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资产风险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额敏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3322
颗粒名称: 第十九章 资产风险管理
分类号: F832;F426;F8
页数: 28
页码: 425-452
摘要: 额敏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额敏县信用社或者农村信用社)是经营货币的合作制地方金融企业,三大经营原则是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其中“安全性”是第一经营原则。额敏县农村信用社在保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政策性、市场性及内部决策、执行等因素,难免发生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逐渐成为额敏县农村信用社内控内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额敏县 农村信用社 农村信用合作 信用社 资产风险

内容

额敏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额敏县信用社或者农村信用社)是经营货币的合作制地方金融企业,三大经营原则是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其中“安全性”是第一经营原则。额敏县农村信用社在保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政策性、市场性及内部决策、执行等因素,难免发生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逐渐成为额敏县农村信用社内控内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自1954年创建至2012年,长达59年的经营发展过程中,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各种各样的资产风险与生俱来、如影随形,与额敏县农村信用社一路同行。农村信用社的资产风险始终受到政治大环境、政策因素、经济和金融的波动及发展水平、金融体制改革等诸多大大小小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信用社内部的管理因素和决策因素以及执行因素和道德因素的影响,资产风险的大小及后果长期以来始终处于波动和变化之中,始终影响全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和发展速度及结果。
  从1954年到1996年的43年间,全县信用社历经建社初期的初步发展阶段(1954—1958年),“大跃进”冒进时期被并入人民公社信用部阶段(1959—1962年),“文化大革命”及交由贫下中农管理时期(1966年至1976年),归口农业银行领导管理,成为农业银行额敏县支行基层机构时期(1980年至1996年),全县各个农村信用合作社从“民办”的合作制机构转身成为“官办”金融机构,主管单位几经更换,逐渐丧失经营自主权、失去“合作制”的性质。这一时期,额敏县信用社管理混乱,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法规制度废弛,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屡屡被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其他主管部门平调、抽调、占用,资产的所有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资产风险防控的管理工作根本无从谈起。
  1984年,国务院、人民银行、银监会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度等,逐步确立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方向,明确农村信用社的性质、职能和定位。1997—2005年,额敏县联合社成立,有了经营自主权,风险意识和资产风险防控管理也被越来越多地引入额敏县信用社的经营理念和管理之中,使额敏县农村信用社真正迈入“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改革发展之路。
  2006—2012年,自治区联社成立后,对资产风险防控管理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农村信用社的资产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额敏县联社在自治区联社的领导下也从制度建设、领导机构、信贷资产的风险防控、不良贷款的清收、抵债资产的处置、专项治理等方面,逐步进行探索,并在全辖构筑起全面资产风险防控的管理体系。

知识出处

额敏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额敏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额敏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志书全面记述了额敏县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