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族团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哈巴河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493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民族团结
分类号: F832;D61;F127
页数: 3
页码: 301-303
摘要: 哈巴河县地处西北边陲,有21个民族组成。哈萨克族为主要民族,人口53228人,占县域总人口60.85%。县域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回族,占10%;汉族26377人,占30.15%。2012年,哈巴河县联社有员工95人,其中正式员工77人,派遣工9人,退休9人。联社95名员工中有汉族、哈萨克族、回族。其中少数民族38人,占职工数总40%。在多民族组成的大集体里,各族职工始终坚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
关键词: 县联社 社会主义 民族团结 信用社 民族团结教育

内容

哈巴河县地处西北边陲,有21个民族组成。哈萨克族为主要民族,人口53228人,占县域总人口60.85%。县域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回族,占10%;汉族26377人,占30.15%。2012年,哈巴河县联社有员工95人,其中正式员工77人,派遣工9人,退休9人。联社95名员工中有汉族、哈萨克族、回族。其中少数民族38人,占职工数总40%。在多民族组成的大集体里,各族职工始终坚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信用社把民族团结当作信用社发展的根本保证,各族农牧民群众把信用社当作自己的银行。
  1955年3月,哈巴河县在三区一乡成立县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哈巴河县三区一乡信用合作社,主任阿克汉和会计库那什,均为哈萨克族。
  1956年5月,人行县支行设立农村股,管理县域各信用社,农村股共5名员工,其中汉族职工1人(张坤荣)。农村股管理县域12家农村信用社,在股长加黑亚带领下,信用社民族职工与汉族职工互相学习语言,互相探讨业务,互相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形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1983年4月26日,中共哈巴河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认真开展第一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确定每年5月为民族团结教育月。县农村信用社专门成立民族团结教育领导小组。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集中学习新疆近代史,有关党的民族理论知识和民族团结有关政策。县域信用社员工以第一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为载体,在职工中开展团结互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民族团结活动。参加教育活动职工达40人次。
  1984年2月24日,县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县域信用社结合自己业务工作,在全体职工中开展该项活动。在“三热爱”教育活动中,县域信用社结合民族团结教育,让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每一个民族的命运都和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指出: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县联合社组织辖内各信用社职工学习江泽民讲话精神,形成人人讲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当年,县联合社集中培训学习2期,参加学习职工达82人次。主要学习吴登云、张培英的先进事迹及党的民族政策,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疆地方史等,撰写心得体会175篇。
  2004年,县联合社理事长王海勇被阿勒泰地区人行授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2005年8月8日,县联合社开展“双语”培训工作,参加培训职工达82人(次),参加自学时间达1200课时。通过培训,增加语言沟通能力,增进相互团结,相互了解,促进业务的发展,为民族团结增添活力。11月20日,县联合社萨尔塔木乡信用分社牧业信贷员木哈买提·哈里木的妻子娜迪拉不幸遭遇车祸,造成双腿开放性高位骨折,在治疗恢复过程中花尽家中的积蓄,并欠下十几万元外债。信用社职工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友爱互助精神,49名员工捐款7800元。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县联社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信用社业务工作的实际,帮助少数民族牧民解决在发展畜牧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化解贷款难、难贷款等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矛盾。当年,联社投入500万元,培育养殖大户386户,草料种植大户216户;信贷员深入牧区送去贷款700万元,解决牧区草料种植,购进优良蓄种的困难。县联社以自己实际行动,增进民族团结,消除影响团结的因素,被各族农牧民群众亲切称为“送及时雨的信合人”。
  2009年,乌鲁木齐“7·5”暴力事件发生后,县联社及时组织广大职工学习中央及自治区领导讲话精神,从思想上认识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危害。联社专门召开座谈会,用哈巴河县和信用社发展的实例驳斥“三股势力”对社会主义的污蔑,对新疆各项事业发展的污蔑。通过学习,信用社广大职工清醒地认识到“三股势力”真实面目,更加懂得民族团结的宝贵,坚定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决心。7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迅速开展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7月11日,县联社根据文件精神,迅速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组织全辖信用社员工学习《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反分裂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使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尊严等法制精神深入全体职工心中,明确和“三股势力”的斗争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是一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你死我活、异常激烈、血与火的政治斗争。县联社辖属各信用社在营业厅门口悬挂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新疆长治久安等横幅、标语。该次活动,县联社共参加集中学习150人次,撰写心得体会75份,悬挂横幅18幅,张贴标语60条。
  2010年5月,哈巴河县联社根据自治区联社的安排,以“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为主题,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进一步唱响“六好”主旋律,为建设繁荣、富裕、和谐哈巴河营造良好的氛围。县联社采取专题研讨会、宣传栏,对信用社广大职工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讨论如何让才能真正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宣传月活动期间,举办专题研讨会2期,参加人员120人(次),开办宣传栏3处。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民族团结好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让广大信用社职工更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2011年5月,县联社开展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民族团结好为主旋律的第29个民族团结教育活动。5月30日,联社职工在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马克思主义“五观”和“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新疆发展史及“四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民族教育月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四个认同”教育和巩固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宣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事例等教育相结合,使民族团结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在民族教育月活动中,联社党员干部向3户贫困户捐款3200元;理事长董朝晖、监事长吾拉什深入贫困户家中慰问,为贫困户制定扶贫计划,帮助早日脱贫。当年,联社参加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达130人,帮助对口扶贫帮困户做实事15件,在各族群众中树立起信合人的良好形象。

知识出处

哈巴河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哈巴河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本书是一部专业性志书,主要介绍哈巴河县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机构概况、经营成果、主营业务、企业管理、运行保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全面展现了哈巴河地区信合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和全力服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全书以客观翔实的资料,彰显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