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2165
颗粒名称:
分类号: F832;F812;F426
页数: 2
页码: 2-3
摘要: 县农村信用社建社伊始,就把组织资金作为信用社信贷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信用社的立社之本、发展之源。通过坚持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挖掘储源,拓展业务。
关键词: 县联社 农村信用社 县域经济发展 信用社 组织资金

内容

县农村信用社建社伊始,就把组织资金作为信用社信贷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信用社的立社之本、发展之源。通过坚持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挖掘储源,拓展业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金融机构逐步增加,银行业务不断扩展。全县信用社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金融政策,大力加强农村储蓄工作力度,树立以“存款立社、效益兴社”的经营理念,强化竞争意识,优化服务环境,不断壮大资金实力,提高经营效益。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副产品增加,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民种植棉花、孜然、花生、西瓜、甜瓜和葡萄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增大,银行发放的用于收购农副产品的贷款增加。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各族群众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存款也有了较大幅度增长,由于银行、信用社把吸收存款作为自身的工作重点,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服务上延长营业时间,受到农民的欢迎和支持。
  2000年以来,县联社在组织资金工作中早发动、早部署、早落实,存款任务分解到社,量化到人,全社员工齐动员,你追我赶抓存款。大力拓展对公业务,抓住财政户、新设单位的账户开立工作;捕捉市场信息,拓展市场;在积极发展客户的同时,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县联社先后开展组织资金劳动的各类竞赛活动和“争创青年文明号”、“十佳储蓄员”、旺季百日会战等活动,全社员工掀起吸储、揽储的热潮,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强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产品、千方百计揽储吸储,通过开展优质文明服务、上门服务、大额预约、设立VIP专柜等方式,对外开展工作。
  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是县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任务和社会责任。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根据党在农村的金融政策,及时有效地发放贷款。县联社推行和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户贷款管理办法,集中信贷资金,全力以赴搞好支农工作,确保农业贷款优先供应,及时满足农牧民生产生活资金需求,助推了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增效,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
  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和拓展新型电子银行业务,加强与农、林、水、电、财政、通讯、保险等部门的业务联系与合作,在巩固代理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代理业务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代发工资、代理结算、代收水、电费、代理保险、资金归集以及对公司、医院上门收款等多种代收代付业务,同时积极拓展企业网银、个人网银、POS特约商户等新型业务,有力拓展组织资金的范围,增强了县联社的市场竞争力。
  县联社致力于加强信用乡村建设,扶持农村产业和农户发展经济。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县联社及时解决农牧民“安居富民”建设资金、妇女小额信用贷款、小微企业信贷资金以及城镇居民生活购房资金困难,为下岗员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提供资金扶持等。还开办公职人员消费贷款、内部职工贷款、信贷资产购买等,拉动了内需,提高了公职人员的生活水平和质量。2014年,县联社上缴营业税及附加333万元,上缴企业所得税977万元,根据西部大开发优惠产业政策,县联社减免企业所得税371万元,为托克逊县的农业经济建设和服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和担当。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记录了县联社从建社至今60多年的历史过程。这部志浓缩了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成长的历史。从书里,我们看到了前辈们创业的艰难,看到了一代一代信合人不折不挠、无怨无悔的精神风貌,看到了托克逊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令人敬佩,也发人深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