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置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175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建置区划
分类号: F426;D422;D92
页数: 2
页码: 43-44
摘要: 19世纪初,拜城、赛里木两城未合并时,拜城辖有18个庄:亢济克里、伏雅尔坦、布隆、塔克齐、布依哈、伊塔尔齐、托干卜尔尼、央尼亮噶尔、卧土巴什、雅土拉、散卜丁、阿拉尔、乌苏克延、伯里克齐、洋阿爱玛克、噶哈尔、哈喇乌子鲁克、楚申;赛里木辖有9个庄:河子尔、卡伊尔、蜡帕尔、提杂哈依胡、爱里克、托克逊、济尔噶朗、布干、哈拉多巴。光绪三十四年(1908),拜城县设4乡,辖21个大庄、46个小村。
关键词: 人民公社 生产大队 拜城县 管理区 托克逊

内容

19世纪初,拜城、赛里木两城未合并时,拜城辖有18个庄:亢济克里、伏雅尔坦、布隆、塔克齐、布依哈、伊塔尔齐、托干卜尔尼、央尼亮噶尔、卧土巴什、雅土拉、散卜丁、阿拉尔、乌苏克延、伯里克齐、洋阿爱玛克、噶哈尔、哈喇乌子鲁克、楚申;赛里木辖有9个庄:河子尔、卡伊尔、蜡帕尔、提杂哈依胡、爱里克、托克逊、济尔噶朗、布干、哈拉多巴。光绪三十四年(1908),拜城县设4乡,辖21个大庄、46个小村。
  1931年,拜城县下设1个镇、4个区、32个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全县共建4个区,下辖1镇18乡。
  1952年,减租反霸土改后,拜城县增设第五区(黑英山区)。1954年普选后,全县改为7个区,下辖3街36乡。
  1956年,区、乡合并,撤销原一区热斯台区改建为拜城镇,撤销原六区(大宛其区)并入原五区(察尔齐区)。全县下设1镇、5区、25乡、4个居民委员会、1个蔬菜大队。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县设9个人民公社、2个场,辖25个管理区、148个大队、8个公社牧场。
  1961年10月~1962年,在原有9个公社的基础上新增3个公社:克孜尔从赛里木公社管理区分出成立克孜尔人民公社;托克逊从赛里木公社管理区分出成立托克逊人民公社;花园从亚吐尔公社分出成立花园人民公社。
  1965年4月,大宛其公社分出八至十二大队与山东、江苏支边青年全民连队(9个)合建为大宛其农场;同时成立大桥人民公社。
  1966年,撤销大桥公社改建大桥农场;撤销察尔齐公社改建察尔齐农场。
  1978年,花园人民公社更名为康其人民公社。
  1980年,恢复拜城镇,下辖4个街道居民委员会、4个生产大队(即蔬菜大队、第二、第三、第四生产大队);团结人民公社只辖原公社的第五至十三生产大队和牧场。
  1981年4月,拜城县撤销大桥农场,改为大桥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人民公社改设乡、镇;团结人民公社更名为布隆乡。
  1985年,拜城县设铁热克镇,辖境为原铁热克山区及原团结公社十三大队、康其公社十四大队。
  2000年12月,察尔齐农场撤场设镇。2002年9月,赛里木乡撤乡设镇,全县有4个镇、10个乡、2个场,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2个村民委员会、13个乡(场)办牧场、29个农场连队(全民)、18个农场集体连队(村委会)、315个自然村、597个村民小组。

知识出处

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拜城县信合事业近60年来改革开放和发展变化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点和专业特征,努力揭示金融发展规律,是丰富拜城县信合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重要载体,是一部集中反映拜城县联社建设与发展的综合史册,具有较强的行业性、资料性、实用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各界了解、认识拜城县联社的窗口,也是拜城县联社把握发展规律的必备资料。在体例上,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为基本体裁;在篇目设置上,采用章、节、目结构形式,其大框架以现代信用社体系结构为纲,共分20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