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游牧民族知天时——哈萨克族天文历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特克斯·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1522
颗粒名称: 8|游牧民族知天时——哈萨克族天文历法
分类号: P467;G634;I267
页数: 2
页码: 292-293
摘要: 哈萨克族的天文与历法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哈萨克族人民白天在广袤的草原上放牧,夜晚在缀满群星的天穹下守护畜群。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他们经常观察研究自然现象,了解到许多星体的变化情况,掌握了不少天文学知识。
关键词: 哈萨克族 北斗七星 天文学知识 北斗星 哈萨克族人

内容

哈萨克族的天文与历法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哈萨克族人民白天在广袤的草原上放牧,夜晚在缀满群星的天穹下守护畜群。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他们经常观察研究自然现象,了解到许多星体的变化情况,掌握了不少天文学知识。
  哈萨克族人熟悉一些主要的行星,产生了不少有关行星的歌谣、故事和神话,并给行星起了各种名字。晚上行路以北斗星定方位。他们将北斗星叫“铁橛子星”,称北斗星旁的两颗星为“白马星”和“青牛星”。北斗七星就是哈萨克族人的天文钟表。晚间看守畜群的人就是根据北斗七星旋转的方位而决定换班的时间。冬天,看到启明星便将牧放的畜群赶进棚圈。晚上,守护畜群的人看到金星便知道天快亮了。哈萨克族人把“火星”称作“红色的星”,把“彗星”叫作“尾巴星”,把“双星”叫作“孪生星”,把“木星”称作“杀毛驴星”。
  哈萨克族人特别注意水星,给它起了各种名字,如“山羊星”“三只山羊”“天秤星”“绊马索星”等。伏天之末这颗星就出现了,那时炎热已过,哈萨克族人就说:“天秤星出,黎明凉爽,麦粟成熟。”
  哈萨克族人把天狼星称作“苏木毕列”。他们说,这颗星出现后,夏令已过,对牲畜有害的虫类快要死去,“出天狼,水变冷”。这时,人们开始收割麦子,打草,准备柴火,为冬季准备燃料。
  “昴宿”对哈萨克族人既有天文学的实际意义,也有气象学的实用价值。根据哈萨克族人长期观察的经验,“昴宿”与月亮运行在同一条线上,当月的朔日天气会有变化,如刮风、下雨、降雪等;如果这一天没有刮风、下雨和降雪,那么当月就不会有大的气候变化。接近秋季时,“昴宿”显得很低,这就预示着秋天将临。5月底6月初,见不到昴宿,哈萨克族人认为昴宿落地了。昴宿不落地天气不热;昴宿落地四十天,这段时间被称作夏季的三伏天。哈萨克族人说,这四十天是一年中最关键的时刻。昴宿落进水里,雨多;落在干燥的地方,风多;落在石头上,气候炎热。四十天之后再看见昴宿,这时植物的根不再往下长,开始结果实。
  哈萨克族民间还有不少关于“银河”“彗星”“流星”和“虹”的传说和歌谣。
  哈萨克族人根据白天和黑夜的循环、月亮的圆缺、四季的交替等自然规律,制定出自己的历法。他们根据自己的历法,决定何时去夏牧场,何时到秋牧场和冬牧场。此外,何时剪羊毛,何时让公羊交配,来年何时产羔,何时宰羊熏肉,何时种田,何时打草等,都要根据历法决定。

知识出处

特克斯·风物志

《特克斯·风物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6

《特克斯风物志》全书共设风华篇、风光篇、风土篇、风味篇、风俗篇、风情篇、风云篇、风流篇、风韵篇、风采篇和附录,篇下设目,目下设子目。各篇均以“风”命名,全书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记述特克斯境内的人、物、事和各类文化现象。辑录了全县范围内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的内容外,还对风景名胜、文物景区、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形象等作了重点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