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贫下中农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楚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3689
颗粒名称: 六、贫下中农管理
分类号: F832;F8;F426
页数: 2
页码: 81-82
摘要: 1969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农村信用社是否由贫下中农管理好》的社论,对农村信用社交由贫下中农管理的方向提出要求。随后,人民银行总行分别在天津和河南嵩县召开座谈会,确定把信用社交给贫下中农管理,信用社职工走“亦工亦农”道路。县域各信用社再次下放,交由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领导,各信用社的人事权、财权、资金调动权全部归各公社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管理。
关键词: 贫下中农 暂行管理办法 信用合作社 信用社 亦工亦农

内容

1969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农村信用社是否由贫下中农管理好》的社论,对农村信用社交由贫下中农管理的方向提出要求。随后,人民银行总行分别在天津和河南嵩县召开座谈会,确定把信用社交给贫下中农管理,信用社职工走“亦工亦农”道路。县域各信用社再次下放,交由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领导,各信用社的人事权、财权、资金调动权全部归各公社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管理。
  1970年,根据人行自治区分行《关于信用社体制改革试点报告》的精神,巴楚县实行公社设信用社、生产大队设信用站、生产队设业务员,职工走亦工亦农道路,信用社干部不脱产。信用社由为农民服务变为只为贫下中农服务,贷款只发放给贫下中农。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1972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提高信用社职工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县域农村信用合作社职工不再走亦工亦农道路。同年,《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暂行管理办法》(试行)颁布,重申信用社性质、任务、作用和隶属关系。1973年5月,自治区财政局制定《农牧区信用合作社暂行管理办法》,要求对信用社的业务、财产、资金等进行整顿。该时期,县各信用社大搞“斗、批、改”和批判资本主义,均出现队伍不稳定、资金被抽调、挪用、账务混乱等现象。

知识出处

巴楚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巴楚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本书是一部专业性志书,主要介绍巴楚县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机构概况、经营成果、主营业务、企业管理、运行保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全面展现了巴楚地区信合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和全力服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全书以客观翔实的资料,彰显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