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公路设计创新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075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公路设计创新成果
分类号: F426;U416;G633
页数: 2
页码: 494-495
摘要: 1.“风积沙在盐渍土地区路用性能的研究与应用”:新疆气候干燥少雨,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课题主要针对沙漠与绿洲界区域风积沙、盐渍土路基路面及相应筑路技术的研究,材料、结构和施工工艺通过在多条道路上推广应用。根据测算,若采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道路每千米造价比目前常用的结构型式低约24.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课题研究时间:1997~1991年,2004年,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关键词: 盐渍化软弱土 课题研究 地基处治 本地区 处治方案

内容

1.“风积沙在盐渍土地区路用性能的研究与应用”:新疆气候干燥少雨,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课题主要针对沙漠与绿洲界区域风积沙、盐渍土路基路面及相应筑路技术的研究,材料、结构和施工工艺通过在多条道路上推广应用。根据测算,若采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道路每千米造价比目前常用的结构型式低约24.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课题研究时间:1997~1991年,2004年,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2.“国道314线盐渍化软弱土地基处治方案研究”取得研究成果12项:提出盐渍化软弱土的定义,概括了盐渍化软弱土的特性,便于工程应用;查明了国道314线焉耆段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确定盐渍化软弱土分布范围特征;对国道314线焉耆段做了合理的沉积环境区段划分,为处治方案的筛选和试验研究提供了依据;总结和分析了沿线不同区段软弱土物理力学指标分布规律及指标间相关性;总含盐量及含盐类型对力学参数的影响;分析了盐渍土道路地基危害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通过毛细水上升高度的试验,确定了隔断层的材料和厚度;通过水、土、水泥和添加剂试验和施工后效果检验,评价了水泥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处治方案的可行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灰土试验,确定了灰土垫层加固盐渍化软弱土的适应性;通过经济和安全指标的比较,确定适合本地区工程地质特征的处治方案为强夯置换及砾石桩,同时界定了方案的适应范围和定性优化了方案的设计参数;通过试验路段变形观测数据的分析,揭示了纵向变形和侧向变形发生的规律;编写了适合焉耆盆地及类似地区地基处治方案的施工指南;通过反演方法得出了本地区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量的沉降修正系数。创新5个点: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实地勘查划分焉耆盆地沉积环境区段,并对盐渍化软弱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和含盐性指标的空间分布以及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对和库高速公路选线及地基处治方案的选择起到了指导作用;在新疆高等级公路中率先采用强夯置换方法处理盐渍化软弱土地基;对盐渍化软弱土提出了定义,概括了盐渍化软弱土的特性,便于工程应用;通过反演方法得出了本地区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量的沉降修正系数;通过覆盖对粗粒土(砾石)毛细水上升高度影响的试验,确定了隔断层的厚度和材料级配。课题研究时间:2001~2005年。
  3.“道路勘测设计一体化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组从公路勘察设计一体化的角度,对公路测设的全过程进行整体研究,研究全站仪地形速测、GPS、航空测量及遥感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方法、范围及质量保证,研究各种测量手段建立数字地面模型的方法、效率、精度及数字地面模型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的运用,充分发挥CARD/1软件强大的测绘、建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三维透视及图表输出等功能,改善传统的公路测设方法,形成了集数据采集与处理、路线设计与优化、设计成果输出于一体的设计集成系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测设方法,提高公路工程勘测设计的效率与质量。课题研究时间:2000~2004年,2005年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知识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5

全书以翔实的史料、正确的观点、流畅的文笔全面记述了新疆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变化历程。新疆公路交通20年沧桑巨变,记载着新疆交通人20年的艰辛和开拓,见证了新疆交通行业“发展交通、服务社会、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使命,体现了“大道为公、畅通天下、共享文明”的核心价值,传递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险阻、团结奉献”的交通精神。

阅读