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账务设置及记账方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5290
颗粒名称: 三、账务设置及记账方法
分类号: F832;F275;F426
页数: 4
页码: 275-278
摘要: (一)账务设置及会计科目设置
关键词: 登记簿 会计科目 农村信用社 所有者权益 借贷记账法

内容

(一)账务设置及会计科目设置
  塔城市农村信用社的账务设置包括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个系统。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都是反映执行政策、会计计划和业务、财务活动的主要依据,是维护各项资金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工具,两个系统按照双线核算的原则,根据同一凭证分别进行核算,二者相互制约,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必须核对相符。
  明细核算由各种分户账、登记簿(卡)、余额表组成。综合核算由科目日结单、总账、日计表组成。前者按账户核算,反映各单位各种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后者按科目核算,反映各系统各类资金增减变化情况;总账是综合核算科目同明细核算相互核对和统领明细分户的主要工具,以此来确保核算的正确。
  塔城市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账务设置相对简单,只设总账、分户账、现金账。在日常办理各项业务时,用贷款借据代替分户账、储蓄存款单第三联代替储蓄分户账,登记簿只设出纳差错登记簿等少量的登记簿。这种做法一直沿用到1986年,中国农业银行制定《农村信用社会计基本制度》后,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账务设置才逐步走向正轨。
  1996年,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调整农村信用社部分会计科目的通知》,根据该通知规定,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辖内各基层社共设置两类账簿,即总账类和明细分户账。总账根据现行会计科目建立。分户账按账户明细设立,用于各个会计科目的明细记录,一般采用活页式,主要有甲、乙、丙、丁四种。主要登记簿有现金出纳收付登记簿、会计档案保管登记簿、会计档案调(查)阅登记簿、会计人员交接登记簿、印押保管使用登记簿、结算凭证退票登记簿、查库登记簿、有价凭证领用(使用)销号登记簿、会计出纳业务差错登记簿、开销户登记簿、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登记簿、挂失登记簿、业务印章保管(移交)登记簿、代保管抵(质)押物登记簿、假币收缴代保管登记簿、已核销贷款登记簿等27种。
  2002年1月以后,塔城市农村信用社账簿分为基本账簿和辅助账簿。基本账簿包括流水账、分户账、总账;辅助账簿包括登记簿、余额表。1995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开始逐步通过计算机办理储蓄业务,实行计算机储蓄记账。
  2003年,塔城市联合社辖内各家农村信用社全部取消现金日记账,增设现金收付登记簿。
  2006年实行柜员制后,塔城市农村信用社取消现金收付登记簿。
  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业务状况表、其他会计报表。
  会计科目的设置。信用社会计科目按照资金性质、业务特点、经营管理和核算要求,由人民银行总行和自治区统一设置,信用社账簿和会计科目的设置是按照自治区统一规定执行。
  1971年,塔城县农村信用社统一实行新的会计科目规定,新增科目有:社队企业存款、社站往来。会计凭证以“收入凭证”和“付出凭证”代替原现收、现付、转收、转付传票,以及三联收回证明单等。
  1979年,塔城县农村信用社执行银行统一会计核算办法,采用资金收付记账法。资金来源类使用15个科目,资金运用类使用10个科目,资金往来类使用1个科目,资金损益类使用6个科目,共32个科目。
  1986年8月,塔城市农村信用社开始执行农业银行总行制定的《农村信用社会计基本制度》,统一调整了会计科目,其资产类科目28个,负债类科目30个,损益类科目4个,共62个会计科目。1990年年底,会计科目增加至89个,其中全国统一的农村信用社会计科目82个。
  1994年实行会计制度改革,会计科目按照资金性质、流动性、业务特点、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基本要求予以分类。先按照资金性质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类。再根据每一类不同的资金性质进行二次划分,如资产类具体分为现金、存款款项、贷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和负债按其流动性划分为短期和长期两大类。如短期贷款、长期贷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根据信用社业务特点和信贷资金管理的需要,贷款又分短期、中期、长期设置会计科目。还按风险程度分为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两类。如农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企业贷款和其他贷款。所有者权益核算体系设立“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科目。按资产管理的需要设置贷款类科目: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可疑贷款等。资产类科目39个,负债类科目27个,所有者权益类科目5个,损益类科目13个,表内科目共计83个,表外科目6个。
  会计科目的排列顺序为表内科目在前,表外科目在后;表内科目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类的顺序依次排列,科目代号为四位数,前三位为金融企业统一会计科目代号,末位数为总行根据信用社业务需要增加的数位。资产类:1011-1631;负债类:2011-2811;所有者权益类:3011-3121;损益类:5011-5361。表外科目代号为三位数101-106。
  1996年,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调整农村信用社部分会计科目的通知》,对信用社部分会计科目进行调整。随后,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信用社会计科目、凭证、账簿不断增减变化。1999年1月1日,有资产类科目54个,负债类科目32个,资产负债共同类科目8个,所有者权益科目6个,损益类科目15个,表内科目共计115个,表外科目9个,到2000年末,信用社表内会计科目共有127个,其中资产类58个,负债类36个,资产负债共同类12个,所有者权益类6个,损益类15个,另有表外科目10个。
  2002年1月以后,塔城市农村信用社对会计业务实施统一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会计科目按资金性质、业务特点、经营管理和核算要求设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资产负债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及表外科目。
  2011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研发新疆农村信用社新门柜财务新系统,其中包含会计科目资产类187个,负债类124个,资产负债共同类27个,所有者权益类13个,损益类83个,表外科目35个。
  (二)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是随着会计业务的产生、发展而日臻完善的一种处理经济业务的特定技术方法。最初是单式记账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实践与总结,单式记账法逐步改进,演变为复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比较简单,是不完整的记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上登记,不能全面地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情况,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准确性。
  复式记账法全面反映资金的需要,以经济事项相互联系的等量关系作为记账基础,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对应的会计科目,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它能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
  记账方法的变更:
  塔城市农村信用社成立近60年来,记账方法经过几次变更,借贷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曾被交替采用。
  1954年,塔城县农村信用社成立之初,采用的是收付记账法。
  1955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行以苏联会计核算为模式的借贷记账法。塔城县农村信用社在当地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将收付记账法改为借贷记账法。
  1956年10月,信用社在账务改革方面推行以原始凭证代传票记账的方法,采取5天结日记账,将原始凭证装订编号,附一封面轧出借、贷及余额数。
  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后,塔城县农村信用社分别成为各公社的信用部。为适应大跃进,信用部废除会计科目记账,改复试传票为单式传票,营业终记账按科目分别整理,做科目整理单(营业日记账代),然后根据整理单借贷数登记综合账卡,结出余额后再和余额卡(余额表代)进行核对。这一做法简化内部核算手续,但对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作随意删改,使会计核算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1966年10月1日,塔城县农村信用社废除借贷记账法,采用收付记账法记账,与1954年实行的收付记账法正好相反,取消现金科目。对于现金的收付业务,收入记收,付出记付,有收没有付,有付没有收;对于转账业务:有收必有付,收付必相等;结账时通过现金库存来平衡账务。
  1979年,塔城县农村信用社的记账方法又改为资金收付记账法,在1966年收付记账法的基础上,增设资金占用性质的库存现金科目,无论转账还是现金业务,按照“有收必有付、收付必相等”的原则进行记账,除记账符号外,其原理和内容与借贷记账法相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与国际惯例接轨,1993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布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统一核算模式,统一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统一使用借贷记账法。改革会计核算平衡关系,由原来的“资金来源=资金占用”两段式平衡,改为国际通用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关系。塔城市农村信用社从1994年1月1日起采用复式借贷记账法处理账务。塔城市农村信用社重新恢复借贷记账法,一直沿用至今。
  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总额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平衡原理为依据,以会计科目为记账主体,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记录和真实反映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其基本原理包括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方法。(1)记账符号“借”、“贷”。(2)账户结构:将所有账户的左方定为“借方”,右方定为“贷方”,并用一方登记增加数,一方登记减少数。其中,资产类、成本类和损益支出类账户用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收入类账户用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期末余额在贷方。(3)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4)试算平衡:在借贷记账法下,进行试算平衡的方法是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余额试算平衡表或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来实现的。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平衡原理,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每一笔业务借贷双方发生额必须是相等的;将一定时期内(如1个月)全部经济业务都记入有关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必然是相等的;同时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也必然是相等的,这两种全额自动平衡关系始终是: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余额合计=本期贷方余额合计。

知识出处

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塔城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全书共23章、90节,全面记述了塔城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