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1688
颗粒名称:
分类号: F832;F8;F426
页数: 2
页码: 4-5
摘要: 拜城县农村信用社是由本辖区社员入股组成,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机构,主要办理存款贷款、票据贴现、国内结算、个人储蓄、代理收付款项、受托代办保险、发行兑付政府债券、提供保险箱、同业拆借、办理玉卡等。
关键词: 县联社 农村信用社 联合社 信用社 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拜城县农村信用社是由本辖区社员入股组成,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机构,主要办理存款贷款、票据贴现、国内结算、个人储蓄、代理收付款项、受托代办保险、发行兑付政府债券、提供保险箱、同业拆借、办理玉卡等。
  存款是信用社信贷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用社立社之本,在信用社业务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1954年县农村信用社成立后,就积极开展存款业务,着手培植储源,增加储蓄额。1966 1976年,信用社受“左”倾思想影响,储蓄事业遭受极大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信用社认真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大力加强储蓄工作,储蓄事业走上健康发展道路。1988年,县联合社成立后,创新多种储蓄责任制,把存款增长同员工利益密切联系起来,调动员工吸储积极性和主动性。“脱钩”后,联合社坚持以市场为依托,与市场共发展,大力开拓储蓄新业务,2001年存款达1.5亿元。2006年,县联社大力开展优质服务,改善和优化存款结构,开辟存款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拉大户,以单位存款为重点,动员信用社多年支持发展起来的企业、客户把闲置资金存入信用社,积极走出去,接触财政业务,年末存款达39541万元。面对存款任务重、行业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联社将存款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指标,严格考核,调动员工揽存积极性。在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要的同时,积极开展代发工资、代理保险、代收业务等,为客户提供周到热情优质服务,不仅提高信用社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使信用社存款逐年上升。2012年年末,县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76669万元。
  贷款是信用社的主要资产,县农村信用社建社之初就把农业贷款放在重要位置,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打击高利贷,扶持农业生产。随着合作化运动开展,信用社贷款向农业合作社倾斜,解决生产队购置肥料、农药、种子、饲料、春耕、农机等资金困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信用社坚持向“三农”倾斜,贷款对象为农村承包户、农村集体组织和社队工商企业事业单位。1989年,县联合社实行“以储定贷、先存后贷、存贷结合”的信贷政策,对信贷资金实行在哪里存款就在哪里贷款,不准此存彼贷;1992年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强化管理、盘活存量、提高效益”的信贷政策,对贷款实行规模与数量“双线”控制。1997年脱钩后,县联合社成立贷款咨询评估委员会,加强贷款工作,立足县域,面向“三农”。1999年年末,县联合社农牧业贷款余额达1504万元。2002年,县联合社开展以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工程活动。2003年,县联合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1995万元。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展开,县联社积极调整贷款结构,开展贷款增效奖励工作,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县联社先后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工作先进集体,被县委表彰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金融行业先进单位。2012年年末,县联社各项贷款余额达114757万元。
  利息是信用关系成立的条件,县联社执行由人民银行公布的固定利率,根据时代发展和国家政策适当做出调整。2012年6月,县联社向银行业存款利率市场化迈出第一步,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1.1倍。2012年11月,县联社有关人员参加贷款利率定价培训,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打下良好基础。

知识出处

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拜城县信合事业近60年来改革开放和发展变化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点和专业特征,努力揭示金融发展规律,是丰富拜城县信合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重要载体,是一部集中反映拜城县联社建设与发展的综合史册,具有较强的行业性、资料性、实用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各界了解、认识拜城县联社的窗口,也是拜城县联社把握发展规律的必备资料。在体例上,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为基本体裁;在篇目设置上,采用章、节、目结构形式,其大框架以现代信用社体系结构为纲,共分20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