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辉煌不在散光环——消失的国营农牧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特克斯·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1619
颗粒名称: 10|辉煌不在散光环——消失的国营农牧场
页数: 3
页码: 373-375
摘要: (1)水丰草茂变库区——喀拉达拉牧场;喀拉达拉牧场,又称为“东方红牧场”,位于县城最东部55千米的阿克布尔汉村,全场总面积318平方千米,耕地1.18万亩,草场46万亩,总人口7000余人。1959年组建为公私合营牧场,称五公社牧场。1964年,归六公社管理。辖1个农业队,5个牧业队。“文革”期间改为东风牧场、东方红牧场。1970年,为县直属牧场。1978年称喀拉达拉牧场。1980年转为国营牧场。2000年开始,全部移民,整个牧场农业区成为恰甫其海中心库区。;(2)历经辉煌成社区——托斯坝牧场;托斯坝牧场,又称为“前进牧场”“托斯曼牧场”,位于县城北3千米处的托斯坝沟口的库尔乌泽克村。有500余户3000余人,全场总面积50平方千米,耕地3400亩,草场7万亩。前身是呼吉尔牧场和米斯牧场。1959年合并后称为前进牧场,归一公社代管。1965年由二公社管理,辖牛队、马队、羊队。1980年转为地方国营牧场。2002年并入呼吉尔图蒙古乡,成为该乡的齐勒乌泽克村,是八卦城郊著名的蔬菜生产批发基地。;(3)碱滩荒坡变良田——克孜勒布拉克牧场;克孜勒布拉克牧场,又称为“红泉牧场”,位于县城南15千米处的乌尊布拉克。有人口500余户,2000余人,总面积53平方千米,草场7.2万亩。1957年,由13户牧民组成牧业合作社,1959年为公私合营牧场,场部设在四公社五大队,称为四公社牧场。1969年迁到乌尊布拉克,辖2个牧业队、2个农业队。1980年转为地方国营牧场。2002年并入乔拉克铁热克镇,成为其一个行政村。;(4)团结组建无牧主——萨尔阔布牧场;萨尔阔布牧场,又称为“团结牧场”,位于阔克铁热克沟东面的萨尔阔布村,距县城37千米。全场有2000余人,总面积419平方千米,耕地6900亩,草场62万亩。1954年,由7家牧主联合成立牧场。1958年为公私合营牧场,取名团结牧场。1978年改为萨尔阔布牧场。1980年改为地方国营牧场。2002年并入阔克铁热克乡,成为萨尔阔布村。;(5)改天换地苹果村——良繁场;良繁场位于县城南2千米处的阿克铁热克村,全场职工170户,800余人,总面积45平方千米,耕地3400亩。1965年成立,称为县级机关农林牧场,简称县办农场。1971年,将县农科所、种子站、种蜂场并入县办农场,称为“五七”综合农场。1976年,改为县良种繁育场。2002年并入乔拉克铁热克镇,称为阿克铁热克村。现为著名的“苹果村”、国家生态文化村。

知识出处

特克斯·风物志

《特克斯·风物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6

《特克斯风物志》全书共设风华篇、风光篇、风土篇、风味篇、风俗篇、风情篇、风云篇、风流篇、风韵篇、风采篇和附录,篇下设目,目下设子目。各篇均以“风”命名,全书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记述特克斯境内的人、物、事和各类文化现象。辑录了全县范围内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的内容外,还对风景名胜、文物景区、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形象等作了重点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