生活。1996年建成农贸市场,为个体商户提供营业场所,并纳入日常管理范畴,个体工商户及饮食摊位蓬勃发展,是年底,有个体工商户41家,其中私营摊位27个,为225人解决了就业问题,繁荣了市场,保障群众的生活供给,维护团场的安定团结。
  1983年由兵团投资在九连建成兵团第一个自压喷灌项目550亩,比地面灌溉节水50%。小麦单产303.2千克,比全团沟灌溉小麦单产101.48千克增加201.72千克。1985年团党委利用世界银行和中喷公司投资,先后在1连、2连、3连、6连、7连、8连等单位建成喷灌设施46174亩,其中自压地42519亩,加压喷灌地3655亩。1995年团党委提出“南井、北牧、中喷灌”,以种地养畜为重点,建成十万亩保灌田,职均收入8000元的经济发展思路,以水定地,调整种植结构,建立6.5万亩高糖高产甜菜基地。团党委大力培养科技人才,20世纪80年代后,种植业使用优良品种,实行页面施肥、多远微肥等先进方法,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及品质;实行农机更新,改装收割机,提高收割质量;自行设计,制造捆草机,收集秸秆;改制铺膜机,提高甜菜产量。在牧业上实行人工授精,提高繁殖率等。各种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善了生产条件,提升生产力。从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655.16万元增加到1996年的3201.7万元,增加3.89倍。
  进入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战略重点西移。近几年,国家、团场投入大量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水土开发的投入力度,成效逐步显现,团场面貌发生着崭新的变化。同时,随着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不断完善,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让利于一线职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实行以水定地,调整种植结构,扩大和发展庭院经济,给团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团场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农、牧业为主,集工、交、建、商、林、科教、文、卫于一体的国营边境农场。2010年团场下辖30个基层单位,其中农牧业连队14个。总人口8017人,在岗职工2964人,土地总面积52000公顷,其中,耕地16400公顷。当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4788公顷,其中粮食作物5532公顷。当年植树造林40公顷,年末牲畜存栏6.51万头(只)。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58万元。

知识出处

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塔城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全书共23章、90节,全面记述了塔城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