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汉族民俗风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额敏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2801
颗粒名称: (二)汉族民俗风情
分类号: G222;I267;K892
页数: 2
页码: 83-84
摘要: 汉族是额敏县境内五大主体民族之一,汉族人口居全县总人口第2名。县境内汉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额敏镇和10个乡及加尔布拉克农场和阔什别克良种场。汉族由于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也存在差异,但是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去劣存优,取长补短,现已基本趋于一致。
关键词: 汉族人 新中国成立后 亲戚朋友 汉族人口 少数民族风味

内容

汉族是额敏县境内五大主体民族之一,汉族人口居全县总人口第2名。县境内汉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额敏镇和10个乡及加尔布拉克农场和阔什别克良种场。汉族由于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也存在差异,但是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去劣存优,取长补短,现已基本趋于一致。
  旧时,汉族在婚姻上多由父母决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中国成立后,则提倡婚姻自由、婚事从简从俭。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年轻人结婚,男女双方家均设宴招待宾客,以示庆贺。举行婚礼的当天清晨,男方的接亲队伍要早早来到女方家接亲,女方送亲的人主要有伴娘及新娘的亲友。婚礼多在酒店举行,迎亲队伍将新娘接到后,鞭炮齐鸣宣布结婚典礼正式开始,主持人会向来宾介绍新郎、新娘,新娘要向公婆行礼,然后即宴请亲朋好友,来宾则祝福新郎新娘白头偕老、生活美满幸福。
  在丧葬习俗上,人死后要为其洗浴并穿上寿衣,停尸1天,第2天傍晚入殓,第3天出殡,埋葬完毕后,子女在坟前烧纸及祭祀,此后7天上一次坟,满百天再去1次,1周年之际,要宴请亲戚朋友,以示纪念。每逢清明节,亲人要上坟扫墓,以寄托哀思。
  在饮食方面,汉族人以面食为主,大米次之。平日主食有面条、馒头、花卷、饺子、包子、揪片、米饭等。一年四季蔬菜不可缺少。受当地少数民族影响,许多汉族人也喜欢喝奶茶,喜吃少数民族风味的手抓肉、抓饭、烤馕等食物。
  汉族人过的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等。

知识出处

额敏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额敏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额敏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志书全面记述了额敏县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