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盈亏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哈巴河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484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盈亏情况
分类号: F832;F127;F8
页数: 1
页码: 243-243
摘要: 1963年,县域3个信用社从人民公社分离出,恢复独立核算、资金独立、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年终决算有2个信用社盈余,盈余额409.69元;1个社亏损,亏损额847.78元。自1964年至1975年的12年中,按全县统计,有4年收入大于支出,盈余总金额0.93万元;有8年支出大于收入,亏损总金额2.77万元,其中“文革”期间亏损7年,基本上全数亏损,亏损总额2.53万元。
关键词: 亏损挂账 盈余额 实现盈余 总金额 信用社

内容

1963年,县域3个信用社从人民公社分离出,恢复独立核算、资金独立、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年终决算有2个信用社盈余,盈余额409.69元;1个社亏损,亏损额847.78元。自1964年至1975年的12年中,按全县统计,有4年收入大于支出,盈余总金额0.93万元;有8年支出大于收入,亏损总金额2.77万元,其中“文革”期间亏损7年,基本上全数亏损,亏损总额2.53万元。
  1976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信用社业务得以增长,开始减亏增盈。自1976年至1985年10年中,除1978年、1979年各有3个社亏损,1984年1个社亏损,1978年、1979年、1984年,全县信用社盈亏金额轧差后仍盈余,其余年份全部盈余。
  自1986年至2001年的16年中,县域信用社大部分连年亏损,形成巨额亏损,亏损挂账高达887万元。亏损原因:一是受地域经济条件制约,存款规模小,放款资金短缺,利差收入也少。二是两次长期保值储蓄存款贴补额由信用社自行消化,使得存贷款利率倒挂。三是改革开放后,在支持农业、乡镇企业、服务业等经济发展中,信用社发放了大量贷款,有些贷款由于审查不严,掌握偏松,造成不良贷款增加,收息有困难,收入减少。四是在90年代初,信用社作为集体性质的金融组织,为了生存与发展,适应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在基本建设、门面装修、人员培训等方面,增加了投入,因而加大了成本。
  2002年,县域5个信用社全部实现盈余,盈余额66万元,此后,信用社连续实现盈余且金额大幅增长,至2006年亏损挂账弥补完毕。2012年,盈余金额达到3598万元,是2002年54.5倍。

知识出处

哈巴河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哈巴河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本书是一部专业性志书,主要介绍哈巴河县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机构概况、经营成果、主营业务、企业管理、运行保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全面展现了哈巴河地区信合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和全力服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全书以客观翔实的资料,彰显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