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交通系统科技名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112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交通系统科技名人
分类号: F426;F326;T
页数: 3
页码: 941-943
摘要: 丁绍祥 汉族,1921年11月生,江苏省无锡市人,高级工程师。194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系,1945年来新疆。历任省自治区交通厅工程师、公路局计划科长、公路基建处主任工程师兼设计科长、公路勘察设计院设计科长、设计总负责人、总工程师、院长、自治区交通厅总工程师、中国公路学会第一届理事、新疆公路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兼桥梁工程委员会主任、第二届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新疆土木建筑学员第一届理事会兼副秘书长等职。
关键词: 新疆公路 交通厅 高级工程师 自治区 工程师

内容

丁绍祥 汉族,1921年11月生,江苏省无锡市人,高级工程师。194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系,1945年来新疆。历任省自治区交通厅工程师、公路局计划科长、公路基建处主任工程师兼设计科长、公路勘察设计院设计科长、设计总负责人、总工程师、院长、自治区交通厅总工程师、中国公路学会第一届理事、新疆公路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兼桥梁工程委员会主任、第二届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新疆土木建筑学员第一届理事会兼副秘书长等职。自治区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乌鲁木齐市第八届人代会代表。主要从事公路勘测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发表论文8篇。负责编写《公路设计手册》中的“雪害地区路基”一章(人民交通出版社1982版)。主持和参与主持新疆大多数干线公路和主要桥梁的勘测设计,其中青新公路若羌—且末段由于选线合理,1970年,获优秀设计全国表扬奖;主持设计的新疆跨度最大的桥梁至雅马图伊犁河大桥,获自治区优秀设计一等奖。主持制定新疆第一条一级公路(乌昌公路)、第一座立交桥(乌鲁木齐市人民路立交桥)的设计方案。主持有关新疆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参数、病害防治的调研项目5项,“新疆公路运输技术政策的调研与论证”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新疆第一行业性技术政策至新疆公路运输技术政策。
  吴善多 汉族,1910年8月生,江苏省宜兴县人,工程师。193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1935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35年回国,先后在江苏省建设厅、成渝铁路局、川康公路局、康青公路工程处等单位任副工程师、工程师、工务科长、副处长等职。1946年来新疆,任第六区公路工程管理局副局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新疆省公路管理局局长,自治区交通厅计划研究室主任、代总工程师兼公路科长,新疆公路勘察设计院副院长,新疆土木建筑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自治区政协第二届委员、第三届常委,全国政协第三届委员等职。一直从事公路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20世纪50年代主持白杨河—喀什、星星峡—迪化—霍尔果斯等主要干线公路的抢修工程与桥梁加固工程,为迅速恢复干线公路交通做出贡献。1956~1958年,主持第一次翻越天山达坂的乌鲁木齐—库尔勒公路的勘测设计工作。1960年,任昌吉—独山子公路黑色路面工程指挥部副指挥,当年完成200千米黑色路面的铺筑任务。1964年担任国家重点工程伊宁—焉耆公路(0503工程)测设指挥部副指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深入工地检查,提高了该工程的测设质量。
  孙继葆 汉族,1915年4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高级工程师。1939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土木系,1956年由交通部派来新疆,任新疆公路修建指挥所副指挥兼主任工程师,1957年调自治区交通厅。历任自治区交通厅基建处、工程处副处长,自治区公路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新疆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自治区科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从事公路测设、施工和养护的技术领导工作。主持修建新藏公路时,打破惯例,在高寒地区进行冬季施工,使工程提前一年半完成,节约了大量资金。1958年主持修建新疆第一条黑色路面工程乌鲁木齐—昌吉公路;1960年主持修建昌吉—独山子公路黑色路面工程,在缺乏机械设备,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的情况下,仅用6个月就完成了200千米黑色路面的修建任务,为加快石油东运支援内地建设做出了贡献。
  杨 炽 汉族,生于1920年8月,四川省岳池县人,高级工程师。194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45年5月来新疆,先后在南疆公路新段工程处测量段和六区公路管理局等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自治区交通厅公路局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新疆公路学会常务理事,新疆道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理事、顾问等职。主要从事养路工作,参加工程验收和翻浆、水毁、积雪等严重灾害的抢险抢修。通过现场调查,陆续拆除了阿克苏等几处公路桥的错误调治,解决大小冲毁桥孔的问题。1955年研究确定石河子、精河等地治理翻浆的设计方案,陆续治理了区内严重的翻浆路段。勘察并协助将26个城乡街道公路改至小区,减少行车干扰。1956年确定安集海等处公路桥的改建方案,选定、审定了榆树沟等多处水毁路线的改线设计。1956~1958年,在主持沥青砂及渣油简易表处试验路面工作中,提出铺设渣油路面的建议。1958年随车试验陡坡双挂,证明部颁设计准则通行的最大纵坡4%可放宽到6%。1959年选定了乌鲁木齐—艾维尔沟线路,1977年确定了一碗泉—七克台改线方案。1966年起参与组织雪崩及风吹雪防治的研究工作。
  贠自铭 汉族,1923年5月生,陕西省华阴县人,高级工程师。1948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同年来新疆。历任自治区公路局测量队长、工程队长、副局长、工程师,新疆公路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新疆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学会理事。一直从事公路技术工作。撰写论文有《克拉玛依沥青路面试验报告》(1957年)、《论公路线型设计》(1983年)等。作为中国代表之一,1966年初同巴基斯坦代表讨论拟定中巴公路建设标准等问题。1952、1963、1966年,先后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五好职工”,1959年以先进集体(公路基建第三测设队)代表身份,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李长林 男,汉族,1932年8月生,天津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64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先后荣获“全国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1980年,科研所建所初期,李长林带领的“治理公路雪害”课题组在独库公路雪崩路段,进行根治雪害的研究,取得雪崩治理突破性进展。课题组进驻老风口地区,进行老风口地区雪害路段的治理。他们建观测站、修试验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工作长达8年之久。观测风雪运动动态,探索风雪运动规律,反复试验治理方案,找到了生态治理老风口雪害的办法。塔城地区行署于1995年对这一科研成果进行了大范围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李长林活到老、学到老、默默奉献工作到老。退休后先后仍在参与“果子沟雪害防治”“铁厂沟雪害防治”课题的研究。
  徐国富 汉族,1936年7月生,辽宁省法库县人,高级工程师。1962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同年来新疆。1983年调新疆交通科研所工作。历任室主任、工程师等职。主要从事“提高‘解放’牌CA至10B型汽车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课题的研究。该项成果在1982年被评为自治区十大科技成果之一。1985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制订的“大修发动机的技术标准”被作为自治区企业标准下发,并于1984年获自治区优秀标准一等奖。任研究所科管室主任期间,努力学习外省区的科研管理经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使科研所得工作逐步走向条理化、系统化。先后受聘为木垒汽车附件厂、自治区二运司修理厂等单位的技术顾问。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

知识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5

全书以翔实的史料、正确的观点、流畅的文笔全面记述了新疆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变化历程。新疆公路交通20年沧桑巨变,记载着新疆交通人20年的艰辛和开拓,见证了新疆交通行业“发展交通、服务社会、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使命,体现了“大道为公、畅通天下、共享文明”的核心价值,传递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险阻、团结奉献”的交通精神。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