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贷款回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188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贷款回收
分类号: F832;F8;F426
页数: 5
页码: 186-190
摘要: 贷款回收是拜城县联社信贷管理的要求,是贷款偿还性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信贷资金运动的终点。建社初期,主要宣传“有借有还,到期归还”的信贷政策,召开贷户座谈会,增强贷户信用观念,下村、走户、参加生产,掌握情况,督促按期还贷、自觉还贷,信用社贷款比较容易收回。1974年以前,因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又经常遭受自然灾害,农业贷款回收出现困难时,许多通过豁免来解决。
关键词: 农业银行 农村信用社 联合社 信用社 不良贷款

内容

贷款回收是拜城县联社信贷管理的要求,是贷款偿还性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信贷资金运动的终点。建社初期,主要宣传“有借有还,到期归还”的信贷政策,召开贷户座谈会,增强贷户信用观念,下村、走户、参加生产,掌握情况,督促按期还贷、自觉还贷,信用社贷款比较容易收回。1974年以前,因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又经常遭受自然灾害,农业贷款回收出现困难时,许多通过豁免来解决。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统一法人后,县联社完善贷款回收制度,坚持每年签订收贷责任书,积极收回贷款,对赖账户、钉子户通过司法程序收回贷款。
  1957年,县农村信用社根据农业银行《为纠正把信用社转存款划转为银行收回信用社贷款的通报》,加强到期贷款回收工作。是年,根据农业银行新疆分行《当前信用社贷款掌握的问题》,加强宣传教育,讲清有借有还信用原则和勤俭治家道理,启发社员归还贷款。
  1963年,县农村信用社根据人民银行新疆分行信用合作工作座谈会精神,对历年贷款进行彻底清理。组织信用社干部学习清理贷款办法,了解清理贷款的目的、原则和政策界限,防止干部产生怕麻烦、图省事和恩赐观点;按照人民银行《关于信用社清理历年旧贷款办法的复函》《关于清理历年农业贷款办法》,对哪些该免,哪些不该免,由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对外迁户欠信用社的贷款,通过当地银行委托外迁户所在地银行代为收回。对需要报损的贷款,经过社员大会逐笔评议,进行报损。
  1965年,县农村信用社根据农业银行《关于信用社豁免1961年以前贷款问题的简报》,对贫下中农1961年以前的旧欠款,偿还有困难的,全部豁免;对经济条件较好,有一定偿还能力的,尽可能归还,偿还确有困难,经过群众讨论同意,豁免一部分;对中农的旧欠款,偿还确有困难的,酌情豁免一部分;对富裕有能力偿还的,不予豁免;对地主、富农、投机倒把分子和贪污分子的旧欠款,一律不豁免。对脱产干部的旧欠款,不豁免,但脱产干部在脱产以前的旧欠款,确实无力偿还的,经过群众讨论同意,酌情豁免一部分或全部。对基层不脱产干部的旧欠款,适当豁免一部分;对基层不脱产干部利用职权多占的贷款不豁免,对本人认识错误,贷款用途正当,确实无力偿还的,经过群众讨论同意,豁免一部分或全部;对信用社放给社、队的贷款被个人贪污、占用的部分,按照有关原则处理;在豁免信用社贷款时,通过信用社理事会、监事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讨论确定。
  1973年年底,县农村信用社根据人民银行《关于结束对1961年以前农业贷款豁免工作的通知》,结束对旧农贷的豁免工作,对后来发现应豁免的旧农贷,做损益处理。
  1980年,县农村信用社根据《关于信用社历年损失款处理的意见》,对历年错账错款进行认真清查,对清查后仍然无法查清收回的上报审批处理;对历年贪污、盗窃损失款,采取追回的方法,确实无法收回或已判刑的,有司法、公安部门免予退赃的证明或公社党政意见的,上报审批处理。对贷款呆账处理,只限于社员个人死亡无继承人,多年外迁、外逃查无下落者,经生产队证明属实后,按审批权限上报处理。审批权限为每笔100元以下由农业银行县支行批准;100~1000元的由农业银行阿克苏地区中心支行批准;1000元以上由农业银行新疆分行批准。是年,人民银行县支行先后两次派工作组帮助各信用社开展收贷工作;第一次收贷任务在11月完成,收回贷款6.9万元;第二次(12月)收回农贷比11月增加20.3万元,达27.2万元。
  1981年,县农村信用社根据农业银行新疆分行信用社财会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多种形式生产责任制实行后,有些债务还没有落实的情况,认真抓好债务落实工作,采取边落实、边收贷,按照政策抓好到逾期贷款和一切可以收回贷款的收回工作。
  1988年10月~1989年5月,县联合社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一切经济部门要从粗放经营逐步转为集约经营轨道的指示精神和农业银行信贷资金集约经营工作计划,对县联合社信贷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成立清资领导小组,加强清资宣传,采取内查与外查相结合,签订还款计划,落实债务;发挥利率杠杆作用,对那些具有偿还能力,而又不归还到期或逾期贷款的贷户,严格执行加罚息制度,促进收贷工作;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清收贷款,对个别赖账户、钉子户通过司法程序,落实债务;聘请信用社退休老干部,协助清收陈久贷款。
  1993年,县联合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或个人欠国家银行贷款逾期两年未还应当适用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问题的批复》,对逾期贷款进行清理,凡贷款到期后两年内没有证据证明向借款人提出归还贷款的,均办理贷款催收手续并要求借款人在贷款催收通知单上签名。是年,县联合社根据国家税务局《集体信用合作社贷款呆账处理试行办法》,制定1993年县联合社“两呆”贷款下降计划20万元。年末,县联合社“两呆”贷款余额72.6万元。
  1993年2月23日,农业银行阿克苏地区中心支行信用合作管理科,向县联合社筹集50万元,贷给自治区卫生厅供销公司,由于该公司经营不景气,县联合社与该公司联系交涉,1996年拿回一辆韩国产小车,作价23万元,余28万元,1993年2月23日~1996年12月30日,未归还利息,欠息17.5万元。1992年12月30日,农业银行新疆分行向县联合社筹集300万元,用于分行劳动服务公司投资,1996年6月资金全部收回,由于农业银行新疆分行投资经营实体效益不佳,归还利息困难,1994年1月1日~1996年12月底,欠息88.1万元。1997年1月17日,县农金体改办向阿克苏地区农金体改办上报《关于农村信用社脱钩后的资金遗留问题和现金供应管理工作的请示》,请求向新疆农金体改办反映,解决处理。
  1998年,拜城县粮棉油和其他各项副业大获丰收,但因粮棉油收购价有所下降,影响农民卖粮积极性,导致农民不能及时归还贷款,给信用社信贷资金正常周转带来很大影响。10月12日,县联合社研究决定,从基层社抽调一批得力干部成立收贷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清理及检查各基层社的贷款情况,尽力收回非正常贷款,为解决1999年农牧业生产资金打下基础。在收回呆账、呆滞贷款中,工作组正确执行贷款收回政策,取得大家的支持,同时利用法律武器依法收贷,特别是对一些有还贷能力而不履行借款合同的赖债户、钉子户要求限期还贷,对仍然不还贷者,依靠司法机关,通过处理家庭财产强制收回信贷资金。
  1999年,人民银行县支行行长张斌带领县西城农村信用社负责人前往阿克苏、乌鲁木齐,开展清收资金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将委托购买债券的信贷资金全部收回。8月23日收回阿克苏金新信托投资公司资金250万元,其中:收回未到期资金250万元(1999年8月6日~11月6日150万元;1999年6月8日~9月8日100万元)。9月2日收回乌鲁木齐金新信托投资公司资金350万元,其中:收回未到期资金250万元(1999年7月20日~2000年1月20日250万元)。9月17日收回阿克苏市金新信托投资公司资金100万元。9月17日收回乌鲁木齐金新信托投资公司资金200万元,其中:收回未到期资金200万元(1999年7月20日~2000年1月20日200万元)。9月8日收回新疆证券公司资金300万元。
  1999年,县联合社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收储、收贷、收息工作的通知》,成立收储收贷收息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向县党政部门反映“三收”工作的重要性和信用社经营状况、面临的困难,取得支持;动员全体职工投入“三收”工作;按照包放、包收、包效益原则,逐层下达任务,落实到人,把“三收”与贷款管理责任制相结合、与个人经济利益相结合,把新增贷款的本息收回与职工收入挂钩,分清责任,按期收回,有奖有罚;非信贷员岗位职工介绍、推荐贷款的,由其负责收回;对1996年12月31日之前的旧贷,定时间、定计划,由责任人负责收回,将收贷收息工作与责任人的收入挂钩;对不能确认责任人的陈欠贷款,抽调专门人员,组织专门机构清收;对非责任人协助收回的旧贷款,按照规定奖励。对1996年12月31日之后的不良贷款,落实责任制,并与职工收入挂钩,实行限期清收。对遗留的资金纠纷,通过协调解决;对拖欠贷款本息大户和故意拖欠贷款本息不还客户,通过司法程序,处理抵押物、追诉担保人,进行依法清收。
  2000年11月2日,拜城县金融系统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清收金融系统职工贷款领导小组。组长张斌,副组长沙拉衣丁、白桂香、王书义、米吉提·阿吾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县支行农金股,具体负责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办公室主任沙拉衣丁,副主任孙海波,成员王海洋、吐逊·吾休、库尔班·依明、陈守良。11月初,人民银行县支行召开联席会议,专题传达上级有关清收工作文件,提出要求。随后,县联合社召开全体职工大会,给职工讲明利弊和工作的重要性及利害性关系,要求职工主动还贷。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领导小组对县金融机构员工在拜城县联合社的贷款进行清理。至10月末,人民银行县支行职工在信用社贷款2笔、金额6.2万元;农业发展银行县支行职工在信用社贷款1笔、金额9000元;农业银行拜城县支行职工在信用社贷款18笔、金额95190元;县联合社职工在信用社贷款12笔、金额45431元;县联合社职工家属在信用社贷款11笔、金额78000元。至11月末,人民银行县支行职工在信用社担保贷款2笔、金额3.25元;农业发展银行县支行职工在信用社担保贷款3笔、金额1.3元;农业银行县支行职工在信用社担保贷款3笔、金额15550元;县联合社职工在信用社担保贷款44笔、金额302183元。至12月20日,农业银行县支行职工还信用社贷款2000元,县联合社职工还信用社贷款20870元。
  2000年,县联合社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工作部署,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农牧业投入,发放贷款5670万元,满足农牧民贷款需要。至10月底,尚有累计5000万元的贷款回收艰难,严重影响县联合社放贷工作。为保证县联合社持续支持县农村经济发展,11月13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帮助农村信用社收贷的通知》,各乡、镇、场和各单位认真组织、积极协调、安排专人、想尽办法落实信用社的收贷计划。
  截至2001年8月底,拜城县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场部分干部于1998年以前从信用社贷的款还未归还,共计250万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20%。是年,县联合社向各乡镇、场累计发放支农贷款4600万元,加之部分乡镇场要求信用社给养殖、育种户办理贷款,致使信用社资金有些紧张。9月7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协助信用社清理贷款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场)、各单位,组织专人统计、清查、督促贷款责任人员制订还款计划,全力支持和协助信用社清理本单位、本部门在信用社的各类逾期贷款。
  截至2001年9月末,县联合社发放各项贷款6117万元,其中农业贷款4351万元,占总额的71.1%。但一些乡(镇)场集体和农民贷款逾期不还,县直机关部分单位、乡(镇)场的部分干部贷款长期不还,1998年以前的到期贷款达到250万元,至9月末,县联合社不良贷款占比达到31.2%,严重影响信用社发展。11月15日,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支持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场、各单位树立“政信一家、信农一体”观念,与信用社沟通,互通互帮;加大对信用社的宣传,引导和动员本乡(镇)、场农民群众积极在信用社入股,壮大信用社资金实力,建立起农民与信用社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使信用社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协助信用社清查本乡(镇)、场、村、组的干部及集体逾期贷款,对赖账不还的钉子户、赖账户,依据法律清理。
  2002年,县联合社在农业贷款发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申请使用支农再贷款2000万元,满足农民贷款需求。由于农业贷款发放逐年增加,贷款回收难度逐步增大。至9月,县联合社不良贷款1138万元,其中逾期贷款587万元,两呆贷款552万元,比年初增加298万元,亚吐尔信用社成为地区级高风险社,严重影响信用社健康发展。是年,县联合社计划不良贷款下降257万元,两呆贷款下降130万元,468万元不良贷款年底必须收回,县联合社及时向县委、县人民政府汇报。各乡、镇(场)机关干部及村委会干部积极协助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
  2005年,县联合社认真清理不良贷款,对因行政干预形成的不良贷款,党政机关和干部贷款以及信用社职工和内部人员介绍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全面清理,逐笔造册上报阿克苏银监分局和县人民政府。10月17日,县联合社向各信用分社和营业部下发《关于清理党政部门及有关单位工作人员在信用社贷款的通知》。12月5日,县联合社下发《关于做好贷款收息的通知》,各信用分社将应收利息,分解到每个信贷员,签订收息合同。全体员工大干苦干25天,到期贷款和利息收回率达90%。
  2008年11月,县联社根据《关于做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债务清理工作的通知》,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债务清理工作。
  2009年,县联社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处置工作的通知》,认真开展中小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呆账核销、重组和减免工作。
  2010年8月,县联社根据自治区联社《关于呆账贷款和抵债资产处置净损失核销问题的补充通知》,对不良贷款责任人给予责任处分和经济处罚。

知识出处

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拜城县信合事业近60年来改革开放和发展变化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点和专业特征,努力揭示金融发展规律,是丰富拜城县信合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重要载体,是一部集中反映拜城县联社建设与发展的综合史册,具有较强的行业性、资料性、实用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各界了解、认识拜城县联社的窗口,也是拜城县联社把握发展规律的必备资料。在体例上,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为基本体裁;在篇目设置上,采用章、节、目结构形式,其大框架以现代信用社体系结构为纲,共分20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