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祭祀活动聚风情——蒙古族敖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特克斯·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1509
颗粒名称: 5|祭祀活动聚风情——蒙古族敖包
分类号: S219;I267;K892
页数: 2
页码: 280-281
摘要: 敖包祭祀,是遍布蒙古族分布地区的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蒙古族信仰习俗的主要一环。
关键词: 厄鲁特 特克斯县 蒙古族 蒙古族人 咱雅班第达

内容

敖包祭祀,是遍布蒙古族分布地区的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蒙古族信仰习俗的主要一环。
  居住在特克斯的蒙古族共有4个苏木,其中3个苏木是咱雅班第达的沙比纳尔(在伏尔加河流域游牧时称三鄂拓克),回归后属正红旗、正蓝旗和镶白旗,另一个苏木则是属厄鲁特苏木(乾隆二十年劫后余生的准噶尔人)。
  特克斯县的蒙古族人自称“沙毕纳尔”,是准噶尔汗及其他蒙古王公贵族布施给咱雅班第达的“牧奴”,而沙毕纳尔人自称是咱雅班第达的“徒弟”。特克斯县的蒙古语言属厄鲁特方言系列,一种是土尔扈特土语,一种是察哈尔土语,后一种方言土语是喀拉托海乡蒙古族人使用。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堆子”“石堆”“鼓包”等,汉语的意思为“堆子”。敖包有很多种类,大致分标志敖包(作为地址记号而立的敖包)、地界敖包(旗县地界等)、政界敖包、军事敖包、喇嘛敖包、普通敖包等。敖包的种类也可以划分为祭天、尊崇祖先、寺庙、部落、家户敖包等。以其外形讲有单座、双座、三座、七座、十三座、十四座敖包等;以其结构讲有堆石、沙柳、沙蒿、沙丘、砌砖敖包等。多筑于山顶丘陵之上,一般呈圆形,顶端插有柳条等,形似烽火台。《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九》云:“鄂博随在皆有……其形圆,其顶尖,颠立方角蒙经旗,其上下则埋哈达一方,粮食五种,银数钱,每年必一祭。”
  由于蒙古族牧民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祭敖包的形式各异。有的一个旗、一个苏木独祭,也有几个苏木、几个旗联合祭祀的。祭祀时,非常隆重、热烈,几十里、上百里远的牧民们坐着勒勒车,骑马或乘汽车、拖拉机携带着哈达、整羊、奶酒和奶食品等祭品赶来敖包处。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请上喇嘛穿起法衣戴上法帽,摆成阵势,焚香点火、诵经。
  祭典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投布鲁、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有的青年男女则偷偷从人群中溜出,登山游玩,倾诉衷肠,谈情说爱,相约再见的时日。这就是所谓的“敖包相会”了。

知识出处

特克斯·风物志

《特克斯·风物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6

《特克斯风物志》全书共设风华篇、风光篇、风土篇、风味篇、风俗篇、风情篇、风云篇、风流篇、风韵篇、风采篇和附录,篇下设目,目下设子目。各篇均以“风”命名,全书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记述特克斯境内的人、物、事和各类文化现象。辑录了全县范围内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的内容外,还对风景名胜、文物景区、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形象等作了重点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