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尘封历史古韵回——草原丝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特克斯·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1343
颗粒名称: 2|尘封历史古韵回——草原丝路
分类号: F125;C55;I267
页数: 3
页码: 167-169
摘要: 特克斯是古代草原丝路的重要驿站,曾经辉煌一时,如今已尘封在历史的深处。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一条新的“草原丝路”如雨后彩虹飞架在草原上,为亚欧通道注入勃勃生机。
关键词: 东西方贸易 汉武帝 拜占庭帝国 草原丝路 在草原上

内容

特克斯是古代草原丝路的重要驿站,曾经辉煌一时,如今已尘封在历史的深处。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一条新的“草原丝路”如雨后彩虹飞架在草原上,为亚欧通道注入勃勃生机。
  汉武帝初年,设“通关市”,匈奴以其出产的牛马羊驼换取中原的缯帛酒秫等物。由匈奴人取得的大量丝绸可以推断,在汉武帝派张骞开拓西北丝绸之路以前,北方草原之路一直在东西方贸易交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突厥是6世纪中叶在我国西北兴起的游牧民族,北周对突厥“岁给缯、絮、锦、彩十万段”,北齐时,“惧其寇掠,亦倾府藏以给之”,突厥贵族每年坐收丝绸数十万段,并将其中的大部分通过草原之路运往西域、中亚、波斯和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等地。
  公元7世纪30~40年代,回纥在漠北兴起,以马匹换取唐代的绢,从而获得大量的丝绸,史书称之为“绢马交易”。正如白居易《阴山道》中所说:“五十匹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每至戎人送马时,道旁千里无纤草”。《新唐书·食货志》记载:代宗时(公元763~779年),回纥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回纥人把大部分多余的丝绸通过草原之路运往西域、中亚。
  契丹族所建立的辽王朝与西夏政权,同样使这条古道发挥作用。《宋史》记载:“会无昊请臣,朝廷亦已厌兵,屈意抚纳,岁赐缯、茶增至二十五万。而契丹邀割地,复增岁遣至五十万。自是岁费,弥有所加”,“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统军挞览引兵分掠威虏、顺安、北平……(宋与之议和)岁遣契丹银、绢三十万”。《辽史·圣守纪》有云:“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十一月,密请议和,愿岁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在这条通道的最南边,有一条支路曾起过非常突出的作用,即经河套西行,经居延海,沿河西北山、马鬃山北麓,至哈密、吐鲁番等地,从此西行。在宋、辽、金、西夏对峙时期,其他交通线路均难以顺利通过,商人便利用此路线东西往来。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并建立了蒙古汗国后,蒙古骑兵驰骋于亚欧两洲的广大地区,冲破了往昔各国的疆界,并在此辽阔的领域内,广设驿站,把各地联结了起来,使东西方陆上交通畅行无阻,历代被各民族割据、阻断的古丝绸之路重新开通,草原丝路重新焕发青春。
  元朝是对蚕丝剥削最为苛重的一个朝代。王公贵族把大量的丝绸用来调换西方的黄金、首饰、珍珠等物品。因此,在草原之路上奔向西方贸易的,大部分为官家子弟。
  历史演进到了21世纪,新的丝绸之路正在草原上绵连延伸。培育草原丝路正当时。

知识出处

特克斯·风物志

《特克斯·风物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6

《特克斯风物志》全书共设风华篇、风光篇、风土篇、风味篇、风俗篇、风情篇、风云篇、风流篇、风韵篇、风采篇和附录,篇下设目,目下设子目。各篇均以“风”命名,全书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记述特克斯境内的人、物、事和各类文化现象。辑录了全县范围内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的内容外,还对风景名胜、文物景区、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形象等作了重点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