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良贷款分类与认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额敏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3334
颗粒名称: 一、不良贷款分类与认定
分类号: F832;F8;F426
页数: 2
页码: 438-439
摘要: 1989年5月6日,中国农业银行下发《关于非正常占用贷款账户设置及账户核算的通知》,农业银行额敏县支行据此将全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非正常贷款划分为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三类贷款形态,实行分类管理,分户核算。1994年1月1日,全县信用社执行中国农业银行印发的《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监测考核暂行规定》,以贷款的约定还款期限和安全程度为划分标准,将贷款的占用形态分为未到期贷款、逾期贷款、催收贷款、呆账贷款四大类,并同时启用反映贷款占用形态的业务报表,标志着对不良贷款的分类与认定进入常态化。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呆账贷款 五级分类 逾期贷款 呆滞贷款

内容

1989年5月6日,中国农业银行下发《关于非正常占用贷款账户设置及账户核算的通知》,农业银行额敏县支行据此将全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非正常贷款划分为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三类贷款形态,实行分类管理,分户核算。1994年1月1日,全县信用社执行中国农业银行印发的《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监测考核暂行规定》,以贷款的约定还款期限和安全程度为划分标准,将贷款的占用形态分为未到期贷款、逾期贷款、催收贷款、呆账贷款四大类,并同时启用反映贷款占用形态的业务报表,标志着对不良贷款的分类与认定进入常态化。
  1997年,县联合社根据上级要求调整会计核算科目,将全辖贷款占用形态中的“催收贷款”变更为“呆滞贷款”。1998年2月,县联合社启用“全国农村信用社统计报表系统”,实现农村信用社拥有独立的会计、统计报表电子化核算体系。全辖贷款余额为1659万元,按四级分类认定不良贷款余额为1383万元,占比83%。其中,逾期贷款余额为509万元,呆滞贷款余额为861万元,呆账贷款余额为13万元。2001年1月13日,县联合社转发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下发的《关于明确呆滞贷款划分标准的通知》,规定贷款逾期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贷款,划分为呆滞贷款(此前逾期3个月的贷款划分为呆滞贷款)。2001年全辖贷款余额为7825万元,按四级分类认定不良贷款余额为45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06万元;不良贷款占比57.85%,比上年同期上升15.83个百分点。其中,逾期贷款余额为2444万元,呆滞贷款余额为1629万元,呆账贷款余额为454万元。
  2003年10月17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通知》,要求先试点,后推广。争取从2006年开始,停止执行四级期限管理的贷款分类制度,实现农村信用社对表内、表外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并按照贷款的风险状况,合理计提专项贷款损失准备。2006年4月26日,县联社成立“贷款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阿德力汗·热合木任组长,严霞任副组长,叶尔兰·阿曼,各部室负责人、各分社主任为成员,着手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全辖实现贷款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的过渡,以五级分类为主,两种分类认定数据同时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2010年是不良贷款分类认定双轨运行的最后年度。2011—2012年,县联社取消四级期限管理的分类制度,完全按照贷款风险程度划分贷款形态,认定不良贷款。信贷资产实行五级分类管理,对促进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全面、准确地识别、反映和监控信贷风险,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加强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具有划时代意义。至2012年末,额敏县联社各项贷款余额79782万元,按五级分类认定不良贷款余额为982万元,占比1.22%。其中,次级贷款余额为187万元,占比0.23%;可疑贷款余额为696万元,占比0.87%;损失类贷款余额为99万元,占比0.12%。

知识出处

额敏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额敏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额敏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志书全面记述了额敏县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