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5206
颗粒名称: 一、管理体制
分类号: F832;F8;F426
页数: 1
页码: 194-194
摘要: 信贷管理体制是经济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体制逐渐从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与此同时,信贷体制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塔城农村信用社从开始的一乡一社,主要是组织农民贷款,到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的人民公社信用部实行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流动资金管理,受国家信贷计划控制和公社的干预,完全丧失独立性。发放贷款由上级统一核定,指标逐级下达,指标不得相互调剂,未经批准贷款指标不得突破。
关键词: 资产负债比例 发放贷款 农村信用社 信贷管理体制 信用社

内容

信贷管理体制是经济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体制逐渐从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与此同时,信贷体制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塔城农村信用社从开始的一乡一社,主要是组织农民贷款,到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的人民公社信用部实行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流动资金管理,受国家信贷计划控制和公社的干预,完全丧失独立性。发放贷款由上级统一核定,指标逐级下达,指标不得相互调剂,未经批准贷款指标不得突破。直到1983年,为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信用社进行了以恢复“三性”,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方向的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信用社业务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联合制定并颁布《关于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管理的暂行规定》,规定农业银行对信用社的资金运营按照比例管理的原则,主要采取计划、政策、信贷、利率等手段,通过县联社加强指导和管理,信用社要编制年度信贷收支计划和月度资金运营计划,报县联社汇总平衡,信用社资金多余和不足的,可以横向调剂。这是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信用社的资金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信用社的资金管理体制。1997年,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逐步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信贷管理体制。农村信用合作社以法人为单位,对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实行自求平衡,按照贷款原则和有关政策自主审查发放贷款,并逐步达到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各类比例指标要求。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将不断完善。

知识出处

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塔城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全书共23章、90节,全面记述了塔城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