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额敏县玉什哈拉苏农村信用合作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额敏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2848
颗粒名称: 四、额敏县玉什哈拉苏农村信用合作社
分类号: F832;F8;D625
页数: 2
页码: 119-120
摘要: 额敏县玉什哈拉苏农村信用合作社位于乡政府所在地玉什哈拉苏村。
关键词: 人民公社 额敏县 联合社 农村信用合作 信用社

内容

额敏县玉什哈拉苏农村信用合作社位于乡政府所在地玉什哈拉苏村。
  额敏县玉什哈拉苏乡位于县城东北部,东邻喀拉也木勒乡,西北和西界萨尔也木勒牧场、南抵额玛勒郭楞蒙古族乡,北连兵团第九师168团。乡政府驻地玉什哈拉苏村,距县城44千米。玉什哈拉苏乡辖境清朝时隶属蒙古族第六苏木,三区革命时归属额敏县第三区,新中国成立后隶属额敏县人民政府第三区,机关驻地乌什水,下辖6个乡。1958年额敏县撤销第三区,建立额敏县十月人民公社,下辖6个生产大队。1962年“伊塔事件”后将部分生产小队迁往加尔布拉克农场、团结农场、霍吉尔特蒙古族乡。1964年,额敏县十月人民公社机关驻地由乌什水迁至玉什哈拉苏村。1984年12月,额敏县十月人民公社第一、第二、第七生产大队从公社划出成立玉什哈拉苏乡。2012年7月9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玉什哈拉苏镇人民政府,镇政府驻地喀拉苏三村,距县城44千米。至2012年末,总人口10832人,由汉、哈萨克、维吾尔、俄罗斯、蒙古、东乡、回等8个民族组成。耕地面积10万亩,林地面积12560亩,草场3.1万亩。生产总值9694.32万元,较上年增长775.90万元,增长率为8.7%,农牧民人均收入达8458元,较上年增长1260元,增长率为17.5%。
  1954年11月6日,额敏县第三区第4乡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1959年2月,额敏县第三区所辖各乡信用社改制为额敏县十月人民公社信用部。5月,全部下放给各个生产大队改为信用分部。1962年下半年,额敏县十月人民公社的信用部和信用分部撤销,重新恢复为农村信用社,名称改为“额敏县十月人民公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十月公社信用社),业务上由人民银行额敏县支行领导、管理。1969年至1972年,十月公社信用社由人民公社的“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管理。1973年至1979年,由人民银行额敏县支行管理。
  1984年,十月公社信用社更名为额敏县玉什哈拉苏乡信用社(以下简称玉什哈拉苏信用社),归口中国农业银行额敏县支行领导和管理,与农业银行额敏县支行玉什哈拉苏乡营业所合署办公,信用社不设主任,由营业所主任统一管理。1985年12月29日,玉什哈拉苏信用社下设8个信用站,共有7个信用站盈利,盈利额8896元。1个信用站亏损,亏损额1619元,全社实现盈利7277元。1995年,崔保明担任玉什哈拉苏信用社主任。
  1997年,额敏县联合社成立,实行二级法人治理机制。玉什哈拉苏信用社为独立法人,接受联合社的统一领导和行业管理。全社职工5人,主任崔保明,会计夏凤明,信贷员马合苏提汗、努尔哈孜,出纳达麦什。2003年2月17日,额敏县联合社免去崔保明主任职务,聘任汪学刚担任玉什哈拉苏信用社主任。7月,玉什哈拉苏信用社降格为额敏县联合社玉什哈拉苏信用分社,为非独立法人机构。原有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应付利息全部上划联合社营业部统一核算和管理。

知识出处

额敏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额敏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额敏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志书全面记述了额敏县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