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5065
颗粒名称: 二、区划
分类号: D92;F426;F127
页数: 2
页码: 41-42
摘要: 1950年5月,塔城县人民政府成立,当年调整区划,全县划为6个区、26个乡,共227个村。一区在县城西区,辖5个乡(街)。二区在县城东区,辖5个乡(街)。三区(阿西尔)辖5个乡,即阿西尔乡、加勒格孜阿尕什乡、乌拉斯台乡、克孜贝提乡、铁热克特乡。四区(喀拉哈巴克)辖4个乡,即喀拉哈巴克乡、六升地乡、锡伯图乡、阿不都拉乡。五区(叶尔盖提)辖4个乡,即克孜勒托海乡、也克阿夏乡、齐巴尔阿尕什乡、叶尔盖提乡。
关键词: 人民公社 阿不都 革命委员会 塔城市 达斡尔民族

内容

1950年5月,塔城县人民政府成立,当年调整区划,全县划为6个区、26个乡,共227个村。一区在县城西区,辖5个乡(街)。二区在县城东区,辖5个乡(街)。三区(阿西尔)辖5个乡,即阿西尔乡、加勒格孜阿尕什乡、乌拉斯台乡、克孜贝提乡、铁热克特乡。四区(喀拉哈巴克)辖4个乡,即喀拉哈巴克乡、六升地乡、锡伯图乡、阿不都拉乡。五区(叶尔盖提)辖4个乡,即克孜勒托海乡、也克阿夏乡、齐巴尔阿尕什乡、叶尔盖提乡。六区(也门勒)辖3个乡,即吉也克乡、沃布逊乡、莫音塔勒乡。
  1952年10月,一、二区合并,成立塔城市(区级市),辖2个乡、8个街道居民委员会。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54年3月1日,以一区的阿西尔乡、加勒格孜阿尕什乡(即一棵树)和二区的阿不都拉乡3个达斡尔民族主要聚居区为基础,成立瓜尔本设尔达斡尔民族自治区(区级),区政府驻地阿西尔,辖3个乡。一区区政府移至乌拉斯台,辖3个乡;二区划出阿不都拉乡后,辖4个乡;三区增设拉巴乡,辖5个乡;四区辖乡如旧。此时,全县辖1个市(区级)、4个区和1个民族自治区,有20个乡、8个街道居委会。
  1957年1月17日,改塔城市为塔城镇,辖2个城郊乡、8个街道居委会。
  1958年,全国推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塔城县也在同年9月、10月撤销区、乡建置,建立人民公社,当年全县建立10个人民公社。1959年春又按一区一社进行合并,在1镇、5区的基础上改建成6个人民公社。
  1962年4月,发生“伊塔事件”,大批边民去前苏联,一些基层组织瘫痪。为迅速恢复生产,当年8月县委对行政区划进行较大调整;撤销叶尔盖提和火箭公社建置,将这两个公社原辖区移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边境农场;撤销高速度公社,成立喀拉哈巴克公社和恰夏公社;撤销10月公社,成立阿西尔公社和阿不都拉公社;1963年3月,城镇公社实行镇社分离,设塔城镇和郊区公社。至此,全县辖1个镇,6个公社,44个大队,2个国营牧场,3个公私合营牧场。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除塔城镇和郊区公社沿用旧称外,其他社、场均以新词易名:喀拉哈巴克公社改名为反修公社、恰夏公社改名为东风公社、阿西尔公社改名为红卫公社、阿不都拉公社改名为东方红公社、也门勒公社改名为红旗公社。1969年4月,塔城县成立“革命委员会”,随之,各乡、场均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
  1981年6月,塔城县召开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人民政府正、副县长,县革命委员会和各公社(镇)革命委员会随之撤销,恢复公社管委会和镇人民政府。各公社恢复“文化大革命”之前的称谓。
  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塔城县,设立塔城市。同时,塔城市完成建乡工作,撤销6个公社,设立6个乡,即也门勒公社改建为也门勒乡、喀拉哈巴克公社改建为喀拉哈巴克乡、阿西尔公社改建为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恰夏公社改建为恰夏乡、阿不都拉公社改建为阿不都拉乡、郊区公社改建为二工乡。
  1985年5月,撤销塔城镇建置,成立和平、杜别克、新城3个街道办事处。
  2012年,全市辖5乡1镇3场,146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21个社区居委会,1个牧民社区。

知识出处

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塔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塔城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全书共23章、90节,全面记述了塔城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